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6
浏览量:
我认为,一个老板、一个企业家、一个商人,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只要生下来,最终的目标都是要长大成人,不管他当初如何小,都渴望能像李嘉诚那样成为江湖枭雄、一方霸主。
任何一个企业家,在不同阶段考虑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兴奋点也是不同的。如果错位了,一定会适得其反;如果在不同阶段把每一个节点都把握好了,即使犯点小错误,也不至于彻底地灭亡,以后还有机会发展起来。下面我们就分别谈谈老板进化的三个阶段——老板成长的三种境界:小老板做事,中老板做市,大老板做势
小老板做事
小老板主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把事情做对、做好”。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事情做好,这是最要紧的,其他的不要过多地考虑。看准一个方向之后,脚踏实地去做事。如果你的服务比别人周到,产品质量比别人的优良,做事更加勤奋,一般都会成功。这个阶段,主要是要加强产品力(包括服务力)。
研究、观察中国企业家进化的过程,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遗传密码”或“文化基因”的神奇作用,只要你了解了一个老板的密码或基因,那么就可以预测其未来发展的路径。什么是老板的“遗传密码”或“文化基因”呢?一般而言,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造就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大凡最终由小老板成长为大老板的人,在其还非常弱小之时,其眼界、气势、想法、观念就非同寻常。
碧桂园的老板杨国强现在已是中国房地产界响当当的大老板,但他成为开发商却是被逼的。十年前,作为包工头,他承建了顺德一个别墅群,因楼市死火,甲方无法按期给他这个乙方酬劳,不得已杨老板就从乙方变成了甲方,从包工头变成了开发商,并倾力打造了他的第一个项目——顺德碧桂园。面对一片死气沉沉的烂尾楼盘,他却雄心勃勃,按十年、二十年来规划自己还在襁褓中的企业。他不止一次地对我说,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成为中国房地产界的李嘉诚。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我们在运作碧桂园项目时,他就做了一些当时看来很“虚”的事情,如CI系统的引进——中国房地产第一家、凤凰飞舞LOGO的设计、“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广告语的选定。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东西碧桂园还在用。由此可见,杨国强打造长久、强势品牌的眼光和毅力绝非常人可比。今天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的老板,在品牌问题上,朝令夕改,文无定法,变来变去。这说明其掌门人看得不远,因此企业往往就走不远。
杨国强不仅在大势上有长远眼光,而且做事非常勤奋。一件小事就能说明问题。碧桂园位于顺德境内,**治安始终是业主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让所有的业主完全放心,杨国强要求保安在整个社区巡逻,五分钟必须到哪几个死角,绝对不能误事。他担心保安不按规定时间巡视,居然自己拿了个秒表,躲在树林后面,一蹲就是三四个小时,忍受蚊叮虫咬,硬是抓住了几个保安,有的是五分钟过一点儿到,有的是六分钟才到,他按规定对这些保安进行了处罚。通过类似的事情,碧桂园上上下下形成了一个说法——杨老板有三个特点:第一,说一不二;第二,注重细节;第三,无处不在。现在十年过去了,这个企业俨然成了中国的巨无霸。
我们工作室有一条策划法则叫做“车头车厢”法则,讲的是竞争策略的选择问题。所谓“车头”,就是做行业竞争者的领头羊、做市场的领跑者、做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当然并不是任何企业都有资格选择做车头。而所谓做“车厢”,就是做追随者,跟在行业领跑者的后面拣便宜,领跑者筚路蓝缕,闯出一条血路,追随者就在这条通路上毫不费力地快速前进。当企业规模尚小、老板也还只是个小老板时,一定不要不自量力、好高骛远地去做火车头才做的事,而应该做一个单纯的火车厢——追随者。
做火车头还是火车厢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与能力。
中老板做市
企业由小到大,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已经跨过挣扎求生的阶段,闯过了“鬼门关”,小老板也成了中老板,对他来说,这时仅仅能把事情做好已经远远不够了,他还必须懂得如何开拓市场。
也就是说,中老板在此阶段,最要紧的是做市——市场的“市”。如果他不懂市场,不懂市场竞争的策略和手段,埋头拉车不看路,很可能会在偶然中获得成功,在必然中被消灭。我见过不少这样的老板:有很多人,在某一行业中偶然挖到第一桶金后,还是按照原有的路径一门心思走下去。当市场重新洗牌后,他的企业就可能于瞬间灰飞烟灭,身首异处。真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这个时候,中老板要把企业工作的重心放在市场营销、品牌运营方面,要狠下力气,成为行家里手。
广州星河湾的老板黄文仔是我们的一个客户,像许多老板一样,他也经历了从小老板、中老板到大老板的进化。我们来看一下黄老板是如何做市的。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黄文仔主要从事贸易活动,经营钢材。凭着广东商人天生的、敏锐的生意头脑和善战能力,他很快就挖到了第一桶金,完成了原始积累,成为广东有名的“钢材大王”。随着时间的推移,黄老板发现,做贸易虽然能迅速地获得暴利,但却很难维持长久。要想永续经营,必须转做实业,所以他选择了木材加工,做胶合板。
