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过年习俗(2)
红了眼
拜年
这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人们走村串户,要到长辈、亲戚、朋友家里祝贺新春,统称“拜年”。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长辈受拜以后,要给晚辈“压岁钱”。初二,出嫁的姑娘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初三,到舅舅家拜年。从初四到正月十五,是到亲朋好友家贺年的时间。人们外出相遇熟人时都要相互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等吉祥的话语。拜年的礼物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每样礼品一般都是双数。
正月十五
每年春节。乡村群众都会自发组织各种社火表演活动。社火规模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包括锣鼓、舞狮、秧歌、高跷、旱船、舞龙,以及“回娘家、大头和尚戏刘梁”等滑稽性表演。敦煌“耍社火”一般从正月初三开始,正月十五达到高潮。敦煌人过年除注重大年三十到初三外,就是正月十五了,民间有“小年大十五”之说。到了正月十五,白天、晚上,人们都要成群结队走出家门,看社火、猜灯谜、逛庙会、游公园、看烟火,而且还有正月十五“走百病”的习俗,又称“散百病”。十五晚上,全家人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这既是春节的高潮,也是春节的结束。
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运程好坏的兆示期,因此“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或呵斥,以免孩子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要及时说一声吉利话来弥补,如东西打碎了,要立即说上一句“岁岁平安”或“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加以化解。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