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每年6月,都是Q企业的销售淡季。营销中心管理团队反复讨论,均认为应在此时发起新一轮促销攻势。
为顺利得到批准,他们在众多促销方案中选择了风险最小、收益较有保证的一套方案。这套方案的效果预测表明,对全国渠道仅投入不到30万元的促销启动资金,就可增加近1000万元销售额和近300万元的毛利,投入产出相当可观。
这种预测是有事实依据的。就在两个月前,营销中心刚刚举办过类似的促销活动,效果十分理想,当月全国销量同比大幅提高40%。
而且,这套方案在上次促销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细节更为完善,营销中心也信心十足。
但他们兴致勃勃地将活动方案上报时,却遭到了老板的质疑与反对。
“代理商截留了促销赠品怎么办?”
“中低端产品没有促销时不就卖得挺好的吗?”
“促销期一过,销量又下来了,这不是白费力气?”
老总一连串机关枪扫射式的反问,让营销部经理从头凉到了脚,摸不到头绪。老总这种容不得解释的气势,已经说明老板的态度取向。
最后老板拍案大怒,“谁让你们这么大手大脚地花钱?”
营销部经理挨批之后,担心立刻改变立场的结果会更惨(老总并没有直接否定促销方案,而是为“大手大脚地花钱”窝火)。于是,镇定一下情绪,缓和语气,反复陈述利弊分析,终于得到老板的勉强同意:促销可以,但必须缩减预算。
最终,营销中心删掉了那些提升品牌形象、不提高销量和利润的环节。由于减少了三分之一的投入,效果有所下降,只达到预期增长的一半,但即使这样,企业还是又一次在月度销售上赚了个盆满钵满。
胜利过后的营销将士心情却是沉重的。老板对促销费用的预先投入投鼠忌器,已经严重影响到内部的正常运营。
老板对促销不但不支持反而百般挑剔,难道老板真的会“跟钱过不去”?
不放财权的隐痛:利润指标缺失
Q企业在营销中心已有成功案例的情况下,老板为什么还要干涉促销活动,在授权问题上如此不放心?
不是因为担心促销赠品的“跑冒滴漏”——只要收益足够大,把促销资金当做让利给渠道的费用,老板也会愿意接受;也不是担心促销过后销量回落——淡季销售上去了,旺季就更不会差。
实际上老板在谈到“中低端产品不用促销”观点时,已经“泄露天机”。
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中低端产品利润薄,把促销费用都投到高端产品上才划算。归根结底,“利润”二字才是老板最关心的问题。
老板认为:营销部门不断加大费用投入,对利润大的高端产品漠不关心,是一种“屁股决定脑袋”的本位思想。他们只关心能否完成销量任务,只关心自己年底的奖金,不在意企业的全局利益。
营销部门却认为: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价格战的硝烟弥漫,试图维持高利润空间是死路一条,只能通过销量的大幅增长来换取利润的稳中有升。
表面看,老板和营销部门的分歧在于促销费用的多少、促销细节的把握方面,而实际上双方的焦点是“谁为企业的利润负责?”