就这样,黄文仔从流通领域转向了实业领域,流通资本也就变成了产业资本。20世纪90年代初,整个中国的装修市场风起云涌,市场对板材的需求量非常之大。当时,一般人做板材通常都是从国外进口木材,然后简单地加工成胶合板,再卖给装修商。但黄文仔的做法与众不同。一跨入板材行业,他就投资数千万元建起了花园式的厂房,购买了先进的设备、设施,无论是产品的质量、价位,还是企业的规模、服务以及信用,都比他的同行们高出一个档次。由此,可以想见黄老板的板材生意做得多么风生水起、红红火火。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做了五年左右的板材生意,黄老板感觉到,这个行业的发展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利润也已经越来越薄,因为行业门槛太低,没有什么进入壁垒,跟风者太多。有些后来者的投资规模比他的还要大几倍、十几倍。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的企业为了生存下去,无所不用,关系、勾兑、阴谋、阳谋、回扣、低价,长枪短炮统统用上,企业利润已经今非昔比。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决定转行。
他注意到了当地发展最快的两个人——碧桂园的杨国强和奥园置业的郭梓文。对于他们的底细,黄老板很清楚,当年他已经开上奔驰的时候,他们都还是不起眼的小老板。为什么短短几年工夫,这两个后来者居然都风光起来了?是什么魔力让他们快速成长?看来他们从事的房地产这个行业有搞头。经过一番考察,黄文仔决定进军房地产业。于是,他利用优良的人脉关系在广州的海珠区做了一个旧城改造项目。该地产项目花了黄老板很多的心血,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可最后的效益并不理想。
后来,黄文仔又在广州番禺的南庄,即后来的华南板块,凭着商人天生的敏感和直觉圈了上千亩的一块地,但因心中无数,迟迟不敢贸然开发。他的一个优点是非常善于动脑筋、想问题。海珠项目之后,他开始反省,如果说房地产行业的空间不大,为什么杨国强、郭梓文他们却能在短时间内异军突起、鸟枪换炮?如果说这个行业大有可为,为什么自己却出师不利?自己在哪方面做得还不到位?杨、郭两位老板的成功有什么共同特点?他发现,原来在他们二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机构——王志纲工作室。几经周折之后,黄文仔终于找到了我们,双方一拍即合,于1999年底开始了合作。
当时八大地产商云集华南板块,黄老板是初次进入地产业,没有品牌,市场如何认他?所以我们的第一步就是要创造品牌,即按照品牌运营的目标来打造星河湾。这个项目是房地产大盘时代的经典之作,也是新时期地产行业的里程碑。我相信,在今天的中国,只要是从事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的人,不可能没有听说过这个上千亩的大盘,连号称“中国地产旗舰”的万科都不得不承认星河湾是中国目前房地产业的样板项目。我还记得在2001年星河湾登台亮相之后,在《深圳特区报》主持的地产大盘研讨峰会上,万科的一位副总还不无感叹地说,第一次踩盘星河湾时的感觉是震惊——楼盘开发居然可以这么做!楼盘居然可以做得如此的美轮美奂、无可挑剔!
随着这个项目的成功,星河湾横空出世,一下就成了中国地产业的强势品牌,企业的规模与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星河湾的市场品牌确立之后,北京的有关部门当年就诚邀黄文仔北进,希望在首善之区的京城再造一个星河湾。经过近四年的潜心运作,黄老板准备在2005年推出美轮美奂的现楼实景。黄文仔对我说:“北京星河湾,也许不是中国最大的,但一定是中国最好的。我到北京来就是要考状元,榜眼、探花都不要!”
几个月前,北京的有关部门出面组织了许多专家、学者,把星河湾的操作案例编辑了出来,准备推荐给京城的房地产老板们学习,这在中国房地产历史上可能是第一次。现在北京的星河湾还没有亮相,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估计明年闪亮登场时,肯定会在整个中国引起轰动,从而开辟一个新的时代。那时,皇城根下的民众才知道什么是世界级的房地产精品。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中老板做市”是企业家进化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步。小老板要进化为中老板,做市是前提,是基础。只有市场品牌树立起来了,企业才可能更上一层楼。
在这方面,浙商做得比粤商好。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论地缘优势、血缘优势,甚至政策优势,粤商可谓得天时、地利与人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最早大面积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也是“珠三角”的广东人。但是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大,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广东独占外贸的历史也走到了尽头。以前中国的产品进出口,就像打排球一样,当时全国的球都托给了广东这个二传手,广东再将球传给香港地区这个扣球手,于是全中国的球就由香港地区扣向了美国、英国、法国,扣向了全世界。整个中国催肥了香港地区,也催肥了广东。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游戏规则变了,中国的开放格局由原来的“打排球”变成了“踢足球”,即谁有本事盘球过中场,谁就可以直接射门——世界市场之门,上海踢向了欧美,青岛、大连射向了日本和韩国,东北踢向了俄罗斯。
先天优势远不如粤商的浙商,就是在中国游戏规则变革的大背景下,通过做市场、做品牌,很快崛起的,并且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气势。大家想一想,今日之中国,从衬衫、西服、皮鞋等日常用品,到电子、通讯、网络等高科技产品,有多少是广东的品牌,又有多少是浙江的品牌?据统计,目前浙江的知名品牌数量全国第一。
(未完待续)
上一篇 : 曾为陈小春推油 揭张柏芝风流情史 下一篇 : 暂无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