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民族 谜一样的民族(5)

嘉美子

逃离埃及的希伯来人究竟有多少呢?《圣经》载道:“以色列人从兰塞一直步行到疏割。不计算妇女和儿童,光是男丁,就60万人。许多外族人和牛羊也跟他们一起走”。这个数字显然是被夸大了。埃及纸草书记载有当时奴隶屡屡从歌珊逃往西奈沙漠的事件,所以摩西带领其同胞出逃虽无确切的史料证实,但也并非凭空捏造。世界大多数民族是在继承某一种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犹太民族就是在反抗异族奴役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以后的历史证实,犹太民族仍是在反抗压迫的特定条件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在以后的200年间,以色列入征服了迦南的大部分地区,这时迦南的政治结构主要体现为宗教联盟。由于从游牧部落生活方式逐渐向定居的农耕生活方式发展,因此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部落社会经济环境。但这种稳定的和平时期是相对而言的,战争还时常发生。在战争中,出现了一种被称作“士师”的领袖,在征服迦南过程中整个部落团结在他的周围,由他指挥。士师并未成为全体以色列人的领袖,因为当时统一的民族尚未形成。为了抵御兴起于海上的非利士人的威胁,以色列各部落支派显然需要一个共同的领袖来协调和统一指挥,组成部落联盟。

部落联盟是朝民族形成跨出的第一步。犹太人由部落联盟发展成为民族,经过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了共同的地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经济生活和以宗教为纽带的共同的心理素质。

约于公元前1020年,第一位国王扫罗把各个部落支派初步联合起来。这表明以色列人的政治结构已从松散的部落组织过渡到了一个较为统一的完整的王国。统一王国的建立标志着犹太民族的正式形成。以后这个君主国又经过了两位国王的统治,即大卫和所罗门。大卫对犹太民族发展的一大功绩在于定都耶路撒冷;所罗门的功绩在于在耶路撒冷建造犹太教第一圣殿,并使它成为犹太民族的精神中心。但所罗门实行的对夕卜族人开放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犹太教产生了威胁。当时整个王国盛行信仰原迦南宗教的奉产神巴力,到处为巴力神和其他诸神建造庙宇和祭坛,从而引起了人民的不满。此外,所罗门向老百姓摊派沉重的徭役和捐税,来维持王宫里穷奢极侈的生活;在政治上他偏袒自己的南方支族,虐待北方支派,从而激起民愤。君王的失政,加上周边大国埃及和亚述再度强盛后的入侵,造成统一王国的分裂。约公元前930年,位于北方的10个支派组成以色列王国,位于南方的两个支派组成犹大王国。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被亚述人击败,亚述王萨尔贡二世掳走大批以色列人,并让异族人迁到以色列来定居,自从以色列王国失去独立后,只有南方的犹大王国仍保持着民族意识,因此严格地说,后来所说的犹太人一般都是指犹大支派的后裔。被亚述人放逐出去的以色列人,即10个支派,或流散异邦,,或被异族同化,历史上称为“遗失的10支派”。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征服犹大王国,第一圣殿遭到摧毁。随后,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将耶路撒冷城中的居民大批掳往巴比伦,这种情况在16年中先后发生过三次,史称“巴比伦囚虏”。“巴比伦囚虏”标志着犹太人散居生活的开始。从此以后在以色列故土以外,一种独特的犹太思想体系和生活方式开始形成。这对确保后来犹太民族失国后的生存及其宗教特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锻炼了犹太民族对流亡生活的适应性。

“流亡”在希伯来语中称“加路特”(Galut),意为放逐、流散。该词具有强烈的宗教意义,它所表达的意思中包含犹太人作为一个被逐出故土,寄居他国的民族所处的状态和所具有的感情。但“加路特”通常指从公元70年耶路撒冷和第二圣殿被罗马人所毁到1948年以色列国建立为止这段历史时期内犹太人在故土以外的流散历史。犹太人向世界流散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播迁、流放和被逐。播迁是指犹太人或因外出经商、传教,或因逃避灾祸而从故土流徙世界各地,或从侨居地辗转到另一地的迁徙方式。他们认为这种方式是为了保存这个民族而采取的一种自愿的,负有一定宗教使命的行动和措施。而流放和被逐则是被迫的,犹太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们这个民族犯了罪而应该受到的一种惩罚,因此它们更具庄严的宗教意义和神圣使命。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嘉美子
  • 趣闻 慧美酱
  • 趣闻 赛赛
  • 趣闻 日久见人心
  • 趣闻 橙里路人
  • 趣闻 晴虹酱
  • 趣闻 凡双
  • 趣闻 玻璃心
  • 趣闻 以柳桑
  • 趣闻 堇色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