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04-22
浏览量:
误区一:贪大求全
中国企业热衷于搞大,但显然,光搞大是不行的,无论是理论还是事实,都足以证明中国企业若只是规模大,慢慢就会瓦解。现在有不少企业看到别的行当赚钱,便见异思迁,既不考虑是否是自己专长,也不考虑多少人已领先一步进入,结果只能是什么都想搞,什么都搞不好。进军新领域大多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今天还在宣传自己在“很短的时间内”又“成功地”收购了多少企业的企业家,三年后可能会感到消化不良、步履艰难,而那些不幸的可能连三年也等不到了。其实企业存在和发展靠的是其杰出性而非规模性,杰出性是根本,规模性应该也只能建立在杰出性的基础上。什么样的规模有利于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杰出,这样的规模对该企业来讲才是最经济的规模。
误区二:多元经营
许多人认为,多元经营可以降低风险,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经营理念。市场虽大,但只有你能先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并领先一步去动手,才可能成功。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与其跟着别人走,在一个陌生的、自己没有把握的行业去冒风险,倒不如把自己已经熟悉的、最具优势的产业和产品做大做深做透。干什么风险最小?干最懂的事情。不懂的事情干得越多,出现问题的机会也越大,风险自然也越大。
误区三:追求速度
中国企业能够高速发展壮大,但结果常常导致企业的崩溃,比如巨人、爱多都是在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没几年就垮掉的。这都是因为铜锤过大,不听使唤,自己把自己砸死的缘故。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由有生命的人组成的有生命的组织,其成长都有其独有的客观规律,必须尊重而不能超越。拔苗助长,必然是欲速则不达,到头来还是回头补课。如果心浮气躁,盲目求快,最终会因资金实力、内部管理等因素,把企业弄得千疮百孔。一旦深层次问题在某种偶发性导火索的引诱下爆发出来,想补课也没资格了。企业最重要的是持续生存而不是快快长大。因此,企业家要想使企业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得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误区四:摸着石头过河
没有好的企业发展战略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河里一旦没有石头,只有被河水冲走。有的企业只知埋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走一步算一步,到头来往往是车到山前,方知此路不通。战略危机是企业最大的危机,许多企业恰恰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毋庸讳言,目前我国的有些企业经营者职业化意识并不很强,他们过多看的是眼前的路,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谋划,这样下去很有可能使企业走进“死胡同”。
误区五:盲目造名
近年来,一些企业喜欢盲目造名,认为名声一有什么都有,从中央电视台“标王”竞标中略见一斑。一些企业为了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露露脸,孤注一掷,高额抢标。但广告标王不等于市场称雄。造名可能会产生轰动效应,但造名的成本也往往较高,况且有的产品受其效用性所限,并不具备产生影响的条件,因此也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当然这并非说企业就不需要造名,但更重要的是造实,产品的质量始终是第一位的。片面追求知名度而带来反向舆论,会造成臭名远扬的窘境,引起营销的整体失效。
误区六:盲目揽才
有些企业误以为只要将一流的人才招入麾下,就可以变成一流的企业。国内某些企业在选人上走入了“学历主义”的误区,他们偏颇地认为:学历越高越好,牌子越响越好,甚至在招人时喊出“只要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才,我们一律无条件接收”的口号。其实一流人才对企业工作环境,以及个人发展和要求都相对苛刻,甚至相当高。一旦企业不能提供相应的条件,这些人才就很难留得住,这对公司是一种损失。因此,盲目地招聘一流人才,并支付高额工资是得不偿失的做法。企业对人才的选择,首先强调“德”,其次才是“才”,有德无能是“笨蛋”,有才无德却是随时都可以爆炸的“炸弹”。
误区七:MBA教义崇拜
MBA管理课程为企业家们提供了管理企业的系统训练和思路,但有些人却不幸将这些管理理论变成了僵化的教条。殊不知商场如战场,在战场上运筹帷幄最忌讳的正是“纸上谈兵”死教条。一“教条”再好的“理念”亦可能把自己给埋葬了。那些受过正规训练的MBA们,骄傲可以说是通病,书卷气太重也是共有特征。有的时候教条是会害死人的,特别是美国的MBA,他可以让一个聪明人觉得他掌握了“真理”,殊不知真理只是相对的,生搬硬套美国模式,其结果只能是邯郸学步。
上一篇 : 曾为陈小春推油 揭张柏芝风流情史 下一篇 : 暂无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