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民俗 赶李村大集(2)
玉韵
李村大集的起源要追溯于19世纪末期。
据《胶澳志》记载,在德国侵占青岛前夕,青岛口、女姑口、板桥镇、金家口等“商贾云集,货物相易”,“日日人群络绎,杂耍、小场、大书、秧歌、江湖把式,无所不有”。由于海港的原因,那时青岛及周边的民间商品贸易已经形成规模,不但满足了青岛地区城镇居民的需求。还辐射到整个胶东半岛及鲁中、鲁北、鲁南等地区,迅速地把青岛周边的商品贸易市场带动起来。
当时的李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与周围的河南庄、王埠庄、杨哥庄等村庄没有什么两样。但李村所处位置离青岛较近,又在几个村庄的中心,交通方便,最重要的一点,李村有一个得天独厚、宽敞的李村河河滩,枯水季节很适于买卖牲口、盖房子用的檩条、高粱秸等大宗物品。而李村河一年中很少有几天发水,基本上都可以在河滩上交易,使得集市逐渐固定下来。
李村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成为青岛市郊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也是李村大集百年来昌盛不衰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