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丧葬习俗(2)
瑾色流年
在向蓝毗尼行进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当地人的火葬。在狭长山谷的小河边,人们吟唱起悲怆的梵歌,河谷中清烟逐渐升起来,大堆的柴火被点起来,人的尸体就在其中,当地人以这种方式来焚化逝去的亡者。在这一带坚持土葬的很少,以伊斯兰教为主,婆罗门等高贵种姓完全要求火葬。
尼泊尔人死后通常选择的丧葬方式是火葬。但未婚或未生育的女子不能火葬,只能将尸体放在河边用石头压住,等河水上涨时就让洪水带走。
当亲人逝去,家属会居丧13天,远房亲戚会居丧一天,死者儿子用白布包头,腰上也围白布,而且必须剃去全身的毛发,每天只吃一餐,并举行连续几小时的祭祀。
印度教徒认为火葬可以更彻底地净化自己 ,可以纯粹地进入天国。举行火葬前,死者均用黄锦或白布包裹,放在河边堆满木材的石坛上,亲人们为死者剃净头发和胡须,提着油灯,围着死者绕行三圈,再以河水为死者洗脸,河水免征着圣水,洗脸寓意着沐善洗罪,最后将米和花撒入死者口中,火葬便正式开始。遗体焚化后,骨灰将被撒入河流,随着河水流入印度教徒心目中的圣地恒河。当地人认为,用于火化的石坛越高,越靠近下游便越彰显尊贵,越早进入恒河水域的死者也越早得到真正的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