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概况(4)
梦一场
以下从布依族民居的整体结构外观和内部平面两个角度对其结构进行介绍,由于布依族民居中干栏形式较有特色,在这里平地楼的结构就不作介绍了。
(一)整体外观结构
从整体外观来看,布依族传统民居形式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
1、台楼。
台楼即半边吊脚楼,它依山势而建,楼基分上、下两级,先用若干根长柱和短柱搭成楼架。长柱立于下一级,短柱立于上一级,上层前半部楼板与后半部地面相平,形成前半部分吊起悬空,后半部分坐落在升起的山坡上,前面看是两层小楼,后面看是平地房。台楼是干栏式民居中的一种形式,根据地居形式台楼又有几种类型。
2、半楼。
半楼即是全部吊脚楼,它的一楼全部悬空架起,因此布依族称这种楼房为半楼,有的地方也叫满楼。半楼是布依族传统干栏式民居建筑中的另一种形式。
无论是台楼或半楼,通常都是三层,一楼用于饲养家畜,二楼用于住人,包括中堂、伙房、火塘、老人卧室、卧房,有的在大门口外设坎檐或院坝,有的地方没有,就从一楼架一栋楼梯直接通往二楼的中堂。一般来说,二楼为主要的生活和休息区域,其结构为三段式,即中间中堂两边分别为伙房和卧室三楼较窄,一般用于搭建谷仓或堆放杂物。通常情况下,中堂上面不再设楼,直接可以看见瓦顶。这样的设计一是出于夏天纳凉,最主要的是为了能在里面施展联架,以给收回的谷、豆脱粒。
楼房的进深(指房屋的实际宽度)通常为 1.8 丈至 2 丈或者 2.4 丈,长度通常为 3 丈左右。一楼通常是 2 米高。围墙要石头修葺,圈门用木板栅栏安上。
如果为平地楼猪舍则安在房屋侧边。二楼的堂屋通常是 4 至 6 米高,搭建的伙房通常是 2 米高。三楼通常 3 米高。从房屋的整体建筑结构来看,通常为上是三开间,沿左右方向,分别由三根中柱支撑,以中柱为中心两侧依次为两根二柱、两根檐柱支撑。中柱与二柱之间分别为一根瓜柱(梁柱中两层梁间的短柱和支承脊檩的短柱),二柱和檐柱之间分别为一根瓜柱,与二柱、檐柱之间分水,有特定的比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五柱四瓜”(即五根落地的长柱和四根悬在穿枋上的短柱也称为瓜)结构。最低下的楼柱为了避免被猪、牛的尿屎侵蚀使木柱变潮发霉,需要垫上 2.5 尺高的石头。关猪、牛的下房是 6 尺高(大约 2 米),所以下柱一般也只有 3.5 尺高。作为房屋的顶梁柱,中柱的高度十分的讲究,通常是 1.98 丈或 2.08 丈,体现了布依族“要发不离八”的文化特征。
从调查的布依族地区民居来看,其主要继承了中国古代木结构中的穿斗式结构,其内部全部木构架是榫卯结合,不用一钉一铆。该结构的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负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房架一个叫一榀,量词)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接起来,形成一间房屋的空间构架。穿枋穿出檐柱后变成挑枋。穿地平面的叫地脚枋。根据穿的层数有一穿、二穿、三穿之分。斗枋和纤子往往兼做房屋阁楼的龙骨。
下面简单说明一下布依族传统干栏木结构民居的主要构件及其作用:
首先是柱,柱主要为垂直构件,屋面荷载自上而下经此传至
基础。以部位可分为檐柱、三柱、二柱、中柱。中柱两侧还有跨柱也称瓜柱。
其次是梁,梁是建筑中的水平受力构件,支承于中柱顶端,为整个房屋构架的顶梁即所谓的脊梁。它与抬梁式构架中的梁有很大不同,布依族视该梁为整个房屋的主心骨,是象征性的构件,立房上梁要图吉利富贵,因此十分讲究。
再次是枋,为水平承重及联系构件,有额枋、柱头枋、挑枋、平板枋、地脚枋之类。
最后是檩、椽,它们为直接承受屋面荷载之构件。
就石板房而言:一般也是五柱三隔间。中间为中堂,在中堂的背后还隔一个小间,两边是卧房。另外,采足无数够长和足够粗的木棍作房屋顶的“椽皮”,用于支撑铺盖的石块。顶也为悬山顶居多。从结构上看,它是干栏式的,通常是 2 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家畜。一楼一般是 1.5 米左右,二楼从中堂一直通到楼顶,大约有 3 至 4 米高。中堂两侧的睡房又与顶棚分隔,顶棚用竹篱笆作围栏。在竹篱笆上要糊上黄泥巴和牛粪的混合物,以起到到保暖的作用。墙体厚度,一般有 30 至 40 厘米。门一般为直立的长方形,其窗户窄小,一般有30 厘米长,20 厘米宽,所以,有的房屋会在房顶盖上一两块玻璃起采光的作用。
在镇宁的布依族石头寨能看到一些变迁的半石头半钢筋水泥混合的房屋,屋顶成平顶,支体为水泥、钢筋,有三层甚至四层的。比较传统的而言要高大、宽敞得多。另外,一些房子出于经商的需要,一楼就做成宽大的店面格局。个别人家还在平顶房屋里、外镶上彩色的瓷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