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民间传说(5)

念文郎

无税碑的传说

清朝康熙年间,刑部侍郎任克溥告老还乡,住在东昌府北关“绮园”里。任克溥在北京朝里做官时,积极参与朝政,治国安邦很有方略,故很受皇帝器重。他回乡后,本想平平安安,颐养天年。谁知家乡东昌府却连年遭受水灾,造成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不少人家缺粮断饮,不得不弃婴卖女,有的地方甚至发生了人相食杀的惨景。如此灾情,东昌官吏不但不报,反而仍大量搜刮民脂民膏,各种苛捐杂税有增无减,更使百姓怨声载道。

任克溥为拯救家乡民众,曾将东昌灾情之重和民众之惨状,三次上书皇上,要求减免官税,赈济灾民,可均未得到回复,任克溥为此甚为焦急和不安。有一天,他问家人:“朝里有来信吗?”家人答:“刚刚收到京城一封信,现在在公子那里。”任克溥说:“快去拿来,我要亲阅。”等家人把信取来,任克溥展开一看,却是一位同僚的便函。他感到大失所望,未及把信看完,便叹息了一声,把信笺后边的一行字,却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见上边写道:“康熙帝即将顺京杭运河南巡,不久将路过东昌。”任克溥见此,顿时转忧为喜,连连说道:“好好好,此乃天助我也!”

原来任克溥想:前几次上奏朝廷,均未见回音,这次康熙南巡,路过东昌,不是面君陈言的大好机会吗!他又想:皇上一向笃信天命,如施良策,让皇上恩准减免家乡赋税,岂不解救了百姓之苦吗?

他沉思片刻,主意已定,便立刻叫来一个家人,让他乘一匹快马,沿运河北上,探听龙舟到达东昌的确切时间,快快报来。尔后,又叫来管事,把自己想好的计策,如此这般地作了吩咐。管事完全领会了他的心意,便忙着准备去了。

这一天,盼望已久的康熙的龙舟,终于来到了东昌。只见在波涛滚滚的京杭运河里,一字排五艘龙舟。领航的龙舟上,旌旗招展,鼓乐齐鸣,全身披挂整齐的禁卫军,手持兵器,列队两排,好不威风。

东昌官员沿岸列队,跪迎着龙舟的到来。任克溥当然在其中。

可是当龙舟行至东昌府东闸口附近时,领航的龙船突然触物搁浅,一时无法航行,只得暂时停舟,抛了锚。

随行官立即向康熙奏禀,请皇上降旨,令东昌知府速派水工清理河道。

东昌知府接到圣旨,得知河道阻挡了龙舟,只吓得心惊胆战,不知如何是好。任克溥却笑道:“此事不必惊慌,你快派人找水工清理,探明原因,我陪你去皇上面谢罪便了。”知府只好照办。任克溥因胸中早有解脱之词,他领着知府见了皇上,极力为知府开脱,皇上也就恕罪了。

不大会儿,水工到齐,潜入水底,清理障碍,结果打捞出一块石碑,上面似有模糊的字迹,随行官当即上奏了康熙,康熙问:“上面刻着何字?”任克溥忙跪着奏道:“启奏万岁,此碑沉于河中甚久,不知来历。但其胆敢阻挡龙舟,恐有原因,还请皇上亲自明察为好。”

康熙暗暗点头,于是走出龙舟,随任克溥及东昌知府来到石碑跟前。康熙见石碑虽挂满泥沙,字迹却甚是清晰,于是顺口念道:“今日无税。”

话音未落,任克溥忙双膝跪倒高呼:“谢主隆恩。”康熙不解其意,忙问:“爱卿,这是何意?”

任克溥奏道:“东昌连遭水灾,百姓生计艰难,今古碑显现,想是天意。万岁为体怜灾民,金口免去东昌赋税,我岂能不为家乡父老谢恩。”

康熙听了任克溥一番启奏,忽然想起任克溥有三道奏折,但因诸事繁忙,一直没有批复。此番石碑阻舟,又书之无税,虽感蹊跷,但又能不信其言,于是说道:“东昌连遭水灾,本应早免赋税,今日古碑显现,实乃天意!我看就照此办理吧。”这样一来,东昌民众减去了一大负担。

其实,石碑并非什么天意,乃是任克溥早已预设的计策。他让家人探准了龙舟到达东昌的准确时间,让管事也备好了石碑,便于头天夜里秘密地将石碑投入了河道之中。按说有意拦阻龙舟,戏弄皇上,是要犯杀头之罪的,这些任克溥也是知道的。但他想到,如能以自己的老朽之命拯救东昌百姓,即便死了,也是值得的。

康熙走后,东昌知府把“今日无税”碑,立在了东昌城东关运河南岸,并修了碑楼。从此,凡在此码头装卸货物者,也均不纳税。

任克溥与康熙皇帝的故事

任克溥,字海眉,绰号任帽子,聊城县人,清顺治六年进士,历任南阳推官,吏科给事中,通政使等职。任克溥为官清正,机智多谋,才智过人,他的不少轶事在聊城乡里被传为佳话,这里只说闹龙街的故事。

