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企业管理企业战略如何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

如何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04-22

浏览量:    

核心提示: 嘉宾主持: 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 民 嘉 宾: 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CEO 张醒生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嘉宾主持:

    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 民

    嘉 宾:

    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CEO 张醒生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文京

    神州数码有限公司总裁 郭为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陈东升

    东软集团董事长 刘积仁

    全威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禄訚

    赵 民:下面我请各位嘉宾用不超过十分钟的时间谈一谈对这个话题的看法。请张醒生先生先开始。

    张醒生: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到这个论坛,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中国的企业如何提升自己在产业价值链中的竞争力问题。作为我本人来讲,亚信科技是在第三产业,在软件行业,如果看我们中国经济过去高速发展的几个环节,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在信息产业上已经进入了世界的发展前列,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中国的企业,不论你处在第一产业还是第二产业的价值链中,如果要想赶上或者是要想追上世界先进的企业,我觉得都应该考虑如何能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来赶超,来不走传统企业的老路。

    赵 民:好,下面请王文京先生来谈谈看法。

    王文京:大家好,刚才张总为我们信息产业做了一个很好的推广。我个人的观点是三个层次来提升我们的竞争力,第一个层次就是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我们的比较优势,这个主要是集中在资源层面,比如说劳动力本土市场,这样一些资源条件。提升竞争力第二个层面,我认为就是练好我们的基本功,也就是基础的核心的竞争能力,比如说像我们做的软件行业,我们就很切身地感受到,我们的研发能力如果不行,我们的服务能力如果不行的话,即便我们有很好的软件工程师的劳动力资源,我们的竞争力一样也是不够的。第三个层面就是通过创新来实现超越和突破。

    赵 民:用友对于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一个新的体系化的管理,让我想起游在水里的上面的鱼,中间的鱼和下面的鱼,属于三种不同的能力。神州数码的郭总是不是谈谈您的观点。

    郭为:大家下午好,前面醒生和文京都谈得非常好,我想接着他们谈的问题也是从两个角度来谈。中国企业在未来发展当中,WTO以后,我们的竞争力怎么样去体现,我想可能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个就是从国家战略的角度,一个是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其实我觉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定要有一个总体的发展战略。国家战略其实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周边的国家,比如说像日本,最早它从制造业然后到半导体电子工业,现在实际上这两个产业也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国的崛起。现在它变成把整个产业政策放到高科技装备上来做,它把它很大的研究力量,开发力量往这个地方来转,这实际上是国家战略很重要的部分。中国实际上在十五规划里边提出来用信息化来推动工业化的过程,来走这样的策略,但是这个策略怎么样去体现出来,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中国的企业实际上是面临全球的竞争来讲,我们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从国家战略上来讲要有引导,方向要非常明确。第二个从企业战略来讲如何去提高效率。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赵 民:下面我们有请泰康人寿的陈总谈谈他的观点。

    陈东升:大家下午好,我反问过来,如何来提高中国企业在价值链中的竞争能力,你凭什么来提高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劳动力禀赋的优势,由于我们劳动力禀赋的优势,而且是个巨大的无限力量的禀赋优势,使世界上开始从服装业再到玩具业,再到加工业,逐步地转移到中国来,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加工业在世界竞争中产业链提升的过程。还有一个判断就是规模,规模就是效益,规模就是国力,规模就是标准。当中国经济今天还是世界上第六大经济体的时候,我们的跨国公司的容量,或者我们占有世界级企业的容量可能就是第六位,当哪一天中国的经济真正成为世界第二大市场,甚至第一大市场的时候,在这个市场造就的世界一流的巨大企业和一流的竞争的企业,一定是占世界第一位的。未来十年,二十年,应该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崛起和兴旺发达的二十年,谢谢大家。

