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神医扁鹊的传说故事(2)
橙里路人
颜天翼举家义修扁鹊庙
来鹊山旅游观光的人,大多都到扁鹊大殿瞻仰朝拜。扁鹊大殿重檐飞翘,黄瓦朱墙,雕梁画栋,彩椽回廊,十分雄伟壮观。现存的扁鹊大殿建于元朝初年,经历了七百多年风风雨雨,仍是那么坚固雄伟。人们在朝拜敬仰神医扁鹊之余,无不对这座古建筑雄伟的气势交口称赞。那么,这座大殿是谁修建的呢?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原,建立了大元帝国。这位蒙古族出身的马上皇帝对汉文化情有独钟,特别是对中医中药更是推崇。他没登皇位之前,曾派人到扁鹊庙朝拜,朝拜的人回来告诉他,庙经兵荒战乱,早已被毁坏,只剩下残留的瓦砾了。忽必烈听了很不高兴,把重修扁鹊庙的事记在心上。他当了皇帝之后,就派一位大将率众重修扁鹊庙宇,但国朝刚建,国库空虚,没有建成。忽必烈在太医院里给颜天翼太医常说起修庙这件事。 颜天翼太医是元朝一代名医,内邱县人。他从小刻苦钻研扁鹊著的《八十一难经》,又跟忽必烈南征北战,治疗伤病员,立下了汗马功劳。忽必烈很器重他,封他为太医和将军,常常让他跟随左右,视为最亲近的臣子。颜天翼在军营里度过了大半辈子,一直为军中将士治病疗伤。作为一代名医,他多么想像扁鹊那样为天下老百姓治病啊!多么想把家乡的鹊王庙修好啊!于是就向忽必烈提出回故乡到蓬山扁鹊庙主持庙务。一边行医,一边修缮扁鹊庙。
忽必烈舍不得让颜天翼离开自己,可颜天翼执意要去。忽必烈见他决心已定,只好答应了。临走时,忽必烈对他说:“你年事已高,跟着我南征北战20多年,可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每年收的香火钱,你先顾家中的生活,有富余的再来修庙。”
颜天翼领着夫人张氏,儿子伯禄伯祥,举家从北京来到鹊山。颜太医见到扁鹊庙群内荒草满地,瓦砾成堆,四方香客来为扁鹊朝拜,只能用几块砖头垒成个小庙烧化,真是心急如焚啊!
颜太医顾不得年老多病,带领一家老小铲除杂草,在庙内盖起三间草房,安顿了一家老小。本来忽必烈让颜太医就地征收钱财,召募民工修造庙的。可颜太医见到战后的当地百姓困苦,吃了上顿没下顿,这位济世惜民的名医,哪忍心再去为老百姓增加负担啊!他决心用自己的医术挣钱来修庙。于是就带领儿子伯禄开始了游医生涯。颜太医是闻名全国的名医,儿子伯禄刚二十岁,从小跟父亲学得一手好医术。颜家父子在邢台、邯郸、大名、保定、河南安阳等地走州过县为人们治病,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挣钱为修庙筹备钱财。 张氏带着只有十几岁的伯祥主持庙务,积蓄修庙的钱。母子二人在庙周围开荒种地,过着清贫的生活。又把庙宇塌下来的砖石从土里挖出来,冲洗干净,垒成一垛一垛的,留作以后盖庙用。朝拜人交给的香火钱,张氏舍不得动用,全用罐儿盛起来珍藏好。一家人辛辛苦苦干了三年,积蓄了不少钱,于是就开始购砖瓦木料,准备召募些民工重盖庙宇。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颜太医年老体迈,加上连年奔波,在一次治病的路上,突然病倒。伯禄费尽了心血,也没治好父亲的病。颜太医临终时对伯禄说:“我死后,你们不要把我的死奏明皇上。咱们颜家啥时修好了庙,啥时再回朝复命,你们要继续修庙啊……”
