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上杭客家寿诞民俗

癸巳郎

福建上杭客家寿诞民俗

寿诞就是做生日。客家人做生日有“男做齐头女做一”的民风民俗。系指男人60岁、70岁、80岁……女人61岁、71岁、81岁……这就叫“齐头逢一”,凡事其他年龄都叫做“闲生日”。闲生日也是女儿发起,经兄弟姐妹决定,以老人的直系亲属共同进午餐,先吃寿面,小炒数碟下酒配饭。儿孙们颂祝老人生日愉快,健康长寿,龟鹤遐龄。

凡男80岁女81岁举行寿诞庆典,寿堂张灯结彩,从大门口直入正厅柱头贴满红对联,上下厅两边壁上挂了许多亲戚挚友、同学同仁们敬颂的雕刻装金寿匾、装裱的寿联诗词、歌赋、寿画等琳琅满目,正中的天子壁上,高挂着珍贵的古话—彭祖(相传彭祖寿命最长,活800岁),香桌上陪着至亲的上一代先人的遗照(父母、祖父母都健生,只能摆曾祖父母的遗像),两侧鲜花点缀,再就是摆一对对锡打的蜡烛,排成了八字形,中间一个珍品大香炉里点着了3支盘龙的大寿香和许多京香子,面前安放着一个铜铸的雕刻着“双狮滚球”的檀香炉发出阵阵香烟。前排供养着三牲酒礼,糕饼茶点,水果素品。

堂上横眉采用大红丝绸布贴上金字,男寿星写“悬弧之庆”“南极生辉”,女寿星则写“设蜕往辰”“中天婺焕”等字样。客家民俗凡寿庆前一日的晚上要请内亲戚(即寿星的岳父母、内兄(嫂)、内弟媳、内侄(女)等人)为主客,也可以请至岳父的同胞兄弟一门内亲,女人做生日亦请她娘家的一门至亲,亦同男生日所请之范围。有钱人也可以扩大请姨姐妹一摊男女老少亲房伯叔等人。设“点热食”菜谱三几桌人为“寿星”祝寿恭贺。敬酒干杯,划拳饮酒,气氛十分热烈,客家民俗谓之“暖寿”

寿庆那天黎明时,老寿星衣冠楚楚、端坐在寿堂香桌侧“太师椅”上。天刚要亮时,女儿、女婿、外孙(媳)、外孙女(媳),外曾孙等一家人都要前去拜寿 ,要“往上”行,在将近寿堂百数十丈的路口就点燃鞭炮边走边拖地放,也有人用竹杈伸天燃放,直放到寿堂大门口,鼓乐齐鸣,鞭炮接应,子孙们用特制的油纸引火去点燃寿堂上各自的大红烛。客家民俗叫做“驳烛”。随即开始拜寿,必须要由长子长媳先拜寿,再依次序夫妻双双对对上寿堂参拜,磕头三响,进入民国改行三鞠躬礼。接着便是孙儿孙媳,曾孙(媳)、玄孙、再就是女儿女婿、外孙(媳),外孙女(媳)、血侄(媳)、侄女(婿)等等。凡已婚都要一双双一对对上寿堂跪拜,小孙子孙女等人可一拥而上去拜寿。丧偶者可自己一人或率领儿孙(女)们一同上去拜寿,兄弟界面亦可单独去拜寿。

亲戚朋友,同学,姑郎姐丈,亲房伯叔等人随到随拜,但不跪不鞠躬,只共收道喜,做寿星的人应立即起身离座,站立在太师椅旁躬身作揖回礼并说“不敢当,谢谢!”或者“当不起”的呢该客套话表示感谢。做生日按习俗凡前来拜寿道喜的人都要吃寿面,到餐厅每人一碗面,一双寿桃饼。

