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俗 春分祭祖(春祭)(2)
花海泪
1717年从福建龙岩迁徙到四川绵阳、德阳等地的吴氏客家同样传承着春分祭祖的习俗。
春分之日,在四川省三台县西平镇吴宗祠内,数百名吴氏后人按照家族辈分大小依次就位。司仪按照程序进行着上香、献烛、献食物、献果品、献鲜鱼、鲜香帛,通赞的人念完一句,陪赞的人复念一遍,悠长、厚重的声音在古朴的宗祠里回响,族人端着整鸡、整鸭、刀头、水果一一献上。接着,族人向列祖列宗九叩首,司仪宣读祭文,讲述祖先来川的艰辛历史,称赞先辈创业的辉煌。之后,由族中德高望重者发表讲话,讲述吴姓族人培修祠堂情况,表扬族人奋发有为的先进典型,鼓励大家和睦相处,团结一致,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献计出力。
火炮声中结束堂祭,大家又到祖坟进行坟祭。
参加春分祭祖的主要有三台、中江、绵阳等地前来的吴氏族人代表。目前,聚居在绵阳、德阳等地的吴氏客家大约有一万余人口,是四川客家中的大姓氏之一。
客家春分祭祖的习俗不仅流传于客家源流区,客家第四次、第五次大迁移地区也都保留着这一古老传统,如上述四川客家。尤其是粤北一带客家,或于春分在祠堂举行祭礼,或于墓地进行扫墓。这一习俗在民国地方志也多有记载:
民国十三年《花县志》载曰:“春分日祀先于家庙,谓之‘祭春分’。”
民国十五年《始兴县志》载曰:“春分节至清明节,此十五日中,老幼妇女上坟修筑,冢间遍挂纸钱。饮毕,饮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