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平江婚礼习俗
欲盖弥章
在以长寿街为中心的平江东乡一带,沿袭着许多独特的婚嫁习俗,从说媒到闹洞房,其间程式繁琐,讲究颇多。
1、说媒
旧时男婚女嫁,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俗语“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就形象地说明了“媒人”在婚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一些人便以“说媒”为职业,专门从事为未婚男女“牵线搭桥”的工作。即便在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的今天,媒人也是必不可少的,哪怕是青梅竹马,知根知底的“天作之合”,结婚时也必须请一位双方都熟识的人充当媒人,以示“明媒正娶”。
媒人多为男性,被称之为“媒人公”。由于大多数经“媒人公”说合的青年男女以前都是素不相识的,双方及其家长对彼此的一些意见和要求都必须经过媒人公从中说合。因此,媒人公一般来说是比较受尊重的。
一对被说合成功的男女在婚礼的头天晚上,男方家里要设专席款待媒人。叫做“候媒”。候媒时要由新郎的舅父作陪,以示敬重。还必须由新郎亲自带着谢媒的礼物到媒人家去请,叫做“启媒”。
“启媒”的礼物必须有猪头一个,鞋袜一套。所以谁要是想为某家的男孩子说媒,必定先跟男方家长开玩笑说“想到你家赚个猪脑吃”。一些重情义的人家在新婚夫妇生育头胎孩子时,除了到外婆家报喜外,还要到媒人家去报喜,叫做“倒梅(媒)树”。如果被说合者婚后因性格不合或其他原因导致夫妻失和,媒人也往往被埋怨而跟着受气。
2、看亲
待到儿女初长成(一般为17~18岁,有的更小),便不断有媒人上门提亲。如果女方认为某家男孩年龄、家境、住址等基本条件符合要求,即由媒人带领男孩及其父兄到女方家去看亲。看亲那天,不论晴雨均需带雨伞一把。到达女方家后,便将伞伴墙倒放着,女方姑娘会用托盘盛热茶出来见客。男孩见了姑娘如果中意,就将伞倒过来,顺放着,表示趁心顺意。并在喝空的茶碗中放入一定数额的钱钞叫做“赏盅”,表示喜欢这个女孩,倘若女孩也中意男孩,便会欣然收下赏盅钱,再出来续一轮茶,并由女方家长设宴招待男方。若女孩不中意,便躲入内室,不再露面,由家中其他女眷去上第二轮茶,赏盅钱则被压在茶盅下退回。倘若男孩不中意女孩,则不再饮第二杯茶,更不能留下吃饭。
3、踩嫁场
经看亲,男女双方初步认可后,女方便会由姑姑嫂子等至亲女眷领着姑娘到男方去踩嫁场。踩嫁场的目的一是到街坊四邻访问,听听众人对男孩及其家人的评价。二是到男方家实地考察其家境情况。只要男方家长为人厚道,家境有个一般;子弟品行端正,身体健康,能住家过世即可。因此,有“会选选儿郎,不会选选田庄”之说。
至此,一桩婚事就算定下来了。于是女方开始忙着置办嫁妆,嫁妆大到衣柜、梳妆台、床上用品;小到洗脚盆、擂衣棰、碗筷调羹,有的甚至连火钳、吹火筒都置备齐了。但一般不备四季衣裳,故民间有“好女不穿嫁身衣”的说法。
4、联庚
经过“看亲”和“踩嫁场”的程序,男女双方都满意后,男方要请媒人上女方家“问生辰”。
女方家长用红纸写出姑娘的出生年月日时“八字”,男方请先生合八字,如无“冲克”,就可进行“联庚”。即由媒人带着写有男女双方生庚的“龙凤书”投交女方。联庚时,男方要给女方送聘礼“压庚”,女方要给男方以信物。家境好的人家聘礼有黄金首饰,绸缎衣料等,一般人家也必备粗布衣衫,白银首饰等物,也有用现钱折的。
联庚之后,男方选择吉日用红纸书写婚期,呈送女方征求意见,叫做“预报佳期”。若女方准备不充分,或有其他特殊原因,可“鉴期”,即另择吉日将婚期延后或提前。婚期确定后,双方都要用红书喜帖邀请主要亲戚届时出席喜筵。送喜帖的时间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一般距婚嫁当日七天左右为宜。
5、送贺仪
婚礼前,男方要向女方“送贺仪”,又叫“过大礼”。即用专门的抬盒向女方送去礼物。一般送主家的有礼金若干,猪首一具,猪肘子一个,猪腰肉、肚肉各一条,雄鸡一对,鲤鱼一双,面条两包,谷酒两瓶。家境特别好的有送活猪活羊的。新娘的伯、叔父、兄弟及堂兄弟家要送“房头礼”,祖父母健在的要另送“侍祖礼”,还要给外祖父家送“外祖礼”。男方所送的各样礼物,凡成双的,女方都必须回赠一半,叫做“礼无全受”。