有客请就有人送礼,送礼是请客之回音,也是桌席安排之依据。旧时客家民俗凡亲戚亲房有“请”才有“恭贺”,朋友世交要先送礼“恭贺”,然后才敢去“敬请”的传统礼节,谓之“亲戚不请不贺,朋友不贺不请”亲戚有请不贺非礼也。过去,穷人十分无奈去向他人借块向花边应付。

幸好,客家民俗请宴要男客单交由茶房去催,凡赴宴者在自己名字下写敬陪,亦有人敬陪末坐,不能去者敬谢,但敬谢的贺礼第二天要还其本人。从前请客要赔钱,无钱请不起客,有多少钱请多少客,办什么菜谱,能请到哪一代止,都有严格的界限,不轻易扩大,对朋友还要保密,避免爆桌丢脸,这是客家民俗传统之良好风尚。做生日不发请帖,凡亲戚应提前15天主家亲自登门敬请,亲房也要提前1个星期口头相请。

送礼要在其吉日佳期前几天的午时之前去恭喜送礼。凡午时之后及农历的初一、十五都不宜去恭喜人。华诞之礼,按客家习俗有的人敬送10斤1对的大红蜡烛;亦有人送寿肉9斤、19斤;也有送寿面、衣料鞋帽、寿联寿匾:甚至有人送压喜棺材、鼓手班、外江戏班等等;有个人敬送,但大多数是几个或十几个人、几十个人共送的,仅少数人用红纸包钱做贺仪的,惟有寿饼应由女儿女婿定做敬送200个至上千个,要抽出一个成逢“9”数目,表示天长地久之意。华诞一般都有对台鼓手,主要自请一台12人,亲戚或朋友们送一台成为对台吹奏。一开始由主家包个大红包悬挂于二台吹鼓手中间作为百客评审的赏封。

二台对垒全神贯注,尽显身手,争夺红包。对吹打弹唱曲牌由客人选点的,也有让他们自己把最拿手的王牌节目选出竞争,确实十分喜人动听。鼓手的戏台都摆设在大门口左右两侧吹奏,附近空坪演戏,来往行人,邻居本坊有驻足的或自带凳子的在那里听鼓手、看戏、十分热闹。真是“八十岁大做”。

鼓手自卯时(清晨5点)开罗,子夜12点熄鼓。按习俗凡喜事用鼓手都不可以吹到下半夜;否则会被人认为私人养夜哩。赴宴的嘉宾都要鼓乐迎送,当客人来了约半数时放一个高升炮,叫“一催”;客人达到70%时放2个高升炮称“二请”;最后放3个高升炮谓之“三坐桌”。入席由主家亲房长辈敬请外氏主客的人坐首席大位,按辈数年龄顺序入位坐席。入席时,大门口放鞭炮,大锣大鼓吹奏至全部宾客坐定了才停下来。

等端菜上桌开宴,鼓手都要出一道菜吹奏一段后才可以用菜。客家习俗要先放高升炮三响,猪肉才可以出桌——这时老寿星要顺次序1桌、2桌、3桌……去亲自敬酒,深表谢意。昔时,放高升炮出猪肉也表示客人可以离席,允许他人上宴厅去护着自己的老人或者在大门口等接老人的风俗。

敬酒发褂颈,凡宴桌上有人带小孩来的,每个小孩都发一个红包,俗称“褂颈”。出了猪肉,应由前席桌人先开拳,其他桌席才可以划拳,在进入划拳敬酒的高潮中,也有亲朋好友亲房等人自愿掏腰包包红包给鼓手点曲吹唱(钱要先交给主家计入贺薄上),二台鼓手对垒,全神贯注,为争荣誉,为夺赏封拿出全身招数。一些客人离席到外边看戏,更多人听鼓手吹打弹唱,主家备有糖果配好茶,嗑瓜子,当裁判,点节目,还有人仍在边猜拳边宴酒,听鼓手,客家习俗寿诞之菜谱,午宴一般“卤汤总热食”;晚宴“清炖总热食”,有钱大户用“四个热食八个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