山东荣成渔民的谷雨节仪式(2)
学成子
三、谷雨节祭拜活动性质的演变
纵观各个时期的谷雨节,虽然都是渔民自发的,但都有它的组织者。不同的组织者,反映了各个时期谷雨节作为一种民俗活动的不同性质。
早年间,捕鱼工具控制在渔行手中,渔民受雇于渔行,因为谷雨的第二天要拴网出海,为了笼络人心,所以渔行在这一天要举行祭船、祭海、祭海神、犒劳渔民的活动。节前,渔行提供带皮蜕毛的肥猪一口,用腔血抹红,饽饽10个,营口高梁烧一缸,香烟鞭炮一宗。祭祀时,以渔行为单位,摆好供品,焚香鸣鞭,面海跪祭。祭毕,在沙滩上铺上门板,渔行老板及渔民席地而坐,共食祭余。大碗酒,大碗肉,划拳猜令,直喝得天昏地暗。
与渔行的心态相反,渔民的母亲、妻子们的心态却相当沉重和宽容。她们希望自己的儿子或丈夫能平安无事,更希望肩负一家人生活重担的儿子或丈夫们,不要为生活而拼命。所以,在祭海后渔民临走之前,她们会默默无言地,将一个白面捏就并已蒸熟的小兔子揣进儿子或丈夫的怀里。这只小兔儿,倾住了母亲、妻子全部的爱、全部的关怀。它的潜台词是:打不着鱼没关系,不用生气,咱怀里不还揣着小兔儿吗?海里不给吃的,咱山上找去,只盼你平安归来。由此可见渔家妇女的博大胸怀,以及那时渔民受雇出海,心中无奈与感伤交织的复杂心情。
新中国成立后,渔民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组织起来,办起了互助组,合作社,渔行失去了支配地位,谷雨节的大规模的祭拜活动曾一度消失,但祭船聚餐的活动却有增无减,使节日的气氛更加热烈。到了谷雨这天,渔民以生产队为单位,早早来到窝棚—-堆放和修补船网工具的仓库,集齐后一同登船,燃鞭张彩,把酒临风,其乐无穷,谷雨节从此变成了渔民真正自己的节日。
改革开放以后,富裕起来的渔民将新文化、新观念、新思想渗透到谷雨节中,使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具有现代海文化内容的娱乐活动逐年增加,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为顺应广大渔民的心愿,荣成市政府自1991年起在谷雨节期间举办国际渔民节。
后来,为了使中外来宾尽情享受大海的风韵,又把节日改在气温较高的7月下旬。节庆期间,荣成沿海家家张灯结彩,户户鞭炮齐鸣,人人喜上眉梢。10多万渔家儿女,热情接待过来自美国、韩国、日本、香港和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来宾。整个节日活动以渔民为主体,以渔村文化为主要内容。节日期间还举办了经济技术贸易洽谈、大型民俗观光旅游等活动,不但弘扬了民俗文化,而且增进了国际交流和友谊,对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荣成谷雨节,成了民俗文化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崭新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