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全州丧葬古传仪式(2)

长征

六、丰盛的女备“茶食”

老人去世后,会派专人分路通知亡者已嫁的女、侄女、孙女及外孙女,这“女”们接到丧信后,要急着赶回家去“朝像”(外孙女除外),朝像后赶回家购置“茶食”,茶食是供给陪灵过夜的人吃的。全州习俗:村里老人去世,全村不论老幼,都会自觉地去陪灵,唱孝歌,听孝歌。为了感谢这些陪灵的,全州古俗由“女”们备茶食散给大家吃,一般茶食最少有四种以上,多的有十二个品种,俗称“一堂茶几个盘子”,一个盘子的数量根据亡者村中人数多少来决定,每堂茶食要发给每个陪孝客至少半斤左右,茶食由花生、瓜子、颗粒糖、饼、水果等组成,近些年还加了香烟。亡者如果“女”多,陪孝者可得回一大包果品,事先还由孝家特意向陪孝客分发了尼龙袋,以备装茶食。如今富裕了,一堂茶花2000-3000元购糖果的大有人在。由此可见全州人对“大丧”的重视程度了。

七、长歌当哭“闹丧歌”,孝堂比歌争“倒鼓”

闹丧歌(亦称孝歌),是全州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虽然与全州相邻的一些周边县也有这种习俗,只不过是受全州的影响而巳。老人去世后,亲友及村中老幼都到孝堂陪夜,相邻村的歌师从四面八方赶到孝堂唱孝歌,有的歌师不惜走上数十里夜路去唱,全州八怪之首的“全州第一怪,孝堂打鼓比歌赛,不是擂台胜擂台,为争倒鼓选秀才”就源出于此。

孝堂闹丧歌一般唱两夜,头夜起鼓,次夜凌晨倒鼓。孝堂设在香火堂屋,棺材摆在堂屋一侧(男左女右),大家陪棺而坐,边唱边陪孝。孝歌分长歌短歌,先唱一阵短歌再起长歌。短歌一般四句为一段,头三句中间打四点鼓,最后一句打一阵鼓,短歌不分老幼人人均唱。长歌则是歌师才唱。鼓是一种特制的“闹丧鼓”,高约2尺,腰型,径约尺二,牛皮制,村村都有。鼓曲有快有慢:根据歌师的歌韵歌情随时变化,老鼓师打出的鼓曲美妙绝伦,快时如珠落玉盘,飞瀑击石;慢时悠扬深沉,悲凉惊魂,半夜深更,音传数里,听后数月难忘。长歌最讲究押韵,有七字韵、十字韵、连环韵、倒挂韵、数板等。

歌词内容多种多样,有为亡者歌功颂德,有唱古人古事,历史掌故,有的介绍时事政治,有唱所见所闻所感,唱腔大同小异,有时婉转苍凉,如泣如诉,催人泪下;有时清越激昂,使人毛发俱张。最让人寻味的是“比歌”和“倒鼓”,比歌时靠口才、记性、吐词、音质去争“秀才”,因为“秀才”被公认才有资格倒鼓。倒鼓的哥师是孝堂的最佳歌师。争“秀才”有“文争”和“武争”,文争是互相谦让,但也是绵里藏针,武争则靠实力,你唱一韵,他跟一韵,有问有答,比知识竞赛还过劲。有时还互相指责,但指责的方法是很文明的,比如批准人家讲错了时唱道:“贤亲台我的亲,你刚才怕没唱清,如要讲起你不信,我把真传数你听……”。在孝堂听歌,你能感悟到人与人之间朴实真挚的感情和全州民间艺术悠远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笔者敢言,世界上还没有那一种丧事仪式比全州这种孝堂唱歌仪式更朴实、更文明、更隆重,更能寄托哀思和富有现实祀祭意义。

