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企业管理企业战略Visa:你不仁,我不义

Visa:你不仁,我不义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2-27

浏览量:    

核心提示:  一位信用卡人士对此表示,如果央行对金融IC卡的推行提速,那么国内范围内使用的芯片卡将无一例外采用银联PBOC2.0标准,国外



  一位信用卡人士对此表示,“如果央行对金融IC卡的推行提速,那么国内范围内使用的芯片卡将无一例外采用银联PBOC2.0标准,国外银行卡组织在中国市场将会失去更多的领地。”他同时表示,届时,Visa和万事达等国际卡组织更难撼动中国银联在国内支付清算市场的强势地位。

  而在此5天前,Visa也发布了一则让中国银联“震惊”的通告。6月2日,Visa向其成员银行发函要求,从今年8月1日起,在境外受理的带Visa标志的“双币卡”都不得走中国银联网络,否则将重罚收单银行。

  Visa中国称,由于公司已将“4”字开头的BIN号(银行标志代码)进行了注册,因此,如果持卡人选择了以“4”字开头的“双币卡”即意味着选择其交易将通过Visa的支付网络进行处理。据悉,如果该通告得以实施,国内将有5800万张信用卡会受此影响。

  中国银联一主管对记者回应称:有“银联”、Visa标志的“双币卡”不是纯粹的单品牌银行卡,标志双方均有责任和义务为持卡人提供境外受理服务,任何一方都无权单独对持卡人选择境外支付通道作出限制,持卡人拥有选择境外支付通道的权利。

  不过,Visa中国区副经理刘捷对《IT时代周刊》表示,Visa此举表面上看起来是针对中国银联,但它的实际目标是收单银行。他认为,过去几年内收单银行缺乏相应的培训,导致了一系列不规则的交易发生。

  尽管有Visa的“辟谣”在先,不过鉴于它与中国银联之间的复杂关系,业内人士指出,Visa的这一招可以看作是“你不仁,我不义”的举动。

  矛盾已久

  本刊记者了解到,根据Visa近日出示的函件,如果在国外消费时,收单银行走中国银联的网络进行结算,Visa对收单银行第一次将罚款5万美元。如果收单行再犯,每月将罚款2.5万美元。

  这并不是Visa第一次对“双币卡”的境外结算通道作出规定。早在2009年4月,Visa向境外的银行发函,要求其合作机构面对带有中国银联和Visa标志的“双币卡”时,只能使用Visa的支付系统。

  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表示,没想到这一次Visa动了真格。假若中国人在境外消费的“双币卡”都转向Visa渠道,这对中国银联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如果将去年4月Visa对收单银行作出的限定,视为它与中国银联之间的“暗斗”,那么今年3月的诉讼风波则将两者的矛盾公开化。2010年3月,Visa、万事通等3家信用卡公司,计划通过美国WTO贸易代表对中国限制其在华商业发展的行为提出抗议。

  当时的报道称,美国贸易代表已与上述3家公司律师进行了严密的讨论,但尚未提出正式申诉。当事方称,这起事件的焦点是希望中国能开放信用卡等金融服务。

  Visa与中国银联的合作关系从2002年开始。2002年3月中国银联成立,3个月后,银联加入当时还是国际银行卡组织的Visa,成为其签约收单机构。业内人士指出,客观地说,在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之前很长一段时间,Visa实际上担负了中国银行卡市场引路人和培育者的角色。

  上海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徐明棋称,银联刚成立时,Visa曾给予很大帮助。Visa一度派出专家在银联办公室常驻,以帮助解决收单、芯片卡推行、芯片卡标准、银行卡解决中心、国际认证等问题。

  曾经亲密的“师生”何以今日反目成仇?

  利益之争

  2009年麦肯锡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尽管目前中国信用卡市场很小,但其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并日渐成为亚洲最重要的信用卡市场。报告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的银行一共发行了5000万张信用卡,这一发行量远远大于同期其他国家的发行量,甚至直逼法国信用卡的总量。预计到2013年,中国信用卡的发行总量将超过3亿张。

  该份调查报告同时指出,当前中国仅有5%的人持有信用卡,而美国这一比例达到60%。随着城市中产阶级的壮大,中国的信用卡支付和个人金融业务蕴藏着巨大的商机。麦肯锡同时预测,未来5年,信用卡消费将增长3倍,从2009年的6400亿人民币增长至2014年的2.2万亿人民币。

  据本刊记者获悉,有四方力量活跃在中国信用卡市场: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国外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如Visa、万事达等)。

