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成功励志成功激励激励 勿被当期”假象“所误

激励 勿被当期”假象“所误

  来源:价值中国  发布时间:12-25

浏览量:    

核心提示:----《聊斋》田七郎故事的启示按照中国式管理的逻辑,你对员工怎样,员工就会对你怎样;给予员工以真情无疑能得到员工的真情回报
----《聊斋》田七郎故事的启示

按照中国式管理的逻辑,你对员工怎样,员工就会对你怎样;给予员工以真情无疑能得到员工的真情回报。的确,我国历史上的精英人物素有“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然而,如果以为激励一定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别人立马感恩不尽,那往往事与愿违。只有经得住考验的善意激励,才能在激励者需要的时候结出正果。从《聊斋》中田七郎的故事里,我们就不难受到这样的启示。

珍重独立人格

史载,战国时一代名将吴起爱兵如子。有一个士兵生了脓疮,他用嘴为之吸吮脓血。按说这是好事,可是这位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却十分恐惧,嚎啕大哭起来。因为老人家认为,儿子很快就会像他的父亲那样战死疆场了。以狐鬼故事著称的《聊斋》中,有一个叫做“田七郎”的故事,也有类似的场景。只不过喜欢结交的大户武承休厚待田七郎,遭到其母亲的严词拒绝后,虽然十分羞愧,但最终还是得到了这位母亲的支持。

原来,武承休得知有一个叫做田七郎的人最值得交往,能够在最困难的时候使他度过危机。武承休便四处查访,最后得知这位田七郎是个打猎的年轻人,便带着人马登门拜访。田七郎其貌不扬,穿的是破衣烂衫,家里几间破屋摇摇欲坠,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但是武承休在交谈中发现田七郎言词朴质,便认定了其诚实可靠,立即决定为他改善家境提供赞助。田七郎推辞不掉,就去禀报母亲。母亲说:“受人知者分人忧,受人恩者急人难。富人报人以财,贫人报人以义。”如果你得了人家的资质,只能以死相报,我不想失去你。遭到老太太拒绝后,武承休表示要高价收购田七郎的虎皮。老太太怒斥武承休:你这是不怀好意!武承休不仅没有恼火,反而更加敬重其母子。

如果以为田七郎母子太傻,那就错了。无论是《聊斋》的作者蒲松龄还是他笔下的主人公,都感叹田七郎母亲之贤。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老太太深深懂得激励对于老百姓的意义。家境越是窘迫,激励的作用越是容易被成倍放大。与其说老太太不愿意承负别人的人情债,不如说那是不愿意放弃独立的人格。看起来,这种独立的人格足以拒管理者于千里之外;实际上这正是激励所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最可靠的基础。这个武承休深深懂得这一点,越是遭到拒绝,越是愿意与之结交。虽然他被田七郎母亲斥退,半年多不敢“高攀”,但是当他得知田七郎被卷入一个人命案时,倾力营救,终和田七郎结成生死之交。

我们很难说把武承休是在设法收买田七郎,因为他当时确实没有指望田七郎能够立即为自己做什么事;也就是说,武承休非常尊重田七郎独立的人格。这给我们今天的启示是,应当将业绩激励之类和对员工人格的尊重区分开来。即使正面的激励力度加大,也不能试图替代后者的作用。这在著名代工企业富士康那里得到了明显地验证:去年5月,郭台铭表示,到2013年的8月,富士康内地员工的工资将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一倍,达到4400元。其薪酬激励的力度不能算不大,而且已经在稳步推进。然而,仅仅增加工资并没有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跳楼”事件仍有发生,罢工风波一浪接一浪。究其原因,一位富士康深圳厂区的工人直言不讳:他希望厂区的管理能够不那么简单、粗暴,多一些人文关怀。

警惕激励“假象”

在田七郎母亲的“恐惧”面前,管理者大可不必抱怨人心不古,激励失效;那正是对激励效果的反弹。如果田七郎母亲的“恐惧”只是一种表象,那么倒是管理者自己不要被激励的种种“假象”所迷惑。

经武承休“以重金赂邑宰”、“以百金赂仇主”的多方营救,田七郎在监狱里被放出来后,原本对武承休感恩戴德才是;但是七郎母子毫无表示。武承休安慰七郎好好休息,尽快恢复健康,七郎只是点点头,对过去的事只字未提,连武承休的手下人都觉得这不近人情。七郎自此成了武承休的座上宾,全家殷勤招待,七郎处之泰然,好像这一切都是他应该得到的待遇。对于武承休新的馈赠,七郎不再谦让,“亦不言报”。然而在七郎的淡漠、傲慢的背后,则是以死相报的决心。七郎的母亲直接告诉七郎,“你已经不属于我这个母亲了,要全心全意地侍奉武公子”,将武承休视为再生父母。七郎的变化正是因为听了母亲的教诲,“小恩可谢,大恩不言谢”。

相反,那些在武承休面前唯唯诺诺的人,倒可能包藏着祸心,值得警惕。武承休有三个贴身的厮仆,一个是久受宠爱的娈童林儿,颇得武承休的欢心。给他一点好处,嘴巴就像抹了蜜一样甜。一个是十二、三岁的僮仆,虽常被役使,也只是拨一下动一下。还有一个叫李应的比较拗拙,爱计较,每因一些琐事与武承休争辩,吹胡子瞪眼,惹得武承休非常生气。武承休找个理由把李应辞掉了,格外信任林儿。可偏偏是这个林儿,几乎置他于死地。有一天,武承休留林儿看家,武承休新娶的儿媳王氏到庭院赏菊。林儿顿生歹念,挑逗王氏。王氏发觉势头不对,准备抽身而去。林儿竟要强暴王氏,王氏大声呼唤,众人闻声赶来,才把王氏解救下来。

如果我们把上述两种情况都称之为假象的话,无疑具有明显的区别,前者可以称之为淡漠的假象,后者则为趋奉的假象。相对于激励的当期或者当下的表现而言,前者似乎没有效果,后者能够立即见效;而随着事态的发展,结果正好相反:七郎以死相报,铲除了武承休的仇敌;林儿心怀不轨,恩将仇报。这两种假象尽管是激励对象素质的体现,但也反映出管理者的品行两面性,前者属于君子之交,不必拘泥于当期的回报;后者属于小人之间的苟且(娈童也就是男宠),当期的趋奉是靠不住的。要想在前者的淡漠中不动摇激励的举措,在后者的趋奉中不放松警惕,不仅要选对激励对象,更应当保持激励出发点的正当性。

超越个人恩怨

如果说激励的当期回报真假难辨,试图在路遥知马力中求解,那绝非上策,因为那往往使得危机难以避免。即使在危机中可以挽狂澜于既倒,也会付出沉痛的代价,远不如致力于避免陷入危机。尤其是在壁垒内部因素导致的危机面前更应当如此。只有保持激励出发点的正当性,才可以防止节外生枝。

上一篇 : 曾为陈小春推油 揭张柏芝风流情史             下一篇 : 暂无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