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04-22
浏览量:
近年来,呼唤诚信道德成为中国企业界的最强音,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依靠诚信经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进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笔者对瑞金市30家个私企业进行过有关诚信问题的调查,90的企业主都认为诚信对经营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在现实的经营活动中,尽管大多数企业都在口头上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但不可否认,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仍存在着大量的诚信问题。在笔者调查过的30家个私企业中,30的企业认为有时可能出于某种目的而违反诚信原则,半数企业对前述行为采取“宽容”的态度。由此可见,在现实生活中,“诚信”在许多经营者身上还存在“口是心非”的问题。据报道,中国企业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一年下来高达5855亿元,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具体说,中国每年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约55亿元,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另外还有逃骗税损失以及发现的腐败损失等。
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主要原因表现为这几个方面:其一,市场规则不健全。这是企业诚信缺失产生的外在动因。虽然企业诚信缺失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然而就某个地区、某个部门而言,它一时能刺激经济发展,带来财政收入,增加就业,由此,一些地方政府在查处企业诚信缺失问题上表现得积极性不高。其二,执法不严,监督不力。由于法律制度尚不健全,以及在法律纠偏过程中力度不够,各种制度间不能相互协同,无形中起到了纵容失信行为泛滥的效果,导致了“羊群心理”或“羊群效应”,整个社会系统成为一个混沌系统。其三,企业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有些企业是由于经营动机不纯,有些则由于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导致企业无正常利润可得,为避免亏损而失信。
实现企业诚信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形成诚信经营的氛围。
其一,要努力打造以政府为主导、各相关部门参与,具有权威性、规范性、覆盖所有企业的社会诚信体系。这就要从制度创新入手,根治官员放纵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同时,大力营建社会诚信氛围,培育社会诚信意识;充分发挥政策、法规、制度的监督约束作用,工商、质检、税务等政府执法机构及消费者协会等要通力协作,形成合力,整合诚信资源,搞好诚信服务。
其二,以企业间经济往来结算行为为突破口,加强立法工作,严格规范企业的货款支付行为,加大对恶意拖欠的打击、处罚力度,尽快建立健全企业诚信结算法律保障体系;推行“信用证”制度,充分发挥银行特有的监管作用与结算功能,保障经济往来支付行为的诚信度;加快企业和个人资信评估制度的立法,健全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级的主体、原则和种类,明晰信用评级机构的权利与义务等。
其三,培育企业诚信文化。企业要从诚实是生存之本的高度来认识其重要价值,对企业的每一个组织系统、企业的每一项活动、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进行诚信管理。企业培育诚信文化,应与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融合起来,以诚信来指导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在管理和发展中体现诚信的丰富内涵。
其四,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推动企业诚信建设。政府要强化和完善宏观调控;企业要自觉地讲诚信、重商德,夯实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加大改革力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待市场经济实践,敢于发现新问题,善于解决新问题,完善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
此外,任何想要推进诚信的企业,都既要有明确的制度,也要有全体员工真正信仰的共同价值观。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员工的道德修养。在现实生活中,“德”往往容易被忽视,企业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业务能力作为惟一的评价标准,而不注重员工的职业道德培养。事实上,在当今分工愈加细密的情况下,只要一环出现问题,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另一方面,企业要对员工讲“信”。企业在考虑员工的物质待遇的同时也要注意员工的精神需求,对员工多施以鼓励、认同,多欣赏员工的才能,让员工在为企业做贡献的同时自身也能产生极大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在处处讲竞争、事事求效率的现代商业社会中,诚信也许并不能为企业赢得眼前的一些“利益”,于是一些讲究“现实”的企业便丢弃诚信去追求所谓的“丰厚利润”。然而他们得到了些什么呢?从中国的“银广厦事件”到“能源巨人”安然一夜之间轰然倒地,这些活生生的事实给人们敲响了一次又一次的警钟。而那些始终坚持诚信的企业呢?诚信为他们赢得了更长久,更丰厚的利益。诺基亚能从一个小小的木材加工厂发展到如今全球知名的电子通讯企业,芬兰人的“诚信”可谓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伴随着企业的一路成长,在困境中给企业以重新振作的力量,直至今天的辉煌。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守合同、重信用、讲诚信,不仅能使企业在社会各界享有极高的信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也能为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实力。
来源:赣南日报
上一篇 : 曾为陈小春推油 揭张柏芝风流情史 下一篇 : 暂无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