产生分歧的原因在于,Q企业对营销部门只偏重于销售额考核,却没有利润考核指标。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近几年原材料价格飞涨,Q企业产品平均毛利率已由过去的40%,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股东在不断打板子,企业对利润的敏感度也就越来越强。
过去那种缺了一条腿的考核指标,开始让企业高层与中层产生了严重的相互不信任。只要是涉及费用上的问题,老板就怀疑营销部门是“头戴三尺帽”的虚报,往往“迎头砍一刀”,常常会切得营销部门头破血流。
事实上,解决之道并不难,只需增设毛利润指标,双方的关系也就明确了——销售额上去,毛利润完不成也拿不到奖励,营销部门就会形成自我约束,最高管理者也可以放心地在战术上充分授权。
充分授权:只需控制三层考核指标
看一家企业的管理水平如何,有时只要问问他们对营销部门有哪些考核指标,就能心中有数。
销量好不代表一切,衡量营销业绩应从三个层次入手。
初级层次指标
考核财务指标,至少应包括销售额、毛利润、费用及市场占有率等。前两项为绝对化要求,后两项为相对化要求——当销售额、毛利润均有大幅提升时,可以适度放宽对费用的要求,而市场占有率则受诸多因素影响(对比值),所以后两项相对次要,用作参考。
这四类指标不可或缺,少了哪个都会出现致命问题:没有销售额指标,营销部门会混日子;没有毛利润指标,营销部门会让企业赔本赚了吆喝;没有费用指标,会出现贪赃枉法和入不敷出;没有市场占率指标,会出现夜郎自大或呆若木鸡。
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奇怪的是很多企业都在这方面犯了大错。
Q企业长期缺乏毛利润绝对指标,这导致老板成了实际上的营销总监,只要和利润有关,就一定会插手。在营销最重要的4P中(产品、渠道、价格、促 销),后两项的决策权根本不在营销部门——4P中只有2P授权了下去,高层决策与营销一线脱离。
同样,由于缺乏市场占有率指标,致使Q企业的决策迟缓:虽然近几年销售额在提升,但行业中其他企业增长更快,Q企业的市场实质上是在下降的。
但营销部门向上反映时,老板却对其动机产生怀疑,导致企业错过大好发展时机。如果有了市场占有率指标,企业就不会对整体形势出现误判。
做到初级财务指标基本健全,能对营销短期现状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认识,但仅限于此,还远远不够。
中级层次指标
提出了对营销部门深入评价的更有效方式,主要包括:渠道建设指标、品牌影响力指标、客户满意度指标和工程项目指标等。
这些指标不像财务指标那么容易获取,但对企业价值更大,主要是为了防止营销部门涸泽而渔,使企业保持中长期的发展动力:
●没有渠道建设指标,销售即使增长也不持久,因为营销部门可能会只摘果子不种树;
● 没有品牌影响力指标,企业基本体质会不断减弱,因为营销部门可能会把品牌建设的资金都投到短期促销中,后人接手的将是一个缺少品牌储备的烂摊子;
●没有客户满意度指标,销售的增长肯定是短期的,因为营销部门可能会过度压榨渠道,那样后人无异于坐在火药桶上;
●对于工程项目等特殊指标则因企业而异。Q企业所处行业零售不断萎缩,工程比例则逐渐接近50%。企业无视于这一市场,总有一天会无力追赶。
高级层次指标
如果前两个层级的指标健全了,有志向有眼光的企业还会加入学习与成长类指标,其目的是保证企业长远利益的实现。
比如包括:干部队伍建设、员工技能增长、信息系统整合、流程再造创新等。值得注意的是,不一定所有的企业都要追求高级层次的营销管理指标,这要看企业外部的大环境和内部的小环境,适合的就是现阶段最好的。
抓营销质量,预防短命营销
老板往往只关心“销售量”,却不知“销售质量”更为关键。
没有利润的销售量对企业价值不大,从这个角度而言,利润是描述销售质量的核心指标。
指标应形成体系,否则营销就很容易变成短期行为,营销部门用伤害一个指标的方式,来提升另一个指标,结果常常与企业初衷背道而驰。
这和企业采购部门是一样的道理:采购部门保证材料供应及时性是主要指标,但如果缺少质量类、成本类指标约束,采购部门就可以通过降低质量、提高成本来达到目的,反而给企业带来更大危害。
营销也是如此。
●初级层次指标不完善,中级层次指标不设立,这样的企业在营销决策中冲突明显;
●当考核指标不健全时,责任是不清晰的,所以授权就不充分,这是中层干部遇到的问题;
●当考核指标不健全时,监控也是做不好的,所以就谈不到有效的管理,这是高层干部面临的问题。
决策者应了解哪些指标是必须要纳入到考核范围来的,与其以“智子疑邻”的方式看待下属,不如开诚布公地将战略要求提出来。
战术放权、战略集权,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高层与中层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上一篇 : 曾为陈小春推油 揭张柏芝风流情史 下一篇 : 暂无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