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刘积仁:产权一定要拿钱来买
分清楚个人、公司、国家
东软从第一天开始就明白了,制度的建设要从最早开始。制度的改变如果从后面才开始运作,会十分困难
东软历史上有一段外人所不熟知的轶闻:曾经有一年时间,东软的名字变成了“宝钢东软”,因为宝钢曾在东软第一次上市前投资母公司2.4亿元,占东软一半股份,因此需要在公司名称里体现这一点,还钱后,又恢复了原来的名字。
这一幕珍藏在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的脑海里,时不时提醒他:买卖股份,借钱还钱,一定是商业的归商业、政策法律的归政策法律,不能不清不白。在接受《经理人》独家专访,试图还原过去东软产权改革历史细节时,你能感觉得到他的坦诚与认真,他会告诉你,在产权改革的问题上,自己骨子里就是个“大学教授”,这就是全部事情的真相。
产权改革不要冒任何风险
《经理人》:东软刚刚发布了未来十年的战略,在新战略里有三块业务发展方向,在新业务板块,对于新加盟东软的关键人才如何长期激励?是否要沿用以前的员工持股计划?
刘积仁:国外的员工无法持有中国公司的股份,只好给现金奖励,我们给的很高。对国内的人可以用员工持股计划,东软前两次上市,造就了一大批受益者,现在员工持股计划让受益人的面再扩大。这也是我们激励体系的常规手段。
《经理人》:当初持有东软股份的员工都发家致富了?
刘积仁:对,我们那时候一起创业的伙伴,连我的司机都是百万富翁了。住小别墅。就看你的点(时机)赶的好不好。
《经理人》:产权改革是很冒险的行为,长虹倪润峰、海信周厚健……很多企业家都失败了,你最早在什么时候有想法要做好这个事?
刘积仁:我第一个想法,一定不要有任何的风险,一定要分清楚个人、公司和国家。我们是大学教授,其实做这个事情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比别人早一些想清楚了,公司一开始创业你就买呗,1元1股,最开始我们的员工持股比例是25%,大家都是拿钱来买股份(没有奖励),所以为什么我们做得最好?因为我们是自己掏钱买的。那时候也买得起,一共几万块钱,几个人一凑就有了。当时的物价很低,我们的运营成本1年才3万多块。我们的思路就是用最朴素最直接的方式让大家持股。
当时我们两个公司东大阿尔派和OPENSOFT合资了,进行过几次私募融资,虽然融资实际上把我们的股权摊薄了,但是上市后原来的持有者获得了很大的收入,每次私募进来的股东价值都会越来越高,原来是1块钱一股,私募进来可能是10块。
《经理人》:你是学计算机的,怎么精通资本运作方面的知识?
刘积仁:看书,当时我书架上都是计算机类的书,后来就增加了很多资本运作方面的书,但那个时候公司法很不完善。股份制企业都是搞试点,从1993年开始,在沈阳,我们是政府的试点。我们刚好就赶上了。当时让大家做,我们公司的人不理解,说我们干那么好,干嘛拿股份给别人呢?那时候有点拒绝的心态,不愿意拿别人的钱。
那时候我想,外面能拿钱进来,员工也拿钱进来,是好事啊。
我当时有一个观点,校园里办的企业,如果没有社会化,没有多元化持股,靠大学的文化来发展是有问题的,我们本来就受大学影响太深了。当时我把建行弄进来了。他们看我们是小企业,像风险投资一样愿意投。他们对我们的资本、发展有很多指导,日本的阿尔派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把两个公司合并起来的时候阿尔派又增资200多万美金,上市的时候,我们的股本达到了3500万。
《经理人》:看到当时的持股名单上,您的股份并不算多。
刘积仁:在我们这拨人里我算多的,但是我没有想法要做成我的企业,而是想要做成我的员工的企业,从第一天开始,我们连司机、行政都给股票,我很享受这种感觉,当公司成长的时候,你极大的给予了,你也极大的收获了。
那时候我要是持股50%、60%,可能东软会变成5个亿,10个亿,但是现在东软是上百亿的市值,让更多的人来推动发展,办企业的目的不一样,后者才是让我们觉得是很兴奋的事。
《经理人》:不过,面对财富,没有人不动心,这也是许多企业家在产权改制时的原罪。
刘积仁:我还记得有一个英特尔的主管,有人问他对钱的态度。他说,第一,事业上,钱让你想买东西就能买得起;第二,你不会因为钱多而发愁。我想这是一种境界,美国人说的是财务自由,但我也不会说这么多钱要怎么办。东软有一批人是这样,如果你把过程倒过来了,为了财富追求事业,你会走极端,会走得很苦。
(未完待续,更多阅读请订阅《经理人》电子杂志)
上一篇 : 曾为陈小春推油 揭张柏芝风流情史 下一篇 : 暂无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