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石泉 鬼谷子故里的民俗文化

芸若子

陕西石泉 鬼谷子故里的民俗文化

石泉县的云雾山里曾隐居着鬼谷子先生,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纵横家鼻祖。他培养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毛遂、卫缭等一大批出将入相、叱咤风云、彪炳史册的杰出人才;为后人留下了智慧非凡的传世名作《鬼谷子》,在历代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鬼谷子在当地的老百姓的心目中,把他奉为神明,尊崇为王禅老祖。西晋时云雾山上建有寺庙,从那以后生活在这里的乡民们每月的初一、十五到山上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祛病祛灾。他还遗留了大量淳朴的民风民俗文化,至今仍在当地流传。

一、草药秘方为民治病

在云雾山下的乡村至今沿袭着用草药治病的习惯。据记载鬼谷子当年隐居在云雾山上,经常云游四方,与山下的乡民有很深的感情。那时云雾山下的乡村都很贫穷,乡民们生了病请不起医生,没钱治疗。鬼谷子先生得知后,就把山中草药治病的秘方传授给了乡民们。据石泉县志记载石泉县各类药材有382种,生长在云雾山上的就有288种。云雾山山高岩险,生长着一些珍贵的药材,乡民们进山采草药的时间一般在农历的8月。每次进山采药,还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提前几天心要虔诚沐浴吃斋,临行时还要烧香烧黄裱让神灵保佑一路平安。路途中说话不能开玩笑,不得与女子嬉戏,更不能诽谤神灵,否则采药时就会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心诚的采药人把这些禁忌时刻铭记在心中。

明清时期云雾山下的汉水岸边有个焦水师就是王禅老祖的传人。他专用草药为人民救死护伤,如:接骨斗省、红伤外科、疑难症状治疗等方面,手段远近有名,被尊称为“焦水师”。据说,他还学了有一点治病的仙术,如果谁身上长了包疖(现代医学叫淋巴结肿大),他手拿一碗水,用手指蘸水一边在发病的地方比划,口中念着咒语,喷一口水在患处,再敷上草药,不多时就消肿了。如果遇到外伤出血严重的病人,一时又找不到止血的草药,他还会使用一种“封血”咒,能给病人的伤口止血。

随着时代的变迁,那些仙术和咒语早已失传,可是用草药治病的还大有人在,现在石泉的乡村里还沿袭着采草药治病的习惯,最为常见和普遍的草药要数“端阳草”了。县城的 “百草堂诊所”就是采云雾山的草药开的诊所。

二、为盲人铺就一条生存之路

“鬼谷子算命”据《鬼谷子分定经》记载以年干和时干组合。例如:某人生辰八字为癸未年乙卯月甲申日庚午时,那么年干和时干组合则是癸庚。

在那时盲人是最可怜的人,他们没有生活出路,也受人歧视。可是在云雾山下一些眼瞎肢残的人,他们就有自己的生活出路,他们的绝活是鬼谷先生传授给他们的推测术和算命术。他们一天走村串巷,东家接,西家送,生活过得也还算滋润。这项绝活是鬼谷先生给残疾人铺就的一条生存之路,算法全在左手五个指头上。

据说这种推测术,四肢健全的人不能学,如果执意要学,学会了不是眼瞎就是肢残。先生再三嘱咐后世弟子,这种职业只传残疾人,不传四肢健全的人。上世纪70年代我县胡家巷、代家巷,两位名气较大的盲人算命先生,据说就是鬼谷先生第350代传人。

三、云雾山是野生动物的保护神

当年鬼谷先生隐居在云雾山上,与虎豹为伴,与麝、鹿为友,夜宿石崖之下,朝游洞谷之中。他能驯化虎豹当坐骑,下山时常坐着虎豹拉的车(据元代官窑“青花瓷罐”鬼谷子下山图记载),山中的野兽与人和睦相处,动物从不伤害人类,也是先生的朋友。因而鬼谷子也不让人们去伤害动物。云雾山下的打猎人从不进山打猎,他们都知道,山里动物种类繁多,若是用箭射或者开枪打,靶心看似瞄准了猎物,箭射出或枪响后,猎物早已无影无踪了,猎人总是劳命伤财空手而归。有的说云雾山的动物对鬼谷先生有功,当年是受了鬼谷子先生用神法的“封闭”了的。

