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韶山风俗文化(3)
正初酱
饮食习俗
冬至炕熏腊肉
流行于全省各地。湖南人喜食腊肉,冬至开始杀年猪,除留部分鲜食外,大部分制成腊肉留着长年食用。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猪肉(最好带皮)或牛肉、鸡、鸭、鹅、鱼、兔肉等用盐或拌以五香、八角粉腌四、五天,待晾干后,以锯木、谷壳、花生壳、桔皮、柚皮等烧烟熏烤,或挂在柴火灶上,让冷烟熏烤,称“冬腊肉”。色泽鲜红,味道香美,可食至来年伏日不坏,是家人自食、待客、宾馆、酒店的佳肴。
喝凉药茶又称喝凉茶
流行全省各地城乡。湖南夏季炎热,气候干燥,容易受热中暑发疹或生疮疖痱子,人们常以一些清热解暑、利尿解毒的草药,诸如金银花、淡竹叶、夏枯草、车前草、香薷、薄荷之类,加上石膏等矿物药,煎水或开水冲泡,代茶喝,以防暑解热,祛湿消毒,强身健体,称“凉药茶”,或“凉茶”。所用之药草,农村多上山自采,城镇则中药店有专门配制供售用。此习经久不衰。
韶山境内历来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红薯、小麦、荞麦等,一般日食三餐。清朝至民国时期,多煮“捞米饭”。米下锅后,待水开片刻,将涮米(半熟米)用捞箕捞出,再放入有甑皮的锅中蒸熟,留剩下的米汤喂猪。
遇婚丧大事,用木甑蒸饭。70年代多煮“测水饭”,锅中加水及手背,饭软硬合适。80年代以后,煮饭多改用铝锅、高压锅或电饭煲。
一般农户以蔬菜为主,款待工匠和客人则加鸡蛋和小鱼虾之类;初一、十五吃点猪肉叫“打牙祭”或“打唇福”;只有贵客到来才杀鸡款待。
旧时,肉类以猪肉为上乘,鸡、鱼可入筵席,一般有海参席、蛏干席、蛋糕席。牛肉不上席。狗肉为多数人所忌食,且不准入厨上灶。至于吃猪肉,多爱吃肥。80年代以来,境内情况大变,牛、羊、狗、兔肉成为上品。长时期内,境内水产以鲤鱼为贵重,草鱼则不可待大亲。80年代后黄鳝、泥鳅行俏,甲鱼和乌龟成为名贵珍品。
韶山境内居民一般自制青茶,烘烤多用枫球和黄藤,茶味浓而略苦。富户讲究饮用“清明前茶”和“谷雨前茶”。盛夏给野外工作的人送茶,多用大陶壶泡“老毛叶”。各家素有以茶代酒表热忱的习惯,来客泡茶是待客的一般礼节。春节待客,则用豆子、芝麻、橘饼、红枣和姜丝之类代茶叶,以示尊敬。
韶山旧时境内多自酿米酒,也有请酒匠酿造谷酒或高梁酒的。喝酒一般都先加热。匠人喝酒,先以食指醮酒往肩后左右各弹一次,表示敬师。
米粉
米粉是湖南省内尤其是常德市、湘西、湘南一带的风味食品和小吃。
依据加工方法不同,有“肠粉”、“切粉”、“滤粉”、“榨粉”,统称“米粉”。食用时按烹调方法的不同,又有各种各样的称呼。将米粉加各种配料、佐料(醋是必不可少的)凉拌而食,称“凉拌粉”;将米粉放在滚水锅中烫热,捞起,不放汤,加配料、佐料,称“冒热粉”;加汤,称“汤粉”;用油炒,称“炒粉”;用小锅将米粉和配料一起煮,称“煮粉”。根据配料不同,有“瘦肉粉”、“牛肉粉”、“鸡杂粉”、“螺蛳粉”。
不加肉菜的叫“素粉”。湖南人喜好米粉,或赶圩、或进城,每每选中吃米粉,饭店、宾馆、招待所早餐供应米粉。
伏日吃姜
流行于长沙、湘潭、株洲等地。夏日炎热,气候干燥,人们喜贪凉,故易蕴积内寒。民间有伏日吃老姜炒子雄鸡(刚开叫的公鸡)习俗,姜要多放,一只鸡一般要放半斤姜,以便驱寒。长沙人吃时要将门窗关闭,吃得大汗淋漓,意在发散体内蕴寒,防止秋发寒病。民谚云: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伏日吃姜炒子鸡最好三个伏日都吃,如果条件不允许,一般也要吃一个伏日。农村亦有用草药路边荆煎水烹制老姜炒鸡,以散寒祛温健脚强身的此习沿袭至今。
立夏吃蛋
流行于湖南大多数地区,尤以湘南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最甚。立夏日,将整鸡蛋煮熟,剥壳后加红枣煮汤吃,叫“吃立夏蛋”湘南一带,尤其是嘉禾、临武、蓝山、桂阳于立夏当天早晨起来,将整鸡蛋或鸭蛋煮熟,用红纸或红色染料将蛋皮染红,再用一个小网袋装上,系于少年、儿童的前胸,一直挂到中午或下午再剥去蛋壳将蛋吃掉。民间以为立夏吃蛋,能强身健胃,行走有劲。谚云“立夏吃蛋,石板踩烂”
居住习俗
旧时,境内乡间聚族而居,形成小村落,并以姓氏作地名或屋场名,如杨林乡谭家冲多谭姓,大坪邹家冲为邹姓。但建房分散,独家小宅,依山而筑,隐露参差,错落有致。
一般农户建宅,多采用“一担柴”形式,即一排三间,两边各竖数间,建在两端的称橹头,橹头墙外再加搭的称披梢,只在一端出橹的称“推巴钩”。
大抵居中为堂屋,供行礼仪和接待来客用,两侧为正房,橹头为横屋、厨房、畜舍和其他杂屋。私人建房,一般先请风水先生看风水,定朝向,择定下基脚时刻;多选择坐北朝南,向阳背阴,依山面水和冬暖夏凉之地。
80年代后,人们以发展经济为目的,多以人口集中、交通方便为前提选择建房地点和房屋朝向,建成漂亮的楼房。
生产习俗
旧时,韶山农民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一年按24个节气安排各项农事。“清明下种,谷雨下泥”,指的浸种育秧。播种时要用纸包三页纸钱,再穿三根线香插在秧田边,以求风调雨顺,鼠雀不侵。
“立夏”插田颇为隆重,农民称为“栽米树”。早上扯秧要鸣放鞭炮或“三眼铳”,叫“开秧田门”。一天五酒三荤,中午吃麸子肉。晚餐后,主家另送每人两只或四只盐鸭蛋。
插田师傅拿着蛋,随口唱着山歌归去。农民中耕“踩田”爱唱山歌,俗谓“踩田不打歌,禾少稗子多”。踩田人用饭也特别讲究,时人即称“插田酒、踩田饭、扮禾茶”,须茶水酒肉相待。扮禾全由青壮男劳力承担,一般每天五酒四饭,谓之“不急不慢,担谷餐饭”。
上午扮四担毛谷接茶酒,扮四担毛谷吃中饭。饭后扮四担毛谷接茶酒,再扮两担毛谷接压茶饭,再扮四担毛谷便算完工。
韶山纪念品
韶山是毛主席家乡,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是湖南韶山人。
韶山毛主席的故乡,伟人的故里,为五星级红色之旅的旅游之地。
纪念品类:纯铜主席像,开国大典像,半身像,沙发像,北戴河像,老年座像,草帽像,大头像,挥手站像,风衣像,决战前夕像,主席台像,像等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