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岁时节令(2)
思往事
放烧火 放烧火俗称“照毛虫”,也称照田财,是希望棉花种植期间除尽害虫,盼望来年丰收之意。正月十四日,各农家束稻蒿数个放田中,用面粉团做成似棉花形之物约数百个,缀于结上,形如开放的棉花。将模拟花秸插遍田边。元宵夜,用草把柏枝握于手中,燃其一端,旋舞不停。边烧边唱利市歌谣:“正月半,放烧火。人家的菜还在载,我家的菜上了街。人家的菜铜钱大,我家的菜盘蓝大。人家养了个豁豁儿,我家养了个八八儿。”只见“山村好是晚风初,烧火连火锦不如。”观之非常壮观。士人们:“元宵月夜约同群,高立东山笑语纷。不爱观灯喜观烧,村村遥指走红云。”火把烧完后,将棉桔上的面果采下抄熟,分给孩子吃,谓之可免灾殃,灰烬可以肥田。
二月二 二月初二俗为土地公公诞辰,人们忘不了大地的孕育之情,例有祀神之举:“五土五谷之神”,实在是社日祀之以祈农,乃企盼丰收。南通的启东、海门、通海地区二月二要吃撑腰糕。谓之吃了撑腰糕下地腰不疼。
南通歌谣:“二月二,家家人家带女儿,挑蒿儿,做饼儿;不接女儿,穷鬼儿;女婿不来,肉龟儿;女儿不来,烂腿儿。”所以说二月二又是南通的女儿节。这一天,凡有出嫁的女儿,都会回娘家,与自己的父母叙天伦之乐。
清明节 清明时节,柳絮纷飞,春意袭人。清明定为节气,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南通在清明时节祀祖先、祭扫坟墓以清明前后十天为期。旧时有坟茔的人家要把杂草除去,培上新土,做新坟茔帽子(圆柱形的土块),在其下面压上“上坟旗”说明先人之坟已经祭扫过了,并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之情。海门人则用黄纸剪贴“太平”二字于坟头,祈求先人保佑之意。
清明,南通还有插柳、儿童戴柳条所扎之圈、用柳之嫩芽摊面饼的习俗。相传为纪念隐士介之推。清明前后孩子就会到郊外去“放鹞子(风筝)”,这也是南通的一大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