张氏和两个儿子忍着悲痛将颜太医安葬在扁鹊墓旁边,他们想,颜太医生前十分敬仰神医扁鹊,死后也陪伴神医左右吧。 长子伯禄埋葬了父亲,擦干眼泪,背起父亲生前使用的药葫芦,又开始走府过县继续行医了。张氏带次子伯祥继续主持庙务,收敛香火钱,购买物料。张氏夜里陪伴伯祥攻读医术,让伯祥子承父业。
颜家母子三人默默无闻一干又是五年。于是就开始了修庙。颜家积蓄来的钱本来只够盖大殿用的,可颜氏一家的义举感动了鹊山人,更感动了前来朝拜的香客。鹊山人有钱的出钱,没钱的义务帮工。那些天南海北来的香客,也纷纷送来丰厚的香火钱。颜家母子终日奔忙,带领民工,请来工匠,修了大殿,修献殿,修了献殿,建山门,最后又筑起了汉白玉结构的回生桥,使扁鹊庙群建筑成为全国最大的扁鹊庙。 扁鹊庙群又一连盖了八年。扁鹊庙盖成了,年已七旬的张氏累死了。
伯禄、伯祥在原郡安葬了父母,又守孝三年,才回朝复命。忽必烈把伯禄留在身边作太医,封伯祥为嘉议大夫上都留守兼开平府尹。伯祥向忽必烈讲述了父母为修庙殉职的义举,忽必烈听了十分感动,立即命翰林院大学士、修国史的大臣王鄂撰写重修扁鹊庙的碑文,对颜氏一家义举进行勒石颂扬。
王鄂与颜天翼同朝为臣,这位元朝大文豪平时就特别敬佩颜天翼,如今,听了颜氏一家艰辛十余载义务修庙的壮举,感动得彻夜难眠,他思绪万千,连夜撰文。 这位老夫子写了华夏医祖扁鹊的丰功伟绩,又写了颜太医一家修庙的艰辛,妙语连珠,文如流水,洋洋千言,一气呵成。
王鄂写完放下笔,诵读数遍,碑文写的结构严谨,文字流畅通顺,无可挑剔。可总觉得心里有些话没有充分表达出来。他闷闷不乐地躺下闭目养神。猛然心灵一动,他想何不在碑文结尾处写诗一首,以加强碑文的感染力呢?
他翻身而起,奋笔疾书,一首激情昂扬的诗跃然纸上:
蓬山苍苍,襄水洋洋,彼有人焉非常,俨立祠于其旁。
厥出禁方,得之长桑,涤垢湔肠,病常愈于膏肓。 邦人不忘,祀事孔彰,披衮而裳,垂旒而王。
王鄂写了神医扁鹊,笔峰直转而下,又抒发了对颜天翼壮举的赞颂:
庙经兵荒,废为荆榛瓦砾之场,崇起有时,待我圣皇。
厥初颜君,宠命是将,志愿未毕,遽尔云亡。
继之有人,乃配阿张,二子皆贤,伯禄伯祥。
落成之日,归功庙堂,勒为丰碑,令闻戴扬。
王其有灵,降福穰穰,风雨和时,年迄用康。
跻斯民于仁寿之域,而衍圣祚于无疆。
王鄂连夜写好碑文,觉得把心里的话都吐出来了,可这种叙事加吟诗的写法,在碑文中是很少见的。这位文豪放心不下,天明就去请教宰相刘秉忠。 刘秉忠是邢州人,是元朝大科学家郭守敬的老师。这位大学问家作为元朝宰相,重用了一批有学问的人,元朝的重要制度都是他组织制定施实的,是有名的贤相。
刘秉忠看完王鄂的碑文,连称“奇文!奇文!”并把这篇碑文,用楷书工工整整的书写一遍,为了不在家乡人面前显露自己显赫的官位,只署名为:“藏春居士刘秉忠书丹。”
这就是现存的元代重修鹊山神应王庙碑文的来历,这块石碑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透灵碑。
鹊山人把这块巨大的石碑立在回生桥北头西侧,又修建了一座精美的碑楼。 碑楼在文革中被红卫兵拆了,他们推倒透灵碑,又要砸毁它。神头村的几名老人爬上透灵碑不让砸。这几位老人日夜看守,才使这块珍贵的石碑完好地保存下来。
至今,透灵碑仍立在回生桥北头西侧。
神医扁鹊的丰功伟绩传了一代又一代。
颜天翼举家义修扁鹊庙的事迹也传了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