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大佛寺
清婉酱
张掖雄踞河西走廊中部,扼古丝绸之路咽喉,历来为军事、交通要冲和河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金张掖”之美誉。张掖作为河陇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异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甘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张掖大佛寺,不愧为张掖历史文化遗产中最典型的代表!毫不夸张地说:张掖大佛寺不仅是甘肃人的自豪,也是值得全国、全世界珍视的。
正如明宣宗皇帝朱瞻基所言:“甘州,古甘泉之地,居中国西鄙,佛法所从入中国者也。”早在秦汉之交,游牧于张掖的匈奴族就奉佛像以祭天,骠骑将军霍去病将“祭天金人”作为战利品运至西安后,汉武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东汉以后,外来的佛教文化势如春潮般涌入中国大地,并以绝对优势迅速占据了走廊南北各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由此,张掖暨河西走廊这条经济与文化大通道至魏晋时已发展成为佛教圣地。历来作为张掖中心寺院的大佛寺,必然地成河西走廊传播佛教的中枢之一。涅槃宗师昙无谶初演菩萨道、北凉王沮渠蒙逊笃信佛教、涅槃思想风靡中土、西夏崇宗敕建卧佛寺、忽必烈建别吉太后庙祀、宋少帝来做“皇家佛”、元顺帝再定祭礼等等史实,以及隋炀帝杨广西巡张掖设行宫于大佛寺,并接见高昌王,西夏梁太后在此举行法会等诸多民间传说,均出自这座千年古刹。由此可见,张掖大佛寺在古代西北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以及促进祖国统一方面曾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至今张掖大佛寺中的古建筑、壁画、佛教文献及其它历史文物所特有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正是这种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的真实写照。
张掖大佛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了。
张掖大佛寺位于张掖市西南侧,原名为迦叶如来寺,建于宋代的西夏时期,它是在历史上与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关系的古刹。因此,大佛寺流传着许多的传说:蒙古别吉太后住在大佛寺,生下元始祖忽必烈。南宋宋恭宗赵显被虏后为避祸在该寺出家,成为一代名僧。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张掖,被大佛寺的塑像精美宏伟建筑和张掖的繁华所叹引,曾留居一年之久。
涉及大佛寺的传闻还有许多许多,扑朔迷离,不能不让人产生疑问。这些传闻,不见经传,是真是假,至今是谜。在大佛寺山门上有一副楹联: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大佛寺蕴涵有多少秘密,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在大佛寺正门对面有一个青石牌坊,正面刻有“张掖大佛”的藏头联:张万里丝路,大道有成开盛世;掖千年宝刹,佛法无边渡慈航。背面刻有张掖六区县的藏头联:月临白塔,山幻丹霞,看鹫影飞来,高卧莲台拜塑像;霖泽甘州,民熙乐土,听驼铃唱远,低吟丝路媲南天。横批“塞上禅林”。
走进大门,迎面是座造型优美的牌坊,颇有立体感,昂头交错有致,翘翼张翅欲飞。这座牌坊与江南一带常见的扁平状牌坊,有着明显的区别。牌坊正面写着“佛法无边”,背面写着“佛恩护佑”,在牌坊的两侧还分别设有钟楼和鼓楼。
大佛殿是大佛寺的主体建筑,坐东西面,为两层楼结构,重檐歇山顶。雄伟的大佛殿前那一扇扇雕满奇异图案的大门和屋檐,更让我惊叹不已。大佛殿四周木构廊庑,殿檐下额枋上雕有很多的花卉、瑞鸟、瑞兽。其二层的隔扇上整个也全部都是花卉、树木、瑞鸟、吉兽等。在这些雕刻中的凶猛动物,也显得非常的威武凶猛,而且线条非常简洁明快,这些都代表了西北地区的雕塑工艺和水平。
驻足雄浑庄严的大佛殿门前,映入眼帘的是大佛殿两侧镶着的贴金砖雕,这两块砖雕是由数十块小方砖雕组合而成的一幅完整的图画。左侧的砖雕名为“登极乐天”,右侧的砖雕为“三入摩地”。看到两幅砖雕我惊叹不已,在这么偏远的地方,能有这么高超的砖雕艺术。
在这两幅砖雕里面人物众多,而且有七宝池,有金翅鸟,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所有的人物,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还有菩萨,还有宝塔,正面都是贴金的,显得富丽堂皇,而且雕工非常的精细,人物非常的逼真。
走进气势宏伟的殿内,一股艺术的灵光扑面而来,呈现在眼前的是闻名遐迩的张掖卧佛。卧佛呈头西脚东侧卧,安睡于大殿正中的佛坛之上,这尊卧佛像是亚洲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卧佛金妆彩绘,头枕莲台,两眼半闭,端庄怡静,嘴唇微启,神态自如。右手展于脸下,左手伸于身侧,姿态恬静安详,胸前饰斗大“卐”字符号。
卧佛几乎占满了整个大殿,在前殿中踱步,总是忍不住回身去看卧佛的面容,彷佛这每一瞥都是意味迥然的。卧佛神态自若,安详的面容和悠然侧卧的姿态,给人以视之若醒,呼之则寐之感。他的嘴角向上翘,仿佛在做一个长久的美梦。卧佛建造的艺术手法也十分洗炼,据说是先搭好木骨架,在外围钉上木板,然后裹塑泥肤,金妆彩绘而成。我曾拜谒过许多佛像,亦曾站在乐山大佛的面前,赞叹古人的鬼斧神工,但却没有像这次引起我心灵的震动。虽然室内光线幽暗,但挡不住佛像那折射的艺术光环。
再看卧佛的身后,立着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旁边还站着两个俗家弟子。大殿南北两侧还坐着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间隔得体,色彩胁调,神熊各异,栩栩如生。大殿四壁上绘有壁画,内容涉及《西游记》和《山海经》等佛经故事,其绘画线条流畅,色泽清丽,与佛像浑然一体,古色古香。这些佛像不仅是佛教的一个内容,更是博大精深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些佛教艺术的释演中,能够窥见到古代社会的时尚、风俗及悠久历史文化的变迁。
大佛殿的后面是藏经殿,木质结构建造,殿内藏有总数达六千七百多卷篇目繁多,且内容极为齐全的佛教典籍。其中最重要的有明英宗皇帝特敕赐的《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经》,该经全部采用手写汉文木雕印刷,书法隽秀,刀工精美,图文并茂,装帧工艺高超,是不可多得的佛教艺术珍宝。这里还有明代用泥金书写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大唐西域记》等佛经珍品。
藏经殿的后面则建有一喇嘛式的土塔,原名弥陀千佛塔,该塔建于明代,由塔座、塔身和塔刹3部分组成,四周有两层木构塔廊。塔座之上有两层须弥座,在须弥座上还有8座小塔。在弥座之上是覆钵形塔身。塔身中部又有一层须弥座,座四周各开有5个小龛,龛内供有佛像。相传土塔为天竺高僧迦摄摩腾灵骨安放处,历代以来土塔作为信士檀越供佛、礼佛的场所沿袭至今。
处于市区中心的古寺掩映在垂柳之中,然而伫立在闹市的大佛寺,却仍能独享着远离尘世的宁静。“塞上名刹,佛国胜境”的古寺内大树参天,山光塔影,碧草成茵,在这的幽静环境里观西夏的卧佛,明代的弥陀千佛塔,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整个身心仿佛经历了一次炼化,让人精神为之清爽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