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县城的包公祠(2)

冰梦氏

1986年文物普查时,于木刀沟挖出清光绪十二年(1886)《重修包公祠》石碑一幢,碑文云:“我关旧有包公祠一座,溯其初始,始于宋,历经元、明以及国朝。其祠旧而新之者,不啻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矣。”

为何在西关建包公祠和“始于宋”抑或“建于明嘉靖”二题,有待专门考证,但建有此祠且年代久远是定而无疑的。碑文清楚地写明,这次重修纯然属于老百姓发起并实施的,修复后,“其栋宇之峻起,画栋之绚烂,金碧之辉煌,以及门楼垣墉之修整,虽异旧真,而精英焕发,殆又过之,所谓跋翼矢棘,振革翚飞者也”所遗旧匾,镌刻着“聪明正直”四个熠熠闪光的金字。无极绝少富商大贾和朱门豪富,耕耘收入极其有限,然而,稍得温饱的人们,自发修建包公祠,且不惜重金,追求华丽。可见,此庙是他们心目中的精神寄托。

清末民初,包公祠有过一次规模较大的修葺和彩绘加工。白粉墙,青灰瓦的古祠,占地半亩余,坐北朝南,“包孝肃公祠”大直匾挂在黑漆大门上,红底金字的对联“忠贤将相,道德传家”将人们迎入祠内。正殿三间,正面是包公泥雕塑像,两旁王朝、马汉,神色严峻,气势伟岸,上方悬挂着“聪明正直”匾,使包公的傲然风骨昭然于世。这次重修的时间,正是天下大乱、官府昏庸、横征暴敛的时代,也是军阀混战。草菅人命的时代,还有屈鬼冤魂最多的时代。这说明,这世风愈劣,官风愈朽,百姓就愈崇尚包拯。曾知否,在包公祠存在期间,香火终日不断,朝拜者中,祷告者有之,大诉蒙冤之苦;号嚎者有之,哭叫雪恨无门,正是“世上包公无,庙里包公假”。

抗日战争期间,包公祠遭日伪军破坏,人们曾偷偷小修小补,但无济于事。直到解放前夕,已是断臂惨桓,殿倾屋塌,衰草残树,一片荒凉。解放后,清整为广场,成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场地,1988年被扩宽的正(定)深(泽)公路占用。

包公祠的修建说明了一条真谛:凡是为老百姓做好事的人总是不会被遗忘的,其人其事将永驻人间。同时说明,在封建社会里,民众多么可望出现象包拯这样的“贤人”。这个贤人,不仅要光明磊落,道德高尚,更需要具备足以抵制和压倒一切特权人物的铁面冰心的非凡气质,否则怎敢在“皇帝头上管三分”,办的出打鸾架、闯金殿、铡驸马、诛汉奸等大快人心之事。其实,这些都是老百姓某种愿望的化身,老百姓在现实世界得不到的满足,就塑造了一个神话了的包公,作为精神寄托。

岁月流逝,如今庙宇虽已不在,唯有残缺不整、清光绪十二年“重修包公祠”镌刻的石碑横卧于城隍庙大殿门前西侧,但享有盛名的包拯仍深得百姓敬仰,包拯一生为官、廉洁奉公、不畏权势,明断是非、威制豪强,居届堂之上,以民为忧事迹广为世代称颂。效法先贤,正身正己,弘扬美德,传承优良,权力入笼,防腐拒变,廉洁自律,全心为民仍是千百年来老百姓对官员的衷心期待。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冰梦氏
  • 趣闻 琼思郎
  • 趣闻 未了情
  • 趣闻 新霞
  • 趣闻 神经质
  • 趣闻 愛上了
  • 趣闻 寒珍
  • 趣闻 喵小姐
  • 趣闻 阳伯君
  • 趣闻 欧美范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