  不过,中国目前不允许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信用卡、建立支持该信用卡的网络或者进行同业银行销售网点间交易。外国银行只能通过与当地银行发行联名卡的方式推行信用卡业务,而且所有交易都必须通过唯一的电子金流中心——中国银联。

  在2006年Visa重组成为公司之前,它就一直试图进入中国市场。不过,在寄望于通过入股中国银联,而获得内地银行卡共享网络资源的愿景破灭后,Visa选取了以合资组建公司作为落地中国市场的次优选择。在这种背景下,带有中国银联和Visa双标志的“双币卡”诞生了。

  Visa在中国市场站住了脚,这并不意味着它分得了国内信用卡市场中的一杯羹。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就表示:“我们国内市场基本上被银联独家经营,这样的话,Visa在境内很难挣到钱”。

  Visa公布的材料显示,2005年它在中国投入的广告费用是2亿元。这一年Visa在中国的交易额为1200亿元人民币,利润大约是2亿元人民币,几乎与广告投入相等。

  对于此次Visa的行动,香港注册金融工程师赵志敏称,“Visa的真正目的是想逼迫中国境内支付渠道对中国银联以外的外国机构放开。”

  事实上,除了Visa在中国市场赚不到钱,近年中国银联在国际上的扩展步伐更显咄咄逼人。

  不对称的地位

  尼尔森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受益于中国市场的“独尊”地位,成立仅7年的中国银联击败了有40年历史的万事达,成为亚太地区第二大支付品牌,仅次于有50年历史的Visa。

  2009年,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自信地表示:“我的下一个目标不是国内,而是全球市场。”

  本刊记者了解到,中国银联海外扩张最大的卖点在于,免收任何货币结算费用,相比之下,Visa与万事达等国际卡组织则要求,每笔交易收取1%-2%的货币转换费。

  目前,中国银联国际受理网络已经延伸至境外90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基本满足中国人在到访国和地区进行商务、旅游、留学等支付需要。

  今年6月1日,中国银联再次扩大合作伙伴的范围——与英国最大的银行卡收单机构RBSWorldPay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宣布首次开通英国的银联卡商户受理业务,进一步丰富银联卡在英国的受理渠道。

  对中银联与Visa的矛盾,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如是说,“Visa在境内很难挣到钱,它只能把主要的盈利放到(双币)信用卡在境外的消费上,由于银联走向国际化后,如果境外刷卡有银联的网络,Visa在境外也就赚不到钱了,所以它势必会采取这样的措施,禁止挂有Visa标志的信用卡到境外通过银联的网络来刷卡。”

  《华尔街日报》则撰文称,Visa提出的境外消费双币卡必须走它的支付通道,这对中国银联的海外扩张是“沉重的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中银联国际网络不仅可以受理单标志银联卡,也可以受理“银联”、Visa等双标志“双币卡”。而目前Visa在全球提供结算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00多个。也就是说,新生的银联借助Visa的品牌知名度和完善的标准体系来为自己铺了路。

  本刊记者从资深银行卡专家聂俊峰处了解到,如果Visa实施此次对受单银行的要求,这对中国银联的国际化之路很不利:首先,中国银联的海外基础设施如网络铺设等仍然很薄弱;其次,中国银联与国外银行的合作关系很多是短期或暂时的。

  多输还是共赢

  Visa、中国银联相争,除了双方受损,对消费者也会额外增加1%-2%的费用。业内有评论指出,这也将损害Visa自身的利益。客户利益受损会带来VISA国际组织的持卡人流失,最终使其利益也受到损失。

  日前,Visa在回答媒体有关“Visa希望通过怎样的途径解决双方矛盾”时说,“Visa与中国银联在过去有着良好的合作,也期待着今后继续双方的合作。我们也期待有一天能够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参与中国内地银行卡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并同其他支付品牌展开公平的竞争。”这是否意味着Visa强硬的态度还有缓和的余地?

  中国银联与Visa的“互掐”对谁都没有好处。前者需要在全球扩展业务,也要参与国际品牌竞争,后者则希望在诱人的中国市场分得一杯羹。

  如何才能创造共赢的可能性呢?中国银联、Visa谁先走出一步?对此经济学者郭凯认为:为了保持市场的可竞争性,可以有序地让国外巨头建立国内渠道。就像鲍莫尔“可竞争市场理论”所刻画的那样,不需要重建一个新银联来参与竞争,因为扩大市场自由就可以造成新的压力。

上一篇 : 曾为陈小春推油 揭张柏芝风流情史             下一篇 : 暂无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