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壁画(2)

诗霜氏

既是装饰画更是宣传画

壁画相对于“三雕一塑”等建筑装饰物,有斑斓的色彩和书法线条的装饰美,在建筑物上绘制一定数量后,整栋建筑就会变得辉煌华丽并富书卷气。

此外,壁画除了具有出色的装饰效果外,还能展示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广府壁画在实际生活中又承担起宣传画的功能。其他地方壁画,描绘的内容往往是与建筑物用途直接呼应,像敦煌壁画绘制的是佛教内容,中原贵族墓葬壁画绘制的是贵族生活情景。而广府壁画绘制的内容则与建筑无直接关系,祠堂不画自家祖先,古庙不画各路神仙,它们统统只描绘一样东西:中国传统的文化故事、诗词歌赋以及山水花鸟。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掌握乡村管治大权的乡绅,为了标榜自己是传统文化的承继人,是国家正统子民,且与中原国家政权有特殊的关系,壁画这种浅显易懂的“壁板报画”便被乡绅们相中,作为表达自己“官方的象征”之物。于是,《屈原问卜》《张良遇黄石公》《三聘诸葛》《四相图》等为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官场故事”,便成为壁画常见的内容。像普遍存在于广府建筑的壁画《四相图》,说的就是经典的“官场故事”。它源自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说的是北宋年间,地方官韩琦与王珪、王安石和陈升,在扬州欣赏名花“金带围”并举行了赏花宴,后来这四人都做了宰相。

乡绅还通过壁画来表达崇尚隐逸的情愫,传达他们虽然没能“居庙堂之高”,但自己所在的“处江湖之远”是一个丰衣足食的“桃源”。据统计,广府隐士题材类的壁画,约占壁画总数的1/3,“竹林七贤、陶渊明到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等众多古代隐士,都是壁画中常见人物。另外,士大夫欣赏的“君子花”梅花,也是广府壁画常见的题材。

其次,乡绅要对乡村进行有效的管治,必须靠伦理观念的渗透,靠儒家耕读传家、仁义礼智信观念的传播。而绘制在宗祠和神庙等公共场所的壁画,能与乡人朝夕相处,当然是理想的宣传渠道。前面说到的“水墨龙”,明明白白就是一幅宣传画。龙是中华民族图腾,以苍龙教子的形象和强烈的画面语言,传达“讲孝梯,重人伦”的观念,其教化功能不言自明。

其三,广府壁画对于没有多少文化甚至不识字的乡人来说,还有文化普及、美育素养提升的作用。乡人在随时的观赏之中,多少也会被其陶冶。

全国唯一的大型清代民国壁画群

广府壁画经历了百年以上历史沧桑而幸存下来,对于我们来说弥足珍贵。它的价值起码有三个方面——

它是全国唯一的大型清代民国的壁画群,在中国古壁画史中地位独特。中国带有鲜明群系特点的古壁画群有三个:一是敦煌壁画,是世界文化遗产。二是中原贵族墓葬壁画,分布在陕西、河南等地,是国宝级文物。三是以广府为代表的广东世俗壁画,它区域位置标识突出、时代精确、特色鲜明、数量庞大。

它是认识清代以来广府历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因为很少有什么东西能像壁画一样,可如此真实形象地反映广府地区的社会和文化生态。它能弥补传统官修史书、方志等历史文献对基层社会文化记载的不足或误读错解。另外,广府壁画的年代款识,也成为考证建筑等相关文物的可靠证据。像“辅党麦公祠”上的壁画题款,就为我们明白无误地提供了该建筑落成时间。

它是探求岭南画派起源的一个重要侧面,是追寻南粤雅文化与俗文化如何融合的最理想样本。广府壁画属民间艺术,但它们与“二居”(居巢、居廉)和高氏兄弟(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仁等岭南画派大师,生活在相同历史时期和地域,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吗?

没有壁画的广府祠堂,还叫广府祠堂吗?

壁画被称为人类文化遗产的“活化石”,在中国位列国家《文物法》总则六大类中国文物之一。同时,由于壁画是依附于建筑物的一类极其脆弱、易于消失的文物,当建筑翻修和墙壁重砌时,壁画就容易灰飞烟灭、消失于无形,所以在世界范围内,不论是远古的还是近代的壁画,均受到各国高度重视。例如,近代欧洲的教堂中,那一幅幅取自《圣经》题材的精美壁画,就一直被当地人精心保护,至今仍辉煌灿烂。中国文物大省陕西,对新发现的9幅晚清壁画也小心呵护,他们联系到德国文物专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修复。

然而,与欧洲和陕西壁画同时代的广府壁画,多已破破烂烂,任其自然风化。目前,广府地区传统建筑中清代道光以前的壁画已少见,道光之后的壁画,也主要保存在祠堂、寺庙等公共建筑之中,而民居的已基本消失。

然而,偌大的广东,现时竟然没有一座博物馆收藏哪怕是一幅清代民国广府壁画,没有一个专业研究机构进行过一次壁画保护专项维修,壁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没有一个国家级的传承人。一批赫赫有名的广府传统建筑,如广州的陈家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番禺的留耕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善世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等,竟然都没有留存下一幅清代民国壁画。要知道,壁画是清代广府传统建筑中的标配,没有了壁画的广府祠堂,就是缺失了最有广府建筑特征的广府祠堂。

最让人担心的是,近年来岭南兴起了对古祠堂、古寺庙的“修缮”热,壁画正面临着被加速破坏的危险。目前,许多广府壁画正濒临三种命运——

全部被铲掉,这是一种彻底的破坏。

铲掉重新绘制,这也是一种破坏,因为重新绘制的壁画再好,也不属于文物范畴,已没有丝毫文物价值。

保留原底(壁画地幛),在此基础上随意增色重描,因为改变了原状,这也是一种很大的伤害。

总之,不论哪种结局,都让壁画的文物特性丧失殆尽,让后人无法得知真正的清代民国广府壁画是什么样子。例如,珠三角某著名大宗祠的头门内,原有一幅巨大的清代“水墨龙”壁画,很为珍贵,村民也以此为傲。可惜,没有文物常识的村民竟然花重金请来非专业的施工队,重新描写了壁画;对旁边的两幅清代书法则铲掉重写上另一手字,也就是说,村民亲手断送了一件相当宝贵的文物。同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眼下,对广府壁画要真正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相关部门要尽快出台壁画的专项保护规定,安排相应维修资金,严禁维修性破坏,一般不批准重描,除非有科学的方案能够保证“不改变原状”。另外,建立现存广府壁画数据库、广府壁画博物馆和广府壁画研究中心。不然,等到广府壁画在我们眼前消失得所剩无几时,再谈什么保护抢救,就已悔之晚矣。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诗霜氏
  • 趣闻 止于心
  • 趣闻 断念
  • 趣闻 拾荒人
  • 趣闻 桐华君
  • 趣闻 慧巧
  • 趣闻 孤海
  • 趣闻 海桃
  • 趣闻 小蕊郎
  • 趣闻 静梅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