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企业管理企业战略企业竞争力的DNA

企业竞争力的DNA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04-22

浏览量:    

核心提示:  所谓的策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整体的、有系统的规划,将人力资源与公司的发展目标连结,做长期的策略思考与规划。  未来

  所谓的策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整体的、有系统的规划,将人力资源与公司的发展目标连结,做长期的策略思考与规划。

  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HR人员要能够将企业的策略、竞争优势,贯穿到实际人力资源管理的执行,这也是这一系列课程的目的。特别是在未来,企业的组织能力将是企业的成败关键,也因此人力资源的角色也会更形重要。在这个单元,我们先要厘清的是,建构"组织能力"对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恐龙"的启示:最适者生存

  先看看以下的事实,八○年代曾经名列美国《财星杂志》五百大的企业,到了九○年代几乎有一半跌出五百大的排名之外,在这个以营业额为排名的调查中,能够列名其上的企业绝非泛泛之辈,但为什么还有高达一半的比例,最后走向下坡?

  除了美国的财星五百大企业外,我们也看到许多世界知名的企业,像是GM、IBM、SEARs等等,在八○年代也遭逢极大的挑战,甚至岌岌可危,其原因何在?

  老大心态下对成功的自满、缺乏危机意识,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方面觉得自已是如此地壮大,没有什么应付不了的挑战,而对于一些细微但影响至钜的改变不放在眼里;另一方面,过去的成功经验,也让这些企业局限于既有的运作模式难有调整。

  《财星杂志》以"企业恐龙"来形容这些大企业的困境,这是一个很贴切的形容,恐龙巨大的身躯拖累了它行动的速度与能力;厚重外皮的阻隔,使它无法灵敏地感受到外界的变化。

  就像达尔文所说的"最适者生存",企业维续的关键不在于它的大小强弱,而是能够依环境的改变快速地调适。

  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成功的企业还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八○年代,波特提出著名的五力分析模型,认为企业要能成功、持续成长,和它所处的产业、市场定位有绝对的关系。

  产业的进入障碍愈高、产品的替代性愈低,让身在其中的企业,处于一个竞争程度较低的地位;而上游供货商及消费者议价的能力愈弱,也让企业能掌握市场价格,而有较高的获利。

  波特这个理论主导了八○年代的企业策略规划,认为企业的成功要素,就是要"找对"产业、设法堆高竞争障碍、扩大市场占有率,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但结果真是如此吗?

  有位学者针对美国股票上市公司,从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九二年间的获利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排在前五名的企业,都不是如波特所预测的,处于"对"的产业、"对"的定位。

  例如排名第一的西南航空公司,二十年间的股票报酬能力,高达二百七十倍,但它所处产业不仅是一个竞争激烈(许多知名的航空公司,在过去几年间经营不善,甚至倒闭的所在多有)、本身也不是市场的领导者,它们为什么能有如此高的获利能力?

  组织能力是成败关键

  创新、独特的经营模式,结合优异的组织能力,是这些成功企业的共同特色。

  像是西南航空公司,一开始就不设定要和其它航空公司竞争,而是以取代长途的陆运工具为定位,因此它的经营模式,就是要有密集的班次、站与站之间距离不长,且不只飞大都会区,要能提供更多的地点选择;同样地,排名第二的威玛百货(Wal-Mart),也扬弃以往百货公司都是在市中心的策略,而将地点锁定在郊区的购物商城。

  但要配合创新的经营模式,这些企业也必须具备独特的组织能力。这些组织能力包括了企业文化、员工心态及工作流程等各个面向。

  再来看看西南航空公司的例子,为了达成班次密集的要求,飞机起降的流程被大幅压缩,西南航空的飞机起降准备的时间,只有其它航空公司的一半到四分之一,也使它有更高的成本效益;为了让员工能够提供最好的客户服务品质,西南航空甚至请经常搭乘的顾客,协助进行人员的甄选,让真的符合顾客期待的人(而不是公司主管的观点或纯以学历来论断),能够进入西南航空服务,这样的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在员工心目中建立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顾客才是老板。

  从上面的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我们观察到一些重要的讯息:

  1. 竞争优势来自内部:过去的策略规划,多集中在思考、分析外部的环境,但现在,成功来自于从内部建立竞争优势,透过优异的组织能力(organizational capacity),来整合企业的科技、财务及策略实力。

  2. 灵活胜于定位:过去强调企业要有明确的定位,现在则是注重"灵活",如何将公司的资源有效地整合,以提供顾客便快速、更佳的服务。

  以往的企业总是先有明确的定位后,再制定出一个漂亮的策略,但现在更在乎的是,企业组织如何能够加快它的执行能力及流程、快速地完成策略的目标,也因此组织能力成为影响企业成败的关键。

  什么是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就是企业竞争力的DNA,它有几个特质:

  1. 它是独特的,每一家企业都有不同的组织能力。

  2. 不同的组织能力,也将局限或强化企业在不同层面的表现。

  3. 最后,组织能力既然可称为企业的DNA,它自然是源生于企业的内部。

  像是3M的组织能力独到之处,就在于它能不断刺激创新;狄士尼乐园的DNA在于它服务顾客的能力;而丰田本身几乎就是品质的代名词。

  没有一家企业能够拥有所有的特长,每家企业都有不同的DNA,只要这些DNA够独特、比对手更强,它就能在市场上取得一定的地位。

  但这些DNA是如何建构出来的?组成这些DNA的元素是什么?为什么3M能够有源源不绝的创新能力?它是可能被复制的吗?

  建构或改造企业的DNA(组织能力),需要同时在以下三个方面调整(见投影片三):

  1. 员工的心态(employee mindset):牵涉到员工愿不愿做的问题、如何调整他们的态度、如何培养企业的文化等等。

  2. 员工的能力(employee competence):有时员工即使有意愿配合,却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能力,这时企业就应该从提供训练、提升能力着手。

  3. 员工的管理(employee governance):即使员工有意愿也有能力,朝企业的目标迈进,但相对地,企业的基础架构、流程及组织结构,却让员工的努力打折甚至看不出效果,最后也会让他们失去动力。

  简言之,建构企业的组织能力,要靠在上述三方面的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个构面,都将会使所有的努力功败垂成。

[1]

上一篇 : 曾为陈小春推油 揭张柏芝风流情史             下一篇 : 暂无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