    赵 民:下面我们请东软集团的董事长刘积仁先生谈谈他的观点。

    刘积仁:我觉得如果谈到中国的企业在产业链的定位问题,往往不是一个共性的问题,而是一个企业的个性选择。如果我们看到这个问题,软件产业是一个特别有典型意义的产业。我觉得导致了我们的成功和失败就有两个原因,一个我们特别地执着,另外一个我们特别容易变。比如说我举执着的例子,中国在软件产业发展初期的时候,我们是以美国为目标的,那个时候我们提出的口号,所有的软件企业提出口号,要做中国的微软,中国的IBM,当我们做出这种定位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忽略的最大的就是企业的个性,我们忽略了我们是什么,因为这种口号事实上任何人都会喊出来。但是当他自己对他自己拥有的资源,他在市场的地位和他自己的驾驭力的时候,他这个口号变成了空洞。到今天,当时喊这些口号的公司差不多都没有了,都成为这个产业里面的"烈士".一个执着,刚才我讲执着害了一批人,变害了另外一批人。任何一个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一个从幼稚期、成熟期,一直到最后变得自己能够驾驭这个产业,但是软件这个行业是最让人想象空间特别大的,这几年做软件的人已经务实多了,我们说我们是制造业,我们是普通的制造工人,我们跟做电视机,做缝纫机的人没有什么不同。过去一提这个人是做软件的,这个就很了不得,做网络的,就觉得这些人是世界上一个不同阶层的人。我们做的产品没有重量,没有形状,放在一个盘里面说卖一千也行,卖一千万也行,卖几百块钱也行。说有用呢,就解决了一个系统的基础设施,说没用呢什么都不知道。在这个时候把软件变成了一种很神秘的产业,这种神秘从价值,在资本市场想象空间,从业的这些人,整个的这个产业特别地浮躁。任何一个人要做这个产业,不管他原来是什么水平,只要他过去学软件的,第一个致富的速度就是比尔?盖茨。所以我们媒体的宣传主流也都是这个,谁谁谁一夜之间暴富,问题这个暴富的概率太低,但是拉动了所有的人都往这样一条路线来走。这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就会遇到一些问题,他奋斗了三年的时候没有达到暴富,他认为选错了,他又要重新再选一条路,所以我们这个企业,是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后天做那个。所以执着和我们的易变,一直是我们在产业链条里面(最难的),我们讨论问题说在产业链条的什么位置,我认为首先是一个定位的文化,或者说这个产业的文化,你怎样看待这个产业。今天软件已经变得不神秘了,我记得有一次跟郭为讨论,我们现在做软件的没有什么更普通的,我们是普通的劳动者,做软件的人将来就会像深圳做鞋子一样,做缝纫机一样,做电视机一样,大批的人,生产线,能够从事这个工作。我们锻炼一点最简单的本领,放下我们的架子和尊严,知道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人,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有出息。

    陈东升:我插一句,刘总这番讲话就是软件业要走下神坛,我总结他的发言。

    赵 民:陈总总结刘总的话就是,走下神坛的软件业。

    陈东升:对。

    赵 民:下面我们有请来自香港的全威国际控股的王禄誾先生给我们谈谈他的观点。

    王禄訚:我从一个外来者的观点,在中国经商十几年,我想提出一些我的看法。比如我们现在常常听到大家说要建立品牌,品牌是很有价值的。我记得以前我带了纽约一家很有名的设计公司到上海参观几个百货公司,百货公司的老总带着他们到公司看,他说:"这是我们很多中国的牌子。"他说:"对不起,这不叫牌子,这是叫名字。"品牌一定有它的特性,消费者一看到这个品牌的时候,他有一个一定的印象跟价值的赋予,如果只是名字是没有意义的。另外一个我想讲的说我们的服务水准,我们的服务心态。随便举一个例子浦东机场,登机还得走上楼走下楼的,你到全世界的机场看看有没有登机还得走楼梯的,你就去问问每天旅行的人机场应该怎么设计?在浦东机场上个洗手间是一个很头痛的事情你知道吗?还得坐电梯。所以从这一点我来看,每一个服务要站在什么地方,很简单,把你自己站在另外一个角度看,我希望得到什么对待这样就好了,这是我讲服务水平。另外我想我们要提升我们在产业链里的地位,应该对国际市场的敏感度要增加,你要对国际市场敏感度增加,你一定要用国际的人才,我想这一点我做的其实也蛮值得骄傲,我公司的高级主管里面80%是外国人,但各位不要觉得外国人不好,你用很多国际的人才,他可以帮你找到你的缺点,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缺点,他就可以帮你看到。我讲的意思是说要因人才而用,而不要因国籍,认为我是中国人我就要用中国人,一定要扩大心胸。今天企业要站得起来,要用全球人的智慧,我想这个非常非常要紧。最后一点我想提的是公司治理,我觉得公司的管制要内发性,要自我要求,公司一定要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感觉。目前我看中国整个经济最大的危机在于如何重建企业的社会道德,以及老百姓的社会道德观念,否则的话,我们中国越富这个社会越糟糕,会变成一个富而不仁的社会,难道富而不仁的社会是值得骄傲的吗?

