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索尼褪色,绩效考核之过?

索尼褪色,绩效考核之过?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01-06

浏览量:    

核心提示: 索尼,这家代表着“日本制造”到“日本创造”的标杆企业,曾经是无数企业学习的榜样。1946年,索尼公司由井深大、盛田昭夫以19

 索尼,这家代表着“日本制造”到“日本创造”的标杆企业,曾经是无数企业学习的榜样。1946年,索尼公司由井深大、盛田昭夫以19万日元共同创立,到20世纪50年代,开发出小型晶体管收音机,并且开始使用SONY商标。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通过激烈的品牌、质量和技术竞争,索尼在电视机行业建立起世界龙头企业的地位。20世纪70年代,索尼连续以超过年销售额6%的资金投入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研制出包括随身听和计算机、3.5英寸硬盘等新型电子产品,成为消费类电子行业的领跑者。20世纪末期,索尼成为了民用专业视听产品、游戏产品、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之一。辉煌时期,索尼拥有全球价值720亿美元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在电影以及音乐等大众传媒上的成功,也让索尼公司成为了前卫潮流的代名词。

  然而,索尼近年来的发展颇为不顺。全球频频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让这个电子巨人光华褪色,往日的辉煌业绩,在一些项目上也被后来居上的韩国三星集团超越。被寄予厚望的PS3游戏机,面对微软、任天堂的挑战,也出师不利、亏损严重。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索尼陷入今天的困局?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郎在一篇名为《绩效主义毁了索尼》的文章中,认为导致索尼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恰恰是公司自1995年开始推行的绩效主义主导下的业绩考核。这篇文章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激发了人们对绩效管理的思考。作为风靡全球的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方法,绩效管理曾经见证过许多企业的辉煌,至今仍被无数企业奉若经典。而现在,它却被揭示出耐人寻味的另一面。

  ■ 经典案例 ■

  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索尼前高管天外伺郎的主要观点

  “激情集团”消失了

  我是1964年以设计人员的身份进入索尼的。因半导体收音机和录音机的普及,索尼那时实现了奇迹般的发展。当时企业的规模还不是很大,但是“索尼神话”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我46岁就当上了索尼公司的董事,后来成为常务董事。因此,对索尼近年来发生的事情,我感到自己也有很大责任。伟大的创业者井深大的影响为什么如今在索尼荡然无存了呢?

  首先,“激情集团”不存在了。所谓“激情集团”,是指我参与开发CD技术时期,公司中那些不知疲倦、全身心投入开发的集体。在创业初期,这样的“激情集团”接连不断地开发出了具有独创性的产品。我认为,索尼当初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有井深的领导。

  井深最让人佩服的一点是,他能点燃技术开发人员心中之火,让他们变成为技术献身的“狂人”。在刚刚进入公司时,我曾经和井深进行激烈争论。井深对新人并不是采取高压态度,他尊重我的意见。

  为了不辜负他对我的信任,我当年也同样潜心于研发工作。比我进公司更早,也受到井深影响的那些人,在井深退出第一线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以井深的作风影响着全公司。当这些人不在了,索尼也就开始逐渐衰败。

  从事技术开发的团体进入开发的忘我状态时,就成了“激情集团”。要进入这种状态,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基于自发的动机”的行动。比如“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发机器人”,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冲动。与此相反就是“外部的动机”,比如想赚钱、升职或出名,即想得到来自外部回报的心理状态。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热情,而是出于“想赚钱或升职”的世俗动机,那是无法成为“开发狂人”的。

  “挑战精神”消失了

  今天的索尼职工好像没有了自发的动机。为什么呢?我认为是因为实行了绩效主义。绩效主义就是:“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如果外在的动机增强,那么自发的动机就会受到抑制。从1995年左右开始,索尼公司逐渐实行绩效主义,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非常详细的评价标准,并根据对每个人的评价确定报酬。

  但是井深的想法与绩效主义恰恰相反,他有一句口头禅:“工作的报酬是工作。”就是说,如果你干了件受到好评的工作,下次你还可以再干更好、更有意思的工作。在井深的时代,许多人都是为追求工作的乐趣而埋头苦干。

  但实行绩效主义后,职工逐渐失去工作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产生“激情集团”的。为衡量业绩,首先必须把各种工作要素量化。但是工作是无法简单量化的。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

  因为要考核业绩,几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可以说索尼精神的核心即“挑战精神”消失了。因实行绩效主义,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这样一来,短期内难见效益的工作,比如产品质量检验以及“老化处理”工序都受到轻视。我想指出的是,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只要实行绩效主义,一些扎实细致的工作就容易被忽视。

  索尼公司不仅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还对每个业务部门进行经济考核,由此决定整个业务部门的报酬。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业务部门相互拆台,都想方设法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中为本部门多捞取好处。

  团队精神消失了

  2004年2月底,我在美国见到了“涌流理论”的代表人物奇凯岑特米哈伊教授,并聆听了他的讲演。讲演一开始,大屏幕上放映的一段话是我自进入索尼公司以来多次读过的,只不过被译成了英文。

  “建立公司的目的:建设理想的工厂,在这个工厂里,应该有自由、豁达、愉快的气氛,让每个认真工作的技术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技能。”这正是索尼公司的创立宗旨。没有想到,我是在绩效主义的发源地美国,聆听用索尼的创建宗旨来否定绩效主义的“涌流理论”。这使我深受触动。不久前我在整理藏书时翻出一封信稿,那是我为开发天线到东北大学进修时,给上司写信打的草稿。有一次我逃学跑去滑雪,刚好赶上索尼公司的部长来学校视察。我写那封信是为了向部长道歉。

上一篇 : 曾为陈小春推油 揭张柏芝风流情史             下一篇 : 暂无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