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04-22
浏览量:
中集集团简介
中集集团于1994年上市,在过去几年里,以其低成本生产的能力和国际化运作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快速有效的战略性并购行动,取得了38%的世界集装箱市场份额和接近60%的国内市场份额。取代了韩国在国际集装箱领域的领先地位,成为国际集装箱行业最大的供应商。与此同时,中集集团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营业收入以年均递增26%的速度从1996年的35亿元人民币持续增长至2000年的89亿人民币,净利润从1996年的1.8亿元增长到4.6亿元。相应地,中集也实现了行业领先的投资资本回报率(14%-24.6%)。在集装箱制造业和相关的传统行业中,以年复合增长率40%的股票价值增长为投资者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中集的发展历程,证明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制造业是具有相当大的竞争优势的。在未来全球化的产业分工中,中国企业将在制造业尤其是精密制造和新制造技术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战略性并购及行业整合是我国制造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
迈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将是一个大趋势。由于各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使世界统一市场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扩大。在这种全球化的经济秩序重建过程中,将出现以下趋势:
棗全球各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将进一步加强。合作的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拓展,区域经济组织的集团化发展也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加速资本的相互渗透,进而推动全球范围内贸易、投资、金融的自由化和国际化。
棗公司间的战略性兼并加剧。跨国公司一向追求全球战略,要求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低成本生产和最高价格销售,尽可能地提高全球市场占有率和取得全球利润。国际经济环境的外部压力和跨国公司的内在战略要求使他们不得不加快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的步伐,强强联合与战略性兼并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途径。
棗制造业、加工组装业等活动将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由于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生产,使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成为跨国公司全球视野中产品价值链的重要环节,并由此引发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
棗中国已成为全球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世界性的生产基地,例如,纺织品、自行车、家电、食品等。现在IT产业也在向东南亚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正是由于这样的变化趋势,使得中国的集装箱制造业迅猛发展,成为全球的集装箱制造中心,产量占全球的80%.
然而,伴随国际资本的大量进入,我国的传统制造业也将面临来自全球市场强大的产业整合压力。作为上市公司,既要保持较高的企业现实盈利能力,又要不断整合行业竞争格局,不断扩大规模,才能保持不断发展的竞争力。并且,在中国通过快速并购扩张已经不是神话;上市公司现在是,未来也是产业整合的主力军。
中国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标准不同于西方国家,西方主要是通过股票价格的市场表现评价上市公司的业绩。在中国,上市公司需要有效的平衡控制董事会的大股东、市场上的小股东、公司管理层和员工三方面的利益。由于目前市场股价还不能成为评价上市公司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各利益主体对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经营绩效、后续发展能力有不同的侧重和关注。大股东更关心的是资本投入的盈利回报;中小股东则对公司的股价寄予最高的期望;对企业管理层和员工而言,公司保持长期稳定发展通常是他们改善经营状况的动力来源。而通过战略性并购行为实现产业整合,获得市场份额的扩大和更高的利润回报将是上市公司发展的有效途径。
因此,以资本市场为依托,既有现实良好盈利能力,又具有能够与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竞争的较强行业整合能力的上市公司最具发展潜力。这将要求我们的上市公司按照国际惯例,以国际市场为大背景,不断提升企业家素质、企业管理水平、技术及创新能力以及外部市场的整合能力,并能够站在国际化经营的高度进行战略资源整合。
以战略性并购为手段取得竞争优势
中集集团的发展历程正是通过抓住国际集装箱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机遇,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性并购行动,取得了世界造箱业第一的行业地位,并形成强大的行业竞争优势。
中集集团的并购过程是经过系统设计、整体策划的战略性并购。基于集装箱生产在中国已形成了华北、华东、华南三大区域的特点,中集确立了在每个区域建立生产基地的兼并策略,以实现最佳地区布局,获取有利的战略优势。1993年初,中集收购了大连集装箱公司51%的股权,首先在华北地区建立了生产基地。1994年7月,中集收购南通顺达集装箱公司72%的股权,建立了华东基地。这样加上在深圳的生产基地,中集两年内便完成了在中国大陆全方位的生产服务格局。在对被收购公司进行了成功的改造后,中集集团又在1996年兼并了广东新会的一家集装箱厂,当年集团的产销量达到了19.9万标准箱,取代了韩国的现代和进道,实现了世界第一的梦想。1998年,中集集团利用集装箱行业内部进行大幅调整的机会,又先后兼并了青岛现代冷藏箱公司、青岛现代集装箱公司、上海远东集装箱公司、天津北洋集装箱公司四家企业,加上在上海投资建设的世界上最先进的冷藏箱公司和在南通建设的特种运输设备公司,使中集的集装箱产业战略布局进一步优化,全球集装箱制造业龙头的地位更加巩固。