康熙四十二年的阳春三月,康熙帝顺运河南下,巡视江南。一日来到东昌府(聊城)的大码头,只见杨柳吐絮,桃花盛开,岸上人群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生意兴隆,一派热闹景象,康熙帝见此地热闹非凡,随问左右:“这里是什么地方?”随答道:“这是东昌的大码头。”康熙即下令抛锚停船,要在这里歇息几天。康熙下船后找了一家小小店房住下,告诉随从:“万岁爷要在此地微服私访,察看民情。如有人问只说是去江南做生意的好了。”

第二天早饭后,康熙只身出门,他知道东昌府是任克溥的故里,他现已告老还家,打听到任的公馆后,即进门往里走去时,即被看门的家人拦住去路,问道:“您从那道而来?是找谁的?为什么进门直闯?”康熙帝粗声大气地说:“我是来找人蝎子的。”家人一听火了:“你是什么人,敢呼老爷绰号,竟是这样无理!”康熙说:“你只管这样禀报你家老爷好了,叫他亲来迎接,他若不肯出来,我扭头就走。”家人听了他的言语,心想,此人定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只好如此这般的禀报了主人,任料到事出有因,赶紧整理衣冠同家人一块出来看个究竟。当走到门口看清是皇帝康熙时,顿时身上直冒冷汗,急步向前行施国礼,康熙连忙摆手说:“不必了,不必了。”随将康熙让进客厅,落座后拱手拜问:“万岁爷何事驾到我们这小小府城?”康熙说:“我这次巡视江南,顺便看望朕的老臣。”并又交待说:“朕在东昌府察看一下民情。朕要一人外出万不得暴露身份,朕是早出晚归,只在你处住宿。”任克溥心领神会,唯唯从命。

闹龙街

一天,康熙步出东门,过了水桥,行至不远,转身向路南米市街走去,这条小街人还不少,卖米的,卖面的,摆摊卖杂货的,十分热闹。康熙走近路西一家“八仙居”字号的饭馆。在南头一张桌子上坐着两个年逾花甲的老头,一胖一瘦,正在喝酒解闷。从他们的谈话中,已看出有些醉意,边喝边嚷,扯东道西,漫无边际。胖得像弥勒佛似的老头忽然低声对那瘦猴似的老头说:“你看刚进来的那个老头真古怪,进得门来,一不要酒二不要菜,独自一人,呆若木鸡地坐在那里,你能想法把他引过头来说话吗?”瘦老头说:“那有何难啊,这事我准能办到,若办不到愿受罚三杯。但是,这事我要办到了,你要饮酒三杯。”两人说定后,瘦老头起身朝南走去,边走边跺脚,那人只当没听见,无动于衷,快走到那人座位时,瘦老头又连连咳嗽几声,那人仍装聋作哑,坦然自若,不动声色。这时瘦老头有点生气了,心想莫非这人真的炮打不惊?好,我再给他使点眼色看看。他看清了那老头面朝南,后脑勺朝北,乌黑的发鬓在头顶上,又刚剃过头,还有点微微发光呢。这瘦老头伸手刚要撸这老头的后脑勺,猛又把手缩了回来。心想“不行,别惹出是非……”而后随再起肩膀上狠狠拍了两下,康熙一惊,猛转过身来,怒气冲冲地问道:“你这人为何这般无理?”瘦老头嬉皮笑脸的答道:“噢,是你老人家,认错人了,对不起,你打我两拳吧。”

康熙帝在这里第一次外出私访,不但没有听到黎民百姓对朝政的反映和对社会的议论,反而受辱,非常恼火。出得饭馆直奔任克溥的公馆走去。任见康熙回来,神色有些反常,上前忙问:“怎么啦?万岁爷莫非在外遇到什么不顺心之事。”康熙说:“什么事也没有,明天朕要返京!”任见万岁爷真的着了急,急忙跪倒在地:“万岁爷受了什么冤屈,只管告诉老臣,我当效犬马之劳,万岁爷如不肯说出,我跪到天黑也不起来……”康熙帝长叹一声,很不耐烦地说:“你是朕的老臣,朕才实言相告,今天朕在一家‘八仙居'饭馆里,遇到一人,欺人太甚,东昌府人无理!……老臣,告诉你的亲友,十天内搬出城去,不然别说朕对你不留情面,明日回京后,就要下令血洗东昌府!”

任克溥听后,仰面哈哈大笑起来。康熙大为不解地说:“朕在外受辱,你为何哈哈大笑?”“万岁爷,你知道你去的那个地方叫什么街吗?”康熙说:“朕哪里知道,朕看那条街热闹,卖米的不少,是在‘八仙居'落座的”。“这就对了,在这里我给你道喜了”。康熙随问:“道的什么喜?”

任克溥说:“那就是闹龙街,在向南走就是“龙洼”,东南角那个土山就是“二龙山”。我们东昌府虽是弹丸之地,却是鲁西的一块宝地,神仙云集的地方。古楼下三天不过神仙,就会腥血烂臭,东昌府常有天下能人来往,今天你犯地名了,闹龙街有人打扰,这说明龙仙相遇,这是大吉大利之兆,万岁定能江山千载稳如泰山,富贵荣华,万寿无疆。”

康熙听后连连点头,随后将血洗东昌府一事作为罢论。此后“闹龙街”叫得更响了。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念文郎
  • 趣闻 才俊酱
  • 趣闻 香洁
  • 趣闻 思蝶
  • 趣闻 刺破
  • 趣闻 半面妆
  • 趣闻 志达氏
  • 趣闻 雨莲
  • 趣闻 德华氏
  • 趣闻 谢了荼蘼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