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五大最美古村落(4)
听芹君
四、文祠镇李工坑村
在群山环抱中,栖息着一个静谧的畲族古村落,位于潮州市潮安县北部的凤凰山脉南麓,北靠后头山,东南西三面都是山谷和深坑。从凤凰山上俯瞰,它犹似一位远离了尘世的老者,睿智而独立。这个古村落,就是此前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的潮安县文祠镇李工坑村。
李工坑村入选“广东省古村落”,不是因为这里有多少悠久历史、价值连城的古建筑,而是这里有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古老传说,有原生态的畲歌和招兵节。
招兵节是畲族重要的民俗节日,是畲族一直保留的祭祖形式。传说“招兵”是缅怀祖先驸王创世,祈求祖先神灵庇护、驱除邪恶、销灾纳福、保佑子孙昌盛和六畜平安的一种祈福活动。
相传远古时期,畲族的始祖盘瓠往番邦取番王头时,得到神兵的帮助,得以顺利擒拿番贼,从此畲族有了此项祭祀活动,并沿袭形成民族习俗。
凤凰山的畲族人为了纪念自己的始祖,感谢神兵,每三五年举行一次“招兵节”,在这一天,材民们要穿起他们的服饰,共同到祠堂里祭拜祖先,场面非常隆重盛大。
节前成立理事会,专司活动筹备工作。由理事会择吉日,请法师,筹备节日所需品,敲定节日日期,组织活动仪式及参加活动人员等。招兵仪式设在公祠进行。在公祠内设坛,以起鼓为始;祠堂外插一副大龙旗及其他旗幡。紧接着起师、请神。先请玉皇大帝、三清等佛、道、教诸神;继而请本民族远祖盘瓠(护)驸马爷和历代祖师;然后由法师带领多位男性青壮年和锣鼓队往村寨周围请来本村供奉的神明入感天大帝、协天大帝和打猎先师等等,并一一抬到坛前祭拜供奉。接着一套祭祖仪式依此演绎,“招兵”法事为最高潮。每家主妇点着灯笼,挑着一担象征兵粮的箩筐,内装稻谷、大米和盐,以供奉神兵。再经安兵法事,把各营兵马安于祠中,寓意镇守宅院,保村寨家宅平安……
李工坑村,原名李公坑,畲民来到此地定居之前,先有李氏居住,故名“李公坑”。1953年易名为李工坑,为畲族聚居村落。据畲族传说,明万历13年,李工坑畲族始祖从凤凰山主峰凤鸟髻下金湖村迁居于此。
李工坑的平均海拔为400米,民居多依山的自然地势随形而建。畲族称房屋为“寮”,大概以前的房屋多为简陋的茅屋。因经济条件的限制,也为了防止台风,李工坑的民居大多低矮、狭窄,十分简陋。房屋的形制主要有“竹竿厝”和“下山虎”两种民居类型。
李工坑畲族还保存有内容完整的畲族祖图,据说是光绪20年复制。这是李工坑村保存下来的内容完整的一幅畲族祖图。横幅长卷全长15米,高1.5米。《祖图》全卷内容共分16段38节,是一幅以神话传说为依托,以畲族自身历史发展、社会生活、文化习俗为背景的历史画卷。因此,《祖图》凝聚了当地群众的许多头口传说。
建国前,李工坑村民还不知道自身的族别,并没有以“畲族”自称。1956年12月,国家民委进行民族识别调查之后,才确定了族别。而现在,村中有住户80户,居民310人。由于缺少自身宗族来源的记载,因此大家都不大明白自己的祖先是什么时候创村,也不知道本村公祖世代的历史沿革变迁过程。
尽管如此,村民们却始终牢牢记自己是畲族子孙。现在,村民们彼此之间交流时,几乎都坚持用畲语,他们不仅保留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而且还保留着自己的歌曲――畲歌,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畲歌仔”。
五、凤凰镇后河村
后河村始建于公元1516年,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该村陈氏祖先为河南省颖州人,因时代原因多次迁徙,最后来到凤凰镇东兴村后河创祖。因为当时已有何姓人家居住在该地,陈氏是继何氏之后迁来的,于是取村名为"后何",后写成"后河"。
后河村集古街村落、侨眷建筑、潮式民风于一身,又因历史悠久、至今仍保存着大户人家的人文底蕴和生活气息,被称为寻找旧日潮州风情的必到之地。
后河村中“四方楼”、“竹竿厝”等百年老房,将南洋文化、华侨文化、潮汕文化统统包含了进去,将中式居住的功能、中外的生活方式统一起来,构筑了多重文化交融的典范,是潮州古村落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