据说有一年山下有位老猎人,他猜想,箭射不到猎物、枪打不着猎物,干脆用葛藤放套来套山上的猎物。他在山中布下了天罗地网,结果套中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婆,当猎人赶到时,大吃一惊,老太婆含泪求情,让猎人放了她,老猎人松开绳索,那老太婆刚走两三丈远,就现出了动物的原形,原来是一只老麝。老猎人惊讶不以,知道是鬼谷先生在显灵警示他,这位猎人后来还受到了山神的惩罚,自那以后再也寻不着猎物了,就连山中生长的葛藤也慢慢地消失了。于是山下的打猎人一旦发现猎物就想方设法阻止它进云雾山,这些猎物也很聪明,它们在猎狗追赶下,就会拼命地往云雾山方向狂奔,只要进了云雾山的领地,就好像有了保护神,猎人也不再追赶,因为猎人知道追赶也是徒劳。

四、春节舞狮子龙灯

狮子和龙在石泉民间被人们尊为神物,是具有灵性和神力的吉祥之物,具有避邪镇妖的特异功能。在春节期间所玩的狮子龙灯所代表的更不是一般普通的狮子和龙,狮子在云雾山上也是镇山圣物。春节玩灯时,必须将事先扎制好的狮子送由当地高僧为狮子诵经,名曰开光。只有开光后的狮子才会具有灵性。而扎制龙灯时,就更有讲究,第一年扎制的龙,类型必须是青色,不留须;第二年为青黄色,留短须;第三年扎制的龙必须是黄色,留长须,视为老龙。玩灯前,先将龙灯送往汉江边,请高僧为龙做“道场”,谓之“请龙”。第三年扎制的老龙,春节玩毕后,须把龙体送往汉江边火化,谓之“送龙归天”。狮子的扎制非常讲究,先用竹篾制作成狮头形状,糊上白纸彩绘而成。狮头有九个突出的大包,一般为绿色,再用金银线条勾画出轮廓,眼似铜铃,口如血盆,威风无比。狮身则用竹篾捆绑成十二节脊骨,再披上用蓑草、苎麻或棕叶编织而成的狮皮,和狮头连在一起,威风八面而憨态实足的狮子就展示在人们的眼前了。

龙灯分为:绸龙和火龙两种。龙体由头、身、尾三部分组成。龙头用竹篾编架,糊纸再彩绘,身、耳、口、鼻,轮廓分明,形象生动传神。龙身长短不一,有十三节、十一节、九节不等,每节用竹篾捆绑成椭圆型骨架,下安木棒为柄。(火龙则每节内装有点亮的装置,如插放特制的灯捻等),龙尾则编绘成鱼尾形状,画有鳞甲。然后将头、身、尾三部分用绳子连接起来。最后在龙骨架上披上一条画有龙鳞、两边镶有锯齿状边沿的“龙衣”,一条腾云驾雾的“神龙”就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了。绸龙在白天玩,火龙则晚上舞、龙灯的讲究颇多,舞狮和舞龙的艺人事前均项系红巾(红绸或红布条均可)以示和其它民间社火的区别。若遇有人家设宴招待玩灯的艺人,系红巾者方可坐入上席,被主人敬为上宾。当狮子龙灯出灯上街时,所到之处,彩莲船、竹马、腰鼓等其它社火均需让道回避,不得和狮子、龙灯相撞。否则,狮子、龙灯长驱穿行,横冲直闯,若造成对方人员伤亡,连官府也不得追究其责任。可见狮子、龙灯在当地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的显赫。

石泉玩狮子讲究“烧花”。这种“花”是用硝、生铁末、柳木炭等原料配制成药,装入竹筒、棕筒或纸筒中,中心有一根火药捻。当晚上狮子到来时,主人家便鸣炮迎接,狮子逐随着热烈的锣鼓点摇头摆尾舞动起来。首先打场子,“拜四方”,请观众让出舞狮子的场地,然后围观的群众手持“花筒”,燃放起来,对着狮子“烧”;“花”烧得越旺,锣鼓敲得越紧,狮子也舞得越欢,在火光冲天,烟雾腾腾之中,狮子翻腾跳跃,充分表现雄狮“勇猛威武”的习性。有时花也可能把狮皮烧燃,但不管有多危险,玩狮人都不得把狮皮弃在主人家大门口,否则会被认为是最不吉利的事,主人家必遭横祸,玩狮人犯了耍狮子的大忌,主人是不会答应的。

玩狮子通常是在大街场院宽敞地带,但也有一些妇女久不生育的人家把狮子象迎接神灵一样请到家里去玩的。狮子进了家门,先拜过家神,后迅即跳上床。在床上连连打滚翻腾,主人家适时拿出红包表示感谢。