6、闹轿
新娘出嫁要坐花轿。男方头天晚上将花轿赁回家,安放在堂屋中一只倒覆在地的竹盘上,轿前用竹筛盛放用红线捆束的三支翎箭(礼毕将箭束悬挂于轿子一角)。摆三牲礼仪,香烛纸马敬轿神。并邀请主要亲戚陪媒人吃闹轿饭,行闹轿礼。新郎着礼服坐于花轿中,由四名轿夫(必须是生有男孩的精壮小伙子)抬着轿子颠摇逗趣。然后由厨师将烧红的生铁一块用醋洒淬,用腾起的醋雾在花轿内外及新房内薰一薰,以示荡污涤秽之意。
女方头天晚上也要治酒饭候娘舅。结婚当天还要摆酒席款待先期来宾,地方邻舍及男方来接亲的人,这顿酒席叫“嫁女酒”,又叫“出嫁筵”,一般为早餐。宴毕,请有经验的女眷为新娘“开脸”,即用细棉线交叉,绞去姑娘脸上的汗毛,以示她将从此告别少女时代,成为一名真正的女人。故民间有“光面媳妇毛面女”之说。
7、辞嫁
在婚期确定后的前一个月内,女方的主要亲戚要专门设宴款待准新娘。被邀者必须欣然前往“辞嫁”。凡候了辞嫁饭的亲戚,在婚后每逢年节必须带夫婿前去“走动”。
婚礼临近,男方必须给女方母亲送一份厚礼,叫做“离娘礼”。出嫁当天,男家花轿到后,女家要敬轿神,于轿前铺毡毯,毯的一端放置斛桶,桶内盛放清水一碗,雄鸡一只。新娘要焚香秉烛行辞祖礼,叩拜祖宗牌位,然后回房中辞别爹娘和亲族中的长辈,受礼的长辈要给新娘红包礼金,谓之“压箱钱”。此时,新娘无论是喜是悲,都要与母亲姐妹抱头痛哭一场,叫做“哭嫁”,如不哭则会被人指责为不孝顺。礼毕,由新娘兄弟杀雄鸡祭轿神,倒掉事先放置在斛桶中的清水,寓意为“嫁出的女,泼出的水”,从此落地生根,长发其祥。然后从闺房中背出已梳妆打扮好的新娘,踢翻斛桶,沿毡毯将新娘送入花桥。嫁妆加封,花轿落锁,女方派轿夫抬花轿出门,再由男方派来的轿夫接肩,并给女方轿夫“换肩礼”。
花轿出门后,女方要派出一支由新娘的叔、伯父、兄弟及侄辈组成送亲队伍,一直送至男家。送亲的人被称作“上亲”,男方要请专人接待。半点不得怠慢。送亲的人数视家族大小而定,少则三五人,多则七八人。祖父健在的可参与送亲,而父母则须等到做外公外婆时才能去女儿婆家。现在大多改为由男方择日约请女方亲家去“过门”,时间一般都安排在新婚第二年的正月里。
若新娘婆家距娘家路途较远,又碰上一伙调皮的轿夫,他们会在半路上“颠轿”,即故意使轿子左右摇晃,晃得新娘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迫使她掏红包犒赏或下轿行走。半路遇到别的新娘子花轿,两位新娘要互赠手帕之类的小礼物,以示互相祝福之意。
8、迎亲
婚礼当天,男方家张灯结彩,于大门、洞房、客厅、厨房贴喜联。杀猪宰羊,大宴宾客。花轿到男家大门外即停,行“拦门礼”,又叫“接紫微君”、“打火罐”。摆香案木马于轿前,新郎持线香一把,先对轿门行礼,然后将手中的香分三次抛过花轿,取下轿子上悬挂的三支箭当空射出。再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持一只事先用红纸封口,内装铜钱、米、炭等物的小罐子,一边口诵“黄道开张,日吉时良”、“礼成迎亲,凤舞鸾翔”之类的吉言,一边将罐子在轿杠上砸碎,意为“迎喜神”、“出红煞”。然后撤香案、木马,新郎开锁,由男方两位本家夫妻好合,儿女双全的女眷扶新娘出轿,张红伞踏毡毯步入新房,稍事休息后,即举行婚礼,新婚夫妇拜天地,拜祖先,相互对拜,送入洞房吃“好顺茶”。新娘子要预备大量的零果包分发看热闹的宾客。洞房里还要摆放红枣、花生、桂园、龙眼等干鲜果品,喻新婚夫妇早生贵子。
“上亲”一般是不参加婚礼的。送亲的人到男方后先被接到别院“落尘”,又称“打草宴”,即吃一顿正式婚宴之外的丰盛宴席。正餐后才被引入新房与男方亲家见面“叙话”,双方说一些相互恭维、谦逊的话,然后辞行。“上亲”无论多晚都不能在男方家留宿。
女方“三朝”要接女儿和新姑爷回门。也有正月才“回门”,而“三朝”日由弟、妹或侄辈上门探视的。
9、闹新房
新婚之夜要闹新房,除父母外,所有宾客都可以逗新人耍笑,叫做“三朝不分大小”。但闹法较文明,一般只要求新郎新娘用茶盘抬茶、果敬来宾,接茶果的人都要说些喜庆祝赞的话,年轻的也开些荤玩笑。
解放后,随着人们文明程度和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婚嫁习俗有很大改变,特别是经历“文革”后,坐花轿、打火罐、拜堂,送贺仪,吃抬茶等婚俗被当作“四旧”革除。而代之以新式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