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寿文化(2)

白兰子

书画中的寿文化

在中国历代碑刻、钟鼎、汉砖、帛书、竹简、典籍、器物、书画中,也有大量寿字。汉《礼器碑》之“寿”,被誉为东汉绝品;源于东汉田儒书写的《镂寿碑》,字体洞势严悦,用笔轻重自如,收放潇洒,令人赏心悦目;晋王羲之《兴福寺断碑》中的“寿”字,如龙跳天门,虎卧凤穴,堪称书法之精品;广西梧州冰井寺吕仙纯阳之“寿”,字体方正,圆润古朴,刚阳而不乏秀美;宋朝范成大《停云馆法帖》之“寿”,笔锋隽秀遒劲,有一泻千里之气势;出自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升仙太子碑》“寿”字手迹,结构严谨,章法舒朗;现代于右任《集行草字典》之“寿”,苍劲有力,洒脱流畅。不同朝代,不同字迹,不同形式的寿字书迹,构成了中国历代书法奇观。

在古今书画作品中,不仅留下了原始形态的“上酒献寿”习俗的珍贵资料,也留下了历代知名画家根据历史与传说创作的大量有关寿文化的绘画传世作品。如汉代的画像砖“酒宴”、彩画“夫妻宴饮图”及魏末画像砖“竹林七贤图”,记录了中国人原始形态的祝寿习俗活动;隋朝有敦煌壁画“西王母”;宋朝有徽宗赵佶的“瑞鹤图”,宋人“耄耋图”,木版年画“东方朔偷桃”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套色木版画史料;明代有早期年画“南极星辉图”,唐寅的“东方朔图”、“王母蟠桃园”,方仪的“祝寿图”,还有吕纪、吕文英的“竹园寿集图卷”,画中描述了弘治己未(1499年)户部尚书周径、吏部尚书屠、御史侣钟三人同值六十大寿,诸僚至周径私宅置酒同庆的故事,画中“诸公之相,各逼其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代官员祝寿之风的实况及中国寿文化习俗的早已形成。

清代北京、苏州、山东、开封、朱仙镇等地的年画中,都有不少反映寿文化的内容,另外还有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寿比南山图”、“老子授经图”、“麻姑献寿图”、“三星图”,吴昌硕的“寿桃”、“神仙福寿”、“桃寿千年图”、“寿者相”、“鹤寿图”,赵之谦的“千寿图”、“眉寿图”,王震的“南极仙翁”、朱屺瞻的“菊寿”,八大山人的“寿天百禄图”以及黄慎、任熊、吴祥、陈之佛、俞龄、汪承荫、陈恢、徐祥、张汝庚、汪乔、陈应隆、姚楷、杨善春等人的作品。

近现代作品中也有不少以“寿”为题材的,有的近现代大师为表达对祖国的深情祝福,以水仙、寿石、万年青、红灯、博古等吉祥长寿之物入画,寓政治清明、国寿无疆、康乐万寿;也有些大师常以梅、桃、菊、松、柏、鹤、绶带鸟、锦鸡等象征长寿、春色吉祥,以寿物崇拜,以柏谐百,以竹谐祝,以鹤谐贺,创作的“千寿图”、“百寿图”、“祝寿图”、“贺寿图”,给人以健康长寿美好的享受。在中国民间千百年来被推崇具有长生不老神奇本领的各路仙人、吉祥物像,构成了中国人祈福求祥、盼望自己寿运长久的一幅美丽神奇的景观,中华群仙荟萃画卷。

不仅如此,连百姓的消遣生活也充满着“寿”的情趣,吸烟有长寿烟,女士有寿百年烟;每逢节日来临,为表达对老人的美好祝愿,以组字形式画一幅“寿星图”,祝老人节日愉快,健康长寿!让您在图中找出三句话来(答案: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福寿齐天)。甚至谜底猜寿字,下棋摆寿字。如:谜语“一撇划了三寸长”(谜底:寿);用棋子巧妙地构成一寿字,题为“祝您长寿”,此象棋残局系赵殿忠为祝贺谢侠逊百岁寿诞所作。

确实,一个“寿”字,给中华民族追求生命的旺盛与长久注入了无限美妙的激情。人也寿,物也寿;山也寿,水也寿;吃也寿,喝也寿;行也寿,居也寿;作也寿,玩也寿……中国人对寿的追求,真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寿”是美好的企求,是生命的渴望,是永恒的赞歌,是智慧的诗行。

历代百寿图

中国的“百寿图”有一个发展过程。

从唐代《岱宗百寿》、《薛涛百寿》始,宋有《范仲淹百寿》、《王安石百寿》,元代有《耶律(耶律伯坚)百寿》、《萨氏(都刺)百寿》、《(郭)守敬百寿》,明代有《李益百寿》,清代有《桂良百寿》、《(刘)品百寿》等。

清康熙年间,瓷都景德镇将1万个异体“寿”字集于一体,于御窖场曾生产出一只青花“万寿”瓷瓶,瓶高77厘米,胎体厚重,胎质洁白细腻,形体端重秀丽,通体白釉,绘满青花寿字蔓纹。寿字根据器形的变化,分别绘于瓶的口、颈、腹、足四个部位,以腹部最多最密,整整1万字,寓意“万寿无疆”。寿字采用各种篆书异体书写而成。据考证,这只青花万寿瓶,是专为康熙皇帝精心烧制的一件祝寿品,于是出现了“万寿图”。

到了慈禧六十寿庆时,又出现了千寿图。据传,在慈禧六十寿诞之前,清廷便组成了一个为庆贺慈禧六十大寿而搜集古今“寿”字的“班子”,结果竟搜集到了4000多个不同笔画的篆体“寿”字。接着又组成一个刺绣“班子”,将4000多个“寿”字用五彩丝线绣在锦缎旗幡上面,称之为《千寿幡》。

目前保留下来散存于祖国各地的“百寿图”真迹,较为著名的有广西永福县夫子崖的摩崖石刻《百寿图》,刻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是我国南方摩崖石刻中的珍品;明代山西襄汾中黄村《百寿图》碑、清代西安碑林《百寿图》碑,妙峰山《百寿图》碑、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清代砖雕《百寿图》照壁等;还有开封市博物馆珍藏的宋代《拱寿图》,清代《六通书》中载有的289字寿图,近代《民俗通书》载有的《百寿全图》,每字均注有出处;至于饰有《百寿图》的明清种类器物,如:百寿香炉、百寿竹简、百寿瓶、百寿壶、百寿碗、百寿钵、百寿枕、百寿墨等等则多见于文物商店及民间收藏家的手中。这为当代《百寿图》的创作传播提供了依托,也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对生命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对高寿的企盼,展现了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崇寿文化现象。

到了近现代,“百寿图”不仅在书画界、而且在官方和民间都很盛行,已成为高级的贺寿吉祥礼品,有时还用于祝福政治清明,民族团结,国家昌盛,几乎成了一切美好愿望的图腾!

千百年来,中国寿字书法浩如烟海,在寿字爱好者的努力下,一些研究寿字书法的成果日见丰富,不少作品出版面世,促进了传统民族文化的繁荣。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白兰子
  • 趣闻 沛风酱
  • 趣闻 尔芙氏
  • 趣闻 情书于她
  • 趣闻 梦里花
  • 趣闻 梓云
  • 趣闻 鸿信
  • 趣闻 芷蝶
  • 趣闻 不懂我的爱
  • 趣闻 睿德桑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