据说,狮子在床上打滚后,主妇不久即可怀孕。也有一些小孩常常闹病的人家,此时趁机把多病的小孩抱来从狮子口中送入,再由腹中接出,小孩即可四季平安,祛病强身。也有一些人趁人不注意,偷偷剪下一些狮须带回家中,据说此须亦能治病。这些都是过去的习俗,现在已经消失了。

狮子的表演技巧花样繁多,主要是表演狮子的生活习性。在锣鼓声中狮子摇头摆尾,做舔毛、搔痒、抖毛、俯卧、打滚、耍赖、抢绣球、大喘气等动作,这是常见的基本动作。也有些让狮子拆字、猜谜、上高台、天鹅抱蛋等玩法则在表现玩狮人的高难技巧和智力测验上做文章。更有甚者是在高架上用线吊一红包,让狮子在不借助外物的情况下设法摘取,舞狮头的艺人设法踩到玩狮尾艺人的肩上,俩人互相配合,站立起来,跳跃摘取,能摘下来,红包就作为主人的奖赏给了玩狮人。若俩人配合不好,也可能人仰马翻,引起哄堂大笑。还有一种玩法叫“葡萄架”,是用高杆搭成的四方架子,架上布满火炮、花筒和用硫磺为主要原料做成的“葡萄”状物。狮子进入架内,主人迅即点燃架上火炮,炮响花燃,架上的“葡萄”遇火熔化,硫磺下滴。在锣鼓声中,狮子跳跃躲避,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硫磺水烫伤。这是一种难度极高的玩法。

石泉玩龙也有很多忌讳,千万马虎不得,否则将出现极不愉快的事情。如龙灯进了主人家的院子,不得摇头摆尾,只可平静地穿行或绕圆场,以示祥和。若有摇头摆尾的举动,将被视为“龙”在兴风作浪,对主人家将造成极大危害,是不吉利的象征。舞龙灯讲究也很多,比如青龙和黄龙相遇,青龙的龙头不得高过黄龙的龙头,并应主动为黄龙让道,否则便是“以小犯上”、“大逆不道”,将受到责罚。

据一位当过灯会会首的权威人士回忆说,石泉在解放前一次玩龙灯,一家青龙和另一家的黄龙相遇,舞青龙者多是一伙年轻气盛之徒,仗着人多势众,不但不给黄龙让道,还把龙头有意举得高过黄龙龙头。为此,两家大打出手,双方均有伤者,后经多方调解,直到舞青龙者赔礼道歉方才作罢。石泉把龙视为神物。火龙的龙头和龙尾所点的捻子常被人以高价求购,据说此物不但可以治百病,还有催生的功能。龙须亦有此奇效。这是传说,无人考证。

龙腾狮舞尽神奇,石泉春节玩灯,尤以狮子龙灯最为热闹,气势宏大,气魄非凡。狮子龙灯出灯前,常以报马先行,三次向群众通报出灯路线,所在方位。狮子龙灯所到之处,黄烟开路,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焰火通明,场景十分壮观。从正月初二一直玩到正月十六日才收灯。正月十六玩的龙灯叫“扫街龙”,意“龙”去矣。石泉人春节玩狮子龙灯的盛况,至今仍有不少人记忆犹新,津津乐道。

云雾山天台观建于西晋年间(265~316),清乾隆至同治年间多次扩建补葺。规模宏大,殿宇巍峨。上、下两个大殿中,供奉神像。昔时香客如织;阴历九月逢会,敬香还愿的人更是摩肩接踵。九月初一到十五逢会时,那规模宏大,方圆数百里的百姓更是蜂拥而至,进行祭祀活动。他们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唱大戏、唱山歌,还要做七天的法事,将欢乐祥和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将云雾山变成了欢腾的海洋。显示了民风的淳朴善良,也显示了民俗的传承和和谐,直到“文革”时这种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才被取缔。

综上所述,只是石泉民俗文化中的很少一部分,诸如:红白喜事、修房造屋、传统节日中的一些禁忌(如过年只准说吉利话);乡村婚俗、节日礼俗、一些农耕文化……还在传承。这也是了鬼谷子故里独特的民俗文化,相信这些民风民俗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增添新的内容,世代传承,发扬光大。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尔蓝
  • 趣闻 乐圣
  • 趣闻 我愿溺海
  • 趣闻 璐莹
  • 趣闻 亚会子
  • 趣闻 翠烟寒
  • 趣闻 良材
  • 趣闻 姣丽
  • 趣闻 秋彤酱
  • 趣闻 云中鹿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