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老建筑 商於古道上的文化符号(2)
凝冬酱
二郎庙位于县城西15公里处的棣花镇贾塬村。据载,秦桧曾“割商界给金”,为立标志界,按照喇嘛寺的造型,筑此二郎庙。其建筑溶金、汉艺术于一炉,为金汉艺术之合璧,虽经多次修葺,当初之艺术风格犹存。
近观,二郎庙俯视丹江,仰瞻商山,山环水绕,荷塘辉映。屋顶为歇山转角式,屋脊高达1米,上覆彩色琉璃瓦并有群兽瓷雕。飞檐下托劈竹型拱斗,檐角挂有风铃。面阔三间,明檐明柱,庙基高出地面1米,四围出廊,门前踏步三级。整个建筑给人以奇伟、高峻、堂皇之感。
二郎庙东边是关帝庙,于清乾隆18年(公元1837年)仿二郎庙造型而建,造型相同,兼有唐代建筑风格。与二郎庙不同的是正脊所雕的是二龙戏珠,用翠绿色琉璃瓦覆顶,拱斗呈象鼻子型或马蹄型,工艺比较精细,体现了唐代的建筑风格。
远望,两座建筑宛如一对孪生姐妹并排而立。该庙旧时曾有牌楼、乐楼。乐偻设计别致,与两侧菩萨庙及魁星楼相连接,旧日乡绅权贵看戏,设座东、西侧楼,于“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二郎庙原供奉的是“二郎神”李二郎,他是秦朝李冰的次子,因治水有功而传颂后世,到明、清时,受《封神演义》《西游记》《劈山救母》等文艺作品影响,改李二郎为杨二郎杨戬。由于金代短暂,遗存尤少,故金建二郎庙更加弥足珍贵。
二郎庙既属文物古迹又是革命圣迹,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先遣部队曾在此驻扎,分别在两庙山墙上书写斗大黑字标语“为创建陕西苏维埃而战”“建立陕西苏维埃政府”。红军走后,国民党当局多次勒令铲除,聪颖的当地人用白土刷遮,终将标语保护下来,让庙宇文化赋予了新的内容。
凡是有教堂的地方,其文明程度肯定不一般。提起丹凤的天主教历史,可追溯至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挪威人王耀基牧师来龙驹寨传教,至二十九年(1903),而龙驹寨教堂(福音堂)最早建于东街,有房29间,是商洛市第一座教堂,也是当时陕西省唯一的总堂。民国四年(1915),龙驹寨教会小学创办,翌年,教会诊所创办,其有房69间,地8亩。民国八年(1919),挪威人费特生牧师接管,民国十三年(1924),挪威女牧师苏锦文接管,由执事部主席推动教会会务。
起初,教会以较为繁华的龙驹寨为据点,向邻近各县传播,到了1917年,在商洛各区县建立教堂,扩展活动。龙驹寨教会原隶基督教西差会陕西教区商洛内地会,1954年宗教改革时割断了与差会的关系,成立以李小兆执事为首的基督教三自(自养、自传、自治)革新委员会,有委员7人,就此开始了本土化,使基督教逐渐成为中国人自己的宗教。
龙驹寨天主教全称为天主教西安教区丹凤县安德肋堂,是根据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之一的安德肋进行祭拜和纪念的,名曰主保,意为指引着民众和上主进行沟通、求恩。它位于丹凤县西街丹江38号,教堂前面是耶稣基督的十字架苦像处,底下是天主堂简史,详细地记载了这座教堂的信息。里面正中为堂区主保像,右手处有耶稣基督走过的十四处苦路像,左手边是读经台,再往左边是忏悔厅。前堂中央有一个祭台,是举行弥撒礼仪而用的地方。
教堂是天主的圣殿,是教会的标志,更是福传的最佳场所。这种哥特式风格的主体建筑不仅高大壮观,富丽辉煌,还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紧密结合,相得益彰,由此可以看出丹凤这座山城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