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勤春节习俗
南音
民勤地处甘肃河西走廊的东北部,南依武威,西毗金昌,辽阔的地域,肥沃的土地,盛产闻名全国的黑瓜籽、红瓜籽、黄河蜜瓜。民勤人民艰苦创业、励精图治,经济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说起民勤春节习俗,应该从腊八说起。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称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
腊八主要是吃腊八粥素食,民勤传统的腊八粥用五谷(即粮食、大豆、黄米、玉米、扁豆)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一家大小一起欢欢喜喜,团团圆圆享用五谷杂粮的腊八粥。
腊八过后的扫尘也是民勤一大乡俗,民勤一般都在祭灶前清扫完毕,其意就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寄托着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民勤正式的祭灶日,一般也可以说从此揭开春节序幕。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位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所以家家户户也不约而同的蒸上祭灶的灶卷馍,大概有点点那么大小,献到灶台即可。
腊月二十三日祭灶与过年有着蜜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天上诸神引路的,所以除夕都要灯火通明,迎来诸神一起过年。
接下来当然要说除夕了,除夕也就是腊月的最后一天,春节的前夜。旧时,又称“除日”、“除夜”、“岁除”、“岁暮”、“岁尽”、“暮岁”,但现在多称为“年三十”、“除夕”。当然“除夕之义就是旧岁至此夕而除,新岁自明晨开始,有除旧布新之吉兆。这天也是我们吃、喝、玩、乐的日子,人们在中午便开始贴春联、贴门神,然后上坟祭奠先人,晚上开着所有的电灯炮和迎来的各位诸神共同辞旧岁、迎新春。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除夕”是熬寿的时间,谁休息得最迟,谁的寿命也就越长,年轻人可是冲这一点也要玩个天大亮。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守岁,即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留恋之情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春怀着希冀,如果彻夜不眠,毫无倦意,就是预兆来年的精力充沛。
彻夜不眠大概到初一日凌晨四五点左右,长辈们就准备燎天蓬的东西,当然燎天蓬之前要看今年的喜神在何方,农村一般要看自家的牛卧的方向,牛头朝哪边,就意示今年的喜神方向,然后全家老小,拿着花炮、烧纸、香、祭祀物品,在喜神所在方向架起一堆大火,大人小孩都要从火上跳来跳去,嘴里喊着“东去东赢了,西去西成了,牛羊满圈了,骡马成群了”意思是希望来年吉祥如意,五谷丰登。
初一日早起后,开始拜年,相互道贺,走亲串邻,大人要给小孩甩压岁钱,也有大家聚在一起互相祝贺春节好,称为“团拜”。中午全家大小集聚一起开始吃饺子,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作角而食之,还暗以硬币包在饺子中,以扑顺利,家人谁能食之,表示来岁大吉,所以饺子除为“贺岁”食品。
大年初二拜岳父、岳母都成为民勤一种乡俗,无论是新婚夫妇,还是老女婿,在初二都要去岳父岳母家道贺春节快乐。
大年初四农村一般就算年正式过完,早上起来开始打醋碳,在火炉里烧一块石头,放在勺子里,用事先调好的醋、油、香菜等浇到石头上,散发出扑鼻的醋味,在各个房间及角浇熏一熏,然后拿一张黄纸铺在桥头或许是树叉上,以表吉利。
元宵节便是正月十五日,也是我国一个普遍的传统节日,吃元宵、闹社火、放烟花、观灯、猜灯谜、荡千米等,在欢乐、吉祥的气氛中结束一年一岁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