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宿松民歌《打铁歌》(2)
怪诞控
其一:流行于县城广大地区
张打铁,李打铁,打一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去家打夜铁;夜铁打到正月正,我要去家游花灯;花灯游到清明后,我要去家点黄豆;黄豆开花绿豆芽,哥薅草,妹送茶;妹呀妹,你莫哭;我来日把你搭个好花屋!囡叻囡,你莫笑;我来日把你搭个好花灶;姐呀姐,你莫龇(she);我来日把你寻个好婆家;堂前吃饭婆收碗,房里梳头郎插花,左一插,右一插,中间插朵牡丹花;牡丹花上一对鹅,一肩飞到二郎河;二郎河里姊妹多,丢脱生活板唱歌;伎到的唱,脚又酸;坐到的唱,嘴又干;倒一碗茶,茶又涩;倒一碗酒,酒又酸;倒一碗开水泡心肝,心肝泡得铃铃响,讨个马马会抓痒。
其二:流行于马塘一带
张打铁,李打铁,打一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去家打夜铁;夜铁打到正月正,我要去家游花灯;花灯游到清明后,我要去家点黄豆;黄豆开花绿豆芽,哥薅草,妹送茶;妹呀妹,你莫哭;我来日把你搭个好花屋!囡叻囡,你莫笑;我来日把你搭个好花灶;姐呀姐,你莫啊;我来日把你寻个好婆家;堂前吃饭婆收碗,房里梳头郎插花,出来拜公家,公家拜得微微笑(笑哈哈),说我大媳妇会管家。
其三:流行于许岭一带
张打铁,李打铁,打一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去家打夜铁;夜铁打到正月正,我要去家游花灯;花灯游到清明后,我要去家点黄豆;黄豆开花绿豆芽,哥薅草,妹送茶;妹呀妹,你莫哭;我来日把你搭个好花屋!囡叻囡,你莫笑;我来日把你搭个好花灶;姐呀姐,你莫龇;我来日把你寻个好婆家;堂前吃饭婆收碗,房里梳头郎插花,左一插,右一插,中间插朵牡丹花;牡丹花上一点油,姑嫂三个会梳头;大嫂梳的是蓬鬏粑顶,二嫂梳的是茶花头,三嫂梳的是绣球花绣球;一肩滚到长河岭,拣到个牛屎饼。
四个版本内容大同小异,各有千秋。我们佐坝流传的又与上面四个不尽相同。民歌本来就是口口相传,没有固定版本。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又说“吃哪里水,讲哪里话”,同样的字不同地方发音也不同,这很正常。
这首歌开始于何时?有人说是太平天国时期,根据是开头的“张打铁,李打铁”,说“张”“李”就是李自成、张献忠。其实这里的“张”“李”如同“张三、李四”,是泛指。张、李二姓在全国人数最多,都已经超过了1亿人口,所谓“九李十三张无张不成屋”就是这个意思。明代李介立《天香阁随笔》:“天启时,南直(南京)有童谣曰:‘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还要家去学打铁’”这时候没有李自成、张献忠。
这首歌流传于何地?县志说“二郎河的民歌也很出名,素有‘二郎河边姊妹多,不做生活专唱歌’的雅誉。”仅仅流传在“二郎河”吗?司国庆先生说:“其实这段唱词也经常出现在宿松另外的一些童谣里。如‘棉花子,紫绿苞,……牡丹花上一对鹅,喊喊熙熙过江河’。由于二郎河在宿松属于古集镇、名气大,所以说二郎河。不是词句里提到哪个地名就说是哪个地方创作的,假如一首歌里出现三五个地名呢?这个版本并非在全县流行,主要流传于西乡和北乡,所以是西、北数乡共同创作的。许岭一带《打铁歌》里就没有二郎河的字眼,此处唱作‘牡丹花上一点油,姑嫂三个会梳头’,难道说此谣是“会梳头的”创作的?不难看出是方便押韵而已。”
这是一篇男人的歌。民歌刻画了一个勤劳、能干、善良、聪明的男人。他打夜铁、游花灯、点黄豆、搭花屋、搭花灶,各种技艺无所不能,无所不会。
民歌刻画了一个能干的宿松好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