    「广告」

    赵 民:刚才每个老总都谈了他自己的观点,有非常多的创新,价值链的各个方面都提到了,下面我们进行观点的讨论,我首先想代表听众先问一个问题给郭总,刚才你谈到了国家战略和公司战略,所以我的问题是,是不是有一个产业战略?在您的国家战略和企业战略中间,这个产业战略是什么样的?

    郭 为:实际上我们所有的从国家到企业都是资源有限的,你就这么多资源,你究竟往哪个方向去走?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国家必须研究中国特性的情况下,究竟往哪个方向走,那也就是说一个民族的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当中你要起到什么作用,国家实际上能够起到一个很主导的作用。国家战略和企业战略是不是一一对应?我觉得不是。从神州数码来讲,我觉得我们一方面是看着整个国家的产业政策,并不是因为国家产业政策要往计算机,软件方向发展,我们也发展,实际上是我们天然的,因为从当初的计算所发展起来,我们不会别的,不是因为我们像刚才刘老师讲的,因为大家都想成为比尔?盖茨,我觉得从我们企业来说,不是想成为比尔?盖茨,就是别的不会。那怎么样能够做好,有没有机会?我觉得仍然存在着机会。我们说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制药行业,同仁堂,不也活了上百年的历史,350年的历史了,今天还是有很大的价值。但是中国的中药业在全世界可是不行,中药在全世界占到的市场份额不到10%,一个企业和国家战略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但是会有相关性,这是我的观点。

    赵 民:我看醒生在不断地点头,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

    张醒生:刚才几位嘉宾都谈到了中国的比较优势,其中最突出一点谈到了我们的劳动力成本,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低,但是我们崛起不是拼我们的资源,不是拼我们的劳动力优势,而是拼我们本地的反应。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企业要想实现快,实现准,实现和跨国公司之间的灵活较量,一定要引入非常好的信息支撑手段。所以信息技术,一定是提升我们企业竞争力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赵 民:今天我们又领略了一下张总的"超级销售员"的风采,转了这么半天,又回到了我们的信息技术。第二个我听亚信的张总说,好像中国的企业要提升在全球产业链当中的地位,好像离不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我特别想问一下东软的刘总,因为刚才东软的刘总说了一个观点,就是走下神坛的软件业,您看看您是不是同意他们的观点?

    刘积仁:今天的软件已经变成一种消费类的概念。刚才讲到中国未来的竞争里面,我们怎么看待我们自己的位置,我觉得是两个问题,第一个如果我们看到中国的市场正在成为全世界过去的制造工厂,未来成为一个研发和服务的基地的话,中国的企业跟外国的企业已经没有任何的不同。现在你看老外学我们《易经》、《孙子兵法》,我们学人家MBA,我们没有把我们的东西总结出来,我们总结出来,就像中国的道教文化一样,我们那个道是说不出来的道,而说不出来的道是最高的道,我认为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赢的哲学。这就是我的体会。

    陈东升:我为什么刚才强调几大禀赋优势,因为这是你的基础,是你的理论基础,是你能够决胜或者取胜的基础。后来我们又发现,在中国的这场家门口的国际竞争,就是一个本土企业国际化,跨国公司本土化的过程,剩下刚才讨论这些都是过程,都是技术层面。

    王禄訚:我非常赞同陈总的讲法。他在之前的发言里面讲到,中国的经济要转向消费型的经济,我觉得这也是目前中国的经济最诱人的地方,这个市场最诱人的地方,所以全世界的人都看这个市场,其实中国这个市场对很多海外的人来看,最简单地讲就是刺激。我上个月代表香港贸发局到温州、杭州、宁波,我们做了一个巡回的推广香港的服务业,我记得有一位先生在杭州跟我提一个问题,他说:"王先生,你们香港的地位岌岌可危。"他说:"我们上海马上要超越香港了,你怎么看?"我说:"如果上海超越香港,那是中国人的福气!"我跟各位讲,我在香港生活了16年,我现在两个上市公司,我不认识香港的官员,香港的官员不用认识我,我虽然上市了那么久,我根本跟他们不认识,我们之间都是往来书信,他问我问题我让律师回答他,我根本不用见他,也不用跟他喝茶,请他吃饭。如果在中国做生意可以这么简单,我告诉你,我们中国就强盛了,中国人就站起来了。

