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面具 用丰富表情讲述藏文化(2)

醉揽月

西藏面具工艺品除了吸收外来文化外,主要是受到西藏本土的原始宗教一苯教文化的直接影响。由于久远的苯教信仰在吐蕃先民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因而佛教和苯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子并驾齐驱的局面,结果两种文化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

尽管最后佛教战胜苯教而形成既不同于印度佛教,又不同于中原佛教的独特宗教,人们称“藏传佛教”或“喇嘛教”。印度高僧莲花生大师用佛法神威降服苯教神祗时,为了在民众中赢得广泛的信徒,同时将苯教中的巫术、妖法、火祭、梵魔等仪式连同鬼怪精灵一起带入“佛门”。苯教中的山神、年神、龙神等“世间神”,以日赞(山妖)、夺锥(骷髅)、帕姆(女鬼)、贴龙(独脚鬼)等等,这些土生土长的纸鬼率,也理直气壮的进入佛教护法的行列,成为西藏面具制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西藏面具工艺品由于分布较广,使用范围不同,制作方式也不同,使之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从制作上讲大概可分硬塑形与软塑形两大类,即宗教面具和民间面具。宗教面具多为硬塑型;民间面具以软塑型为普遍。从使用上讲,又可分羌姆(跳神)面具、悬挂面具、藏戏面具、歌舞面具、折嘎祝愿面具、傩仪型的吉达面具等六种。硬塑型面具为立体或半立体,在事先塑好的泥胎上用纸浆或布浆糊成硬壳,然后绘制而成。也有用木头雕刻,这种面具大多分布在边境林区。硬塑型面具多用于宗教的羌姆和寺庙的悬挂祭奉,后在藏戏中也多有吸收。

内容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