八、隆重的“走祭”仪式

老人去世了,“走祭”是必须且非常隆重的(与现代追悼会有同种意义),祭分家祭、客祭两类,家祭是孝子、孝侄完成的,客祭是指大凡与亡者沾亲带故并被请(通知)了的,都要参加走祭仪式(友除外)。亲戚在家要备好祭菜,祭菜一般用四大盘肉食品组成,多为猪肠、煎或油炸鱼、生老肉(约一斤重的只煮透了的四方块肉)、蒸熟了的一只完整的鸡,各装成一大盘,还要写好祭文,家祭要有六个盘子,是厨中大厨师早要准备的。走祭形式繁而肃穆,由礼宾组四至五个人组成,四人喊令,一人指导“走祭”人完成各种仪式。走完祭后,走祭人跪地,由礼宾司组最有文化最好嗓门的人读祭文(俗称“奠言”)。祭文主题是总结亡者一生的好处及所经磨难,有的祭文写得好,也念得好,会使陪孝的数百人嚎啕大哭。随着社会的发展,还保存“走祭”仪式的目前唯盛于古宜乡的咸水、绍水了。这也是将消失的文化遗产唉!

九、三年四祭烧“灵屋”

老人在家停三天以后(最少要停三天两夜,也有多天的,古时有满七即四十九天)出殡安葬,葬后的三年中,孝子除了守孝(服丧)之外,还有四次大祭,第一次是“六七”,即亡者死亡四十二天时,客人都要到孝家家祀奠,这一天要向亡者烧第一座“灵屋”,灵屋是竹架纸糊的一座房子,做得非常漂亮象是世界上完美的房模型。是烧化送给亡者在阴间居住的(笔者曾走访全国多省,只有我县才有),还要写地契,第一座灵屋由孝子买,但当天的菜淆酒水全由女儿在家准备好带去外家,供亲友们吃喝。其他亲友则要备好“奄笼”(纸糊的箱子,里面装满纸币或金银绽),每人要有一担(两箱)以上,拿到坟墓前烧化。

第二次祭祀是亡者去世后的第一个七月半,俗称“新七月半”,这时要由女儿(有多个女儿的由大女儿)购置,烧化给自己的父或母亲,第三次是亡者去世一年的忌日,俗称“对酒”,该次灵屋由出嫁的小女儿或孙女购置。第四次祀祭是亡者去世满三年时,礼品礼仪与上同,只是后三次去祀祭的亲友,除了带奄笼外,还要带鸡或鸭一只。三年满时,要把亡者的灵位送上香火堂之上,每逢春秋二祭,享受后辈祀祭。

十、束力石竖碑石“圈祖”

亡者去世三年后,后代才可以帮亡者束力石竖碑圈祖。石就是将亡者生平用简要的文字劾记在坟埤上,竖在坟墓的前方。此俗全国到处都有,但雕石圈祖之风,唯全州最为盛行。笔者曾走访考察过全县不少石圈祖,规模最大的石圈祖,如果按现行的市价计算,建成它应不低于开支人民币百万元,平原地带的石圈祖大多数在文革破旧时毁坏了,但东山瑶乡目前最少还可以找到数百座,每座耗资以现在市价计都不会低于10万元,有的应在50万元以上。

据笔者老家谱记,余之宋代祖陶崇公的墓,是宋理宗赖赐五百两黄金建成的。我不知五百两黄金当时的市价及如今可折多少人民币,但其祖坟历经八百余年,至文革被毁前,其石料不少于100吨,两边的石翁仲有16尊,旁边还建了内外三重大殿的“安道寺”,如今建其坟,恐怕非百万元不可。所有的石圈祖周围都刻有墓志铭、悼诗、挽联、赞联,其文其书法及其石刻都是出自当时的名家之手,还有不同的石雕动物、花草,极有艺术价值,一座石圈祖,实际就是一座记录当时历史的实录和文化艺术库。当然过去的石圈祖都是当官或有钱人才做到的,近代人是打碑的多,圈祖的少了,但也不是没有,为圈祖花上十万八万的大有人在。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煙圈的寂寞
  • 趣闻 士懿君
  • 趣闻 令仪
  • 趣闻 醉诗天
  • 趣闻 忆柔郎
  • 趣闻 晓易郎
  • 趣闻 琦珍子
  • 趣闻 逝然陌
  • 趣闻 日久见人心
  • 趣闻 飞得更高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