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十四娘娘信俗(2)

运杰氏

位居民间道教神灵之首

温州民间神庙众多,民间神灵信俗广泛。其中,太阴宫供奉陈十四,数量众多。据统计,温州市道教协会道观宫观1600多座,太阴宫有300多座,约占道教宫观的1/5。另据统计,陈十四娘娘香火遍布龙湾全境,全区有太阴宫30座,占神庙总数212所的15%。可见,温州陈十四信俗居于所有民间道教神灵之首。

在大罗山及周边供奉陈十四的庙宇,以太阴宫最为典型。温州市道教协会成立后,大部分供奉陈十四的庙宇改造为太阴宫。为什么供奉陈十四的宫观称为太阴宫?传说陈十四娘娘因救民护国有功,被皇帝封为“太阴圣母娘娘”。又说中国传统文化男阳女阴,陈十四是女神,又极具母亲的情怀,因此称为太阴圣母娘娘。太阴宫和太阴圣母娘娘已经成为温州区别于其他地方陈十四信俗的重要标志。如龙湾区罗山道观,原名茅竹桥太阴宫,始建于明朝,原址位于今茅竹岭江边,民国十八年(1929)被毁,后重建,又于三十一年(1942)被日军烧毁,再重建,才移建于今址。1992年开始扩建,占地面积5900余平方米。

娘娘词、唱龙船儿、正月出巡

陈十四信俗之所以能在温州民间如此兴盛,与它的多种传布手段有关。在民间,对于陈十四的传布手段主要有曲艺、故事、戏曲等。其中娘娘词的传布最为重要,晚清时极具规模,至今活跃于温州乡间宫观中。时间往往是选在农历初一、十五或陈十四诞辰、庙宇做法事期间。

鼓词艺人为了迎合当地百姓的乡土情感,掺入温州风土人情,创造了陈十四在温州各地斩妖的故事,以延揽信众,强化信俗。正是这些生动丰富的内容和鼓词艺人绘声绘色的演唱,赢得了百姓。可以说,陈十四信俗刺激了娘娘词的繁荣,而娘娘词的繁荣强化了陈十四信俗。此外,木偶戏、道情、唱龙船儿等对陈十四的宣传也起着重要作用。

唱龙船儿是温州民间的一种地方曲艺,一般是两人,一人背龙船儿并演唱,另一人挑担收纳香金。“龙船儿”长约米余,头尾仿龙船,木板制,中间为宫殿状,内设陈十四神座香炉,船下设4只脚,似凳,下挂单皮鼓板、铜锣,可背着走,是一座小型的移动太阴宫。艺人在常唱的祝福词外,有时加唱陈十四的词文。

每年正月初五、初六,是龙湾罗山道观陈十四出巡的日子。当天,由人打扮成陈十四娘娘,祈保地方平安、人口太平。活动声势浩大,既有传统的舞龙、狮子舞、踩高跷等,又有现代风格的印度舞、健美舞、采茶舞等表演。这些文艺活动使传统文化与时代风貌有机地融为一体,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和好评。

洞头全区有12座陈十四庙宇,霓屿太阴宫是洞头区历史最悠久的陈十四庙宇。数百年来,洞头海岛祭祀陈十四娘娘已经形成当地人们的信仰习俗。每年正月十四日陈十四娘娘诞辰之日均有信男信女成群结队前往宫庙祭祀。而霓屿逢60年一届的“太阴圣母陈十四娘娘平安出巡”活动,盛况更是空前。出巡一般定在正月十五左右。先要在太阴宫内演七天七夜的《南游》大戏,内容即“陈十四收妖”,大门、三盘等乡镇称“唱灵经”。期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坐金旦(坛)”,先将陈十四娘娘金身请出神龛,安置在大殿中央的圣位,再挑选一位本地最有福气的最年长者坐“金旦”。出巡队伍约300多人,出发时吹起号角,大锣开道,礼炮齐鸣,整个出巡队伍浩浩荡荡,场面十分壮观,所到之处,家家户户像过年过节一般,张灯挂红,燃地火相迎,并选一广场,集中接受缘金,祈求神灵保佑。

据老人讲:过去出巡人员就二三十人,但路线遍及浙南地区,先经鹿城区,再沿龙湾、瓯海、平阳、苍南、文成、泰顺、青田、丽水等县(市、区)的农村乡镇前行。一届的出巡祭祀活动持续三年,方宣告结束。其出巡路线和持续时间之长,在国内甚为罕见。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隐孤界
  • 趣闻 脑里有兎
  • 趣闻 莹莹郎
  • 趣闻 青芙
  • 趣闻 猫姨
  • 趣闻 听然
  • 趣闻 晓昕
  • 趣闻 未至
  • 趣闻 曼霜
  • 趣闻 小尼和小玛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