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婚礼习俗
陌路
旧时男婚女嫁受封建礼教的束缚,须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无个人自由。择婚讲究门当户对,常亲上结亲、亲上连亲。结婚无法定年龄,男十三四岁、女十五六岁结婚为常事,十八的大姐九岁的郎这句民谣即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早婚的状况。一般群众是一夫一妻制,有钱有势者纳妾。穷人受生活所迫,以自己的女儿换对方的女儿作儿媳,是为换亲;有的很早就给女儿找婆家,交男家收养,称童养媳、团圆媳妇,往往是男大女小。
婚配讲究缘分,既已结婚,必须服从天命,女人须循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活是你家人,死是你家鬼的旧规。妇女丧夫,要为夫守节,倘若改嫁要受种种非难和歧视,往往被婆家以高价卖出。改嫁妇女称回头、二婚头,携带的孩子叫带犊子、拖油瓶。男子可以休妻,但没有充分的理由一般不做,不然要受世俗的非议:休前妻、毁青苗,伤天害理。旧时婚嫁基本上沿袭古六礼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几个程序,其中一些习俗至今在民间沿用。
说媒媒人(今称红娘或介绍人)提媒前,首先探询男女双方父母的意图,再从中说合。只要门户相当,八字相合,辈份相同,双方父母同意,就可口约为婚。换号亦称换小帖。男女双方把家长的姓名、年龄、生辰写在红纸上,经媒人交换。富者给女家放礼。
换柬也叫送柬,为正式订婚。境内的换柬形式基本相同,但随柬的彩礼、什物不完全一样。在广饶一带,男方送往女方的柬书为:谨凭媒语,以仆之子行,与尊亲家之令嫒行,年庚相符,属命相生,愿结秦晋之好。并放盐一小包、头发几根(意为有缘法)、大针一对、红线穗两个(谓千里姻缘一线牵),另放红麸子、香、艾等吉祥物和包柬裤、包柬袄、押柬钱,由媒人送往女方。女方回柬:谨遵亲议,以仆之女行、岁、生日,愿与亲家之令男共结丝罗。并回衣裤等。旧时,押柬钱为铜子1~2吊,今钱数不等。境内西部,男方随柬的彩礼是首饰、衣料、裙子、大袄;女方随柬的彩礼什物是鞋帽、文房四宝、经书。并设宴招待媒人。
送日子,结婚前男家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选定嫁娶的日期,然后将结婚的日子写在婚帖上,提前数月或一月,由媒人送到女家,俗称送日子。
婚呈又称告礼、联盟帖。帖上写明开脸、梳妆、上下轿的方向,送嫁女客的属相及遇庙石、井、桥用红毡遮挡等。有的是与送日子同时,也有的是在婚前四五天。在利津、河口一带,是在结婚的前一两天,选择双日子送婚呈。送婚呈要抬食盒。婚呈放在第一层,下面是酒两瓶(白酒、黄酒)、鲤鱼两条、肉两刀、粉条两缕(谓长留粉),并上挂喜鸡一对。食盒用大喜字封好,到女家启封。
送奁房亦称送艳房、送严房、送缘房、送圆房。在娶亲前最后一个双日,女方向男家送嫁妆。一般是一对箱子、一对杌子、一张两抽桌、盆架、梳妆用具及被褥衣服等。男方设宴款待来人,并发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