    赵 民:下面的时间就留给我们在座的各位企业家和媒体朋友们,请大家举手。

    观 众:日本的企业在五十年代,依据它们的能力和资源,根本达不到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水平,但是美国的教授研究它们说,因为它们可能是在战略上不同于原来的老一套,根据资源和能力来设计,达到了那样的一个水平。中国的企业如何应对国际的竞争,能够比较快速地提高在产业链上的位置?谢谢!

    刘积仁:我举一个我们自己实践的例子,比如说我们做汽车的导航,开车的时候你就可以找到路,有一个电子的地图,这个工作我们过去是为国际的市场别人都配套了,像奔驰、宝马、本田等等,到今天广州的本田开始要用我们做的这样的东西。我们最开始的时候是别人叫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但是走到今天,我们开始有了研究所,开始为这些汽车里面来装备,这个过程我们走了十年。所以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远大的理想,但是你必须一步一步地开始做,任何一个创业的过程,大概你一步地走过去就变成赌博了,只有你一段一段地积累,最终才能达到这种地步。所以我认为我们谈到中国现在的企业在产业链的低端,我不觉得什么叫做低,什么叫做高,我经常开玩笑说,你给别人工作的时候是一种学习,在学习的时候还能挣到钱,这是等于说上学拿了奖学金了,你要这么理解的时候,你就不叫低了,我想可能是这样。

    郭为:刚才刘老师讲不管高端低端,但我认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英特尔还是把最赚钱的部分拿走了,微软还是把它最赚钱的部分拿走了,你拿的还是不赚钱的地方,所以在这些方面,美国也好欧洲也好,它已经看明白了,你其实很难去跟它竞争。所以实际上我觉得我们在企业发展策略里边,无外乎就是两条,一条就是跟在别人后边"吃土",就像刘老师讲的这样,我们做加工业也是最低端,做软件外包也是最低端,你就从这个地方开始做起,花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你能够逐步往前一步,那你最终可能会走出来。第二是利用国内的市场在服务行业里面来做。从这两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我们的策略就是围绕这两条来做的,像我们公司基本上也是围绕这两条来做。另外一点我觉得就是,我们中国的企业在世界价值链上的位置,核心一点我觉得还是要靠管理,做软件也好,做任何产业也好,我们都发现就是说,管五个人的时候你可以,管十个人、一百个人、上千人、上万人的时候,你的效率怎么样去提高?我们要想在全球竞争当中取得一点地位,还真是得从学徒工开始干起,一点一滴地积累,花十年二十年,迟早我觉得我们是能够做下来的。

    赵 民:我们今天下午的这场论坛进入到尾声,下面我请各位嘉宾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观点或者体会,或者想跟大家交流的最后一点想法。我们从来自香港的王总开始。

    王禄訚:我想总结一下,我觉得企业要提升自己,要勿因善小而不为,古人讲的治大国如烹小鲜,其实做小东西小事情,只要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就了不起了。

    赵 民:下面我们请刘总。

    刘积仁:中国的文化我认为是一种价值,我们如果把中国的文化变成了一种竞争力,我们就会和其它的竞争对手不同。

    陈东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郭为:最近在开奥运会,奥运会是一个国际竞争的大舞台,确实我觉得乒乓球没有打好就是他们的民族责任感太强了。但是实际上我觉得,金牌是要靠一块一块地拿,我觉得我们做企业也是靠点点滴滴一步一步地积累,而今天,我们必须把我们自己现在能够做的事情,要扎扎实实,一点一滴地做好。

    赵 民:今年是2004年,今天是首届深圳高峰会,我希望这样的一个话题,随着我们深圳高峰会变成二届、三届、四届、五届的时候,数字越来越高的时候,我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总体的评价和大家的感受也是越来越高,我们这个论坛也发挥独特的作用。好,今天下午的论坛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上一篇 : 曾为陈小春推油 揭张柏芝风流情史             下一篇 : 暂无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