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企业管理人力资源扎克伯格的人才论为何正确

扎克伯格的人才论为何正确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核心提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当然正确。马克安德森(Mark Andreessen)也一样。某些程序员和编程团队的工作效率确实要比一般



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当然正确。马克·安德森(Mark Andreessen)也一样。某些程序员和编程团队的工作效率确实要比一般程序员高出100倍。凡是与认真的程序员一起认真工作过的人(包括我)几乎都会承认这一点。此外,马克·扎克伯格和马克·安德森——他们本身绝非平庸的程序员——能够吸引投资也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对自己花大价钱请来的人才有着精确的判断和敏锐的感觉。

不过,如果说有什么不妥的话,那就是扎克伯格100倍的估算还是偏低了。为什么?因为卓越人才在工作和新举措中体现出来的能力是倍增的而不是累加的。整体不仅仅大于局部之和;它是将个人技能和天赋相乘,得出的乘积要大得多。打个比方说,这就是5+5+5与5x5x5之间的区别。乘积“125”几乎比总和“15”大了9倍。那些“100倍”团队和人才所拥有的,就是令自己的技能组合与感受力有效倍增,而不是简单叠加的能力,这种能力有时是与生俱来的,有时则是后天培养的。

扎克伯格等人知道,每天能编写1,000行代码的程序员,并不比只能编写50行的高效20倍。相反,他们完全明白,几乎没有什么能比肤浅的生产率指标更加愚蠢、危险,更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卓越的程序员不仅仅能写出卓越的代码,他们还会抓住问题的实质,使自己的代码架构条理清晰、便于访问和维护。他们编写的代码不仅能顺畅运行,还能让其他程序员(也许并不那么出色)安全且富有创造性地以此作为基础和素材继续编写,并对其加以完善。

他们的代码即使能带来并推动新的价值创造,支持和发展的成本也比较低。只有缺少技术头脑和经济眼光的人,才会将代码视为程序员应该严格按照时限、预算和规格交付的软件。真正懂得他们在做什么的人,都会重视他们工作的生命周期和生态系统经济。这就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

这一点对于力图利用“网络效应”的Web 2.0企业来说尤为正确。将快速上市、可扩展性、易用性、稳定性、灵活性、可维护性和可增强性协调一致,才是生产率的真正意义。如果缺少这种协调,那么任何一项都没有价值。虽然“一般”和“中上水平”的程序员、开发人员和架构师最终也许能持续地实现这些动态的协调,但扎克伯格或贝索斯(Bezos)等人要寻找的,是从一开始就能将这些素质整合进来,而不是快到结束时才匆匆补上的个人、搭档和小型团队。

不过,把这个“100倍”话题局限于软件生产率上将是一个错误。更令人激动的见解是,我们在全球各行各业中都能找到这类关于生产率的主题。“100倍”人才只不过是80/20法则的延伸。无论是在教育、咨询、医疗、建筑还是金融行业,一般绩效与卓越绩效之间的100倍差距(甚至与“较好”绩效也存在2~20倍的差距)正在成为新的标准。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人才,无疑是100倍生产率绩效的最大受益者。

这里有一个简单而直观的思维实验:一个小型团队与中国广州的承包商合作,生产一款突破性产品。团队中有一名翻译、一名设计会议协调人、一名掌握必要技术知识的工程专家,当然,还有一名来自高管层的代表,负责确保团队的大胆设计与公司的战略路线图相一致。他们必须在两个季度之内交付产品。每个人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工作,同时确保自己的贡献得到认可。

现在,设想有人能讲一口流利的粤语,是个才华横溢的工程师,又具备出色的协调能力。这个人能随时与高层接触,在展示产品设计挑战和用两种语言讨论战略营销问题之间游刃有余,在协调人、合作者、设计师、技术顾问和战略联络人的角色之间切换自如,各个角色还可以互相提供信息、互相增强。实际上,就不存在什么协调成本了。他能够将中方的意见转换成技术模型,然后扩展或进一步强调战略意图,形成了一种自然的互动流程。他又能将总部反馈翻译成中文,大大提高了合作设计的效率。这一个人不止是完成了四个人的工作;他充分利用自己流利的外语、接触高管层的机会以及精湛的专业技能,更加迅速地去开发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建立一个谈判和设计/建造关系也许要花上6个月的时间,最终大概也只能实现最初目标的80%。而通过协同设计则只需两星期就大功告成,而且完成的任务比最初预期多出50%以上。或者说得通俗一些,我在1/10的时间里获得了大约两倍的回报。如果某人(或某个小型团队)每年都能提供三四次这样的价值主张,那么他们的生产率会比“一般”或“中上水平”的员工高出多少?这就是企业内部“价值创造的新经济”。它的主角不是超级明星,而是为优秀团队和个人赋予能力,令他们经常能更快地创造出巨大价值的内部生态系统。

因此,当比尔·泰勒(Bill Taylor)问“如果你要推出一项技术或开发一款产品,你会宁愿拥有5位杰出的工程师,也不愿拥有1,000位普通工程师吗?”的时候,唯一可能的回答就是:“你在开玩笑吧?这还用说!我要找个‘普通’工程师为我工作还不容易……”

但比尔的文章恰恰含蓄地提出了要害问题:生产率高出10倍或100倍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

随着这种100倍现象日益普遍,管理和领导力又意味着什么?

翻译:陈媛熙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网

移动用户发送大写字母“JLR” 到106580007336订阅《经理人手机报》

上一篇 : 曾为陈小春推油 揭张柏芝风流情史             下一篇 : 暂无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