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镇远元宵龙灯会(3)

温酒伴月落

镇远古街—龙灯表演

元宵龙灯是整个活动的中心看点。镇远古城这龙扎得大且还较长,说它“大”是指龙身粗壮,整条龙的“节数”就多,这样的龙有二十来节,这样就显得队伍庞大。整条龙最复杂就要数龙头了,望眼看去,那龙头上两只带叉的犄角向上翘着,张着血盆大口;两只眼睛由于安了小镜片,还会反光;特别是龙鼻子上的两根长须,上边安了两科绒球,摇摇晃晃,使得整个龙活灵活现的!

为了与长龙协调,龙头扎得高大雄伟,但支撑在地上时又不能高过耍龙头的人,否则耍起来就很费劲!一般的,除了龙头,龙身支撑在地上时,与耍龙人平肩高最省力。龙身以节为单元,这“节”实际是一个支撑架,在锄把般大小的木棍的一端插上像猪仔箩似的竹笼,里边有插草鞋板烛的孔,点上草鞋板烛就显得灯火通明。从龙头到龙尾,用三四根大楠竹片辫成龙脊背,在编辫龙脊背时,每间隔一尺左右都要加编并固定一个蔑圈,每隔两米左右就将“节”安上去,龙肚两边也由楠竹片绑牢,再用两块长长的、能透光的黄布把整个龙身裹起来,但上下两面不能裹,上边要能让草鞋板烛烟出去,下边要能让空气进来。在作为龙身的黄布上,用削成月牙形的苕(镇远古城将红薯称为“苕”)印上颜色作为“鳞甲”,龙尾扎得有些夸张,就是故意把尾巴搞得长长的,在“耍”时,好用其扫向人群,以维护场地的宽敞!

龙灯队伍

在每支耍龙队的队伍里,高手是最前边耍“绣球”的与耍龙头的俩人,耍“绣球”的要会“逗”,耍龙头的要会“随”。龙头在前边绣球的“勾引”下要能及时“追随”;耍绣球的还要会“清场”,要善于在那人山人海、相互簇拥的地方划出足够的活动场地来。只见他举着会旋转的绣球往人群边慢慢的平扫过去,街边围观的人群就忙不迭的纷纷往后靠,只要他这样一引,龙头随之一跟,后边的龙身自然就沿着这个弧线跟进了,当绣球划拉到空中时,一条由彩灯组成的美丽弧线就显现在人们的眼前!就这样,绣球带领着整条龙,在在镇远古镇街道的空中划出若干条美丽壮观的彩虹!

这时只要你站在旁边,就能明显感觉到由大楠竹绑扎成的龙身在扭曲时发出的“嘎吱嘎吱”声,伴随着低沉而又宏大的“咚——,咚,咚——哐!咚——,咚,咚——哐”鼓乐声,夹杂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震撼着欢腾鼓舞的人群!周围人群尽情的喊着、叫着;放竹嘘花的尽直把那缤纷的焰火筒对着龙身一个劲地摇晃着,所到之处,如同一道闪烁的星光瀑布从天而降!放黄烟的则将竹筒对着龙身不停的平行摆动,使得那黄烟在龙身上缭绕,让人感到这条巨龙好似在云雾中上下翻滚,加上时不时“统——统”铁炮声,那场面简直就是在大闹天宫。

龙灯街头表演

在耍龙队伍到来时,“接龙”则又是一个高潮。镇远古镇临街的单位,如想把龙队请到自己单位的庭院里去“耍”,增加本单位的喜庆氛围,只要在单位大门前,事先摆上香案桌,点上大红烛,准备有充足的鞭炮、嘘花及黄烟,当龙快到面前时,点响“迎龙炮”,那耍绣球的就会将龙引进这个庭院里!这时,只见无数的人群簇拥着大龙涌进这单位的庭院,形成又一个喧闹而又欢快场景!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温酒伴月落
  • 趣闻 已习惯
  • 趣闻 彬郁氏
  • 趣闻 英楠氏
  • 趣闻 迷情
  • 趣闻 文林
  • 趣闻 高寒君
  • 趣闻 悦恺
  • 趣闻 会欣君
  • 趣闻 乙丑氏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