回顾这一过程,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棗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格局调整过程中,中国制造业在许多方面确实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关键是要有明确的战略,把握好时机、坚定信念,把企业放在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不畏强手,敢于竞争。
棗在实施战略性并购扩张过程中,要以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作为基本驱动力。要站在全球市场的高度认识产品,生产出质量能够让全球客户认可的产品。运用技术、信息及情报等手段,有效地辨别和满足客户的真正需求,并建立起快速反应的生产运作体系和组织架构,树立起让全球客户信赖的企业及产品形象。尤其是企业大了以后,更要让客户看到长大了的企业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棗并购过程的资源整合,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原则:选择并购对象要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并购逐步改变行业内无序竞争的状况,使行业结构更加合理;在并购后,要始终牢牢抓住成本这条主线。对于制造业来说,规模扩张、资源整合、信息技术的运用都应围绕着成本这条主线进行,使企业不断获得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成本优势。
中集对未来的思考
中国企业应该在新一轮全球经济格局调整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发达国家制造业往中国转移的速度将不断加快,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中国企业必须把握机遇,充分利用这一时机,通过自身的努力,加快这一转移过程,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过程中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中国的上市公司将会是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生力军。
中集立志成为国际化的世界级企业。经济全球化使市场竞争更直接、更快捷、更残酷。我们的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中集集团参与的是国际性的竞争,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投身于全球竞争的大环境中。要按照国际惯例参与市场竞争,敢于与强手竞争,善于和强手合作,学习经验,提升自我。要以世界一流企业为标杆,构筑中集在战略、人才、技术、产品、质量、资金、成本等方面全方位的竞争优势。
中集未来的战略目标是: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及服务,以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的交通运输业发展。我们已经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施计划,从全球视野的角度,建立和并行发展三个层面的业务。第一层面为现有核心业务棗集装箱业务,第二层面为箱式半挂车业务,第三层面为以更广泛的形式介入现代化交通运输装备及服务行业中有生命力的业务。中集的战略是建立在公司既有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我们将继续巩固和强化在核心业务上的优势,优化集装箱业务的产品结构。同时,积极拓展第二层面的业务,为中集开辟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取得更强的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加入WTO已指日可待,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成大势所趋。环顾世界,我们已经迈入新经济时代的门槛,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已经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甚至改变企业的生产模式、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不仅仅是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全新的发展机会。我们要正视外部环境的变化及企业内部持续发展的要求,利用高新技术手段来装备自己、提升自己,主动迎接新经济时代的挑战。中集集团经过20年的努力,已经在国际集装箱制造业上占有了一席之地,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继续发扬中集集团"尽心尽力、尽善尽美"的企业精神,充分发挥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优势,瞄准世界领先企业全力进取,世界级企业的目标并不遥远。
以资本市场为依托,既有现实良好盈利能力,又具有能够与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竞争的较强行业整合能力的上市公司最具发展潜力。
中国企业应该在新一轮全球经济格局调整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发达国家制造业往中国转移的速度将不断加快,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中国企业应该在新一轮全球经济格局调整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发达国家制造业往中国转移的速度将不断加快,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
本文为麦伯良总裁7月6日在中证。亚商"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潜力论坛"上的演讲。
上一篇 : 曾为陈小春推油 揭张柏芝风流情史 下一篇 : 暂无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