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行业资讯娱乐前沿陆川谈《盛宴》:我的电影青春期画上句号

陆川谈《盛宴》:我的电影青春期画上句号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6

浏览量:    

  三联生活周刊:那为什么还要纠结呢?

  陆川:我心里一直有个声音说这样拍是不行的,我要拍的是一个主流电影,要拍成《勇敢的心》、《辛德勒的名单》、《教父》那样的电影,必须要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可是,如果去拍那些具体的事,它们无法指向我最终要表达的意义。那些故事太精彩了,以至于一场“乌江自刎”就会让你忘了这个电影的意义,你全部会被项羽吸引过去,他的死就是英雄的、感人的,你不会再想到其他的意义层面的东西。所以,我只能从这些故事和关系中间找到最有兴趣的点来拍。其实,我心里是没有底的,我不知道这部电影上映,当普通观众、“90后”观众、女性观众面对它的时候会不会和我一样激动,这是我比较担心的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拍这个题材?

  陆川:当时拍完《南京!南京!》之后并没有选择这部片子,本来是要拍《英格力士》的,但那个本子一直没有通过。那时候正好星光国际找我来拍《鸿门宴》,作为男人我还是很想拍骑马打仗的戏的。因为我是编剧出身,所以我的习惯是拿到剧本之后先去看书,把《史记》里相关人物的列传、本纪都看了一遍,又翻了翻《资治通鉴》和一些专家写的分析类的书,包括李开元、陈景元这样的史学家的书。《鸿门宴》是完全按照反间计这样的套路来讲的一个故事,当然情节很紧凑,但这与我在看史书过程中感受到的那种冲动和兴奋相比就有些小了。而且我反观那些看过的书,其中最让我触目惊心的就是刘邦杀韩信。你想想,历史上赵构杀岳飞,崇祯杀袁崇焕……所以这是一个有规律性的典型案例。书上写处死韩信的罪名是:纠集家奴和街上的流窜犯夜袭皇宫,企图杀害太后和太子。当时告发这件事的是韩信的家奴,司马迁写到的家奴告发韩信的原因是他和韩信产生了矛盾,韩信要杀他,家奴逃跑连夜进宫告密韩信谋反。我们知道这样的常识,在法庭上,这样的证人提供的证据是不能采用的。司马迁很聪明,他把这个大前提写在最前面了,所以后面的东西是否可信完全由读者评定。当时我在写剧本,因为我的记忆力不是特别好,所以我编了一个年表。这个表的横轴是刘邦、项羽、韩信、吕雉、张良、萧何、嬴政,表格的纵轴是时间。也许这个表格对于电影的用处很小,但对于我了解这整个事情的帮助太大了。当我把这个表格列出来之后就会发现很多巧合,比如刘邦和韩信在薛城第一次相见,同一年他们俩一起投奔项羽,项羽给了刘邦五千兵,收了韩信做侍卫,这些我都拍在电影里了。还有一些非常触目惊心的事情,是要靠数据和时间来表现的。比如,项羽死后的第二天,韩信就被剥夺了军权,30万人的军队全都没有了,第二年就在云梦被逮捕了,原因是觉得他可能谋反。从第二年被逮捕,一直到刘邦死前半年,韩信都被软禁在京城里,一步未出过京城。所以,他不可能有很多家丁,不可能去夜袭王宫。我突然明白了,司马迁在《史记》里藏了一些事情,再加上和被称作“史学家的福尔摩斯”李开元教授的沟通谈话,我在这方面有了更深的体会。应该说,正是和李开元那次谈话之后,我决定放弃拍《鸿门宴》了,因为《鸿门宴》就是按照《史记》来拍的。鸿门宴这段历史,司马迁采访的是樊哙的后人,司马迁的女儿嫁给了樊哙的后人,所以鸿门宴里樊哙的角色会显得很重要。事实上,樊哙在历史上并没有特别显赫的军功,最大的功绩就是一直陪伴着刘邦,是他的乡党。以当时95%的文盲率来说,樊哙可能是一个文盲,但在《史记》里记载的樊哙说的那番话并不是一个文盲能说出口的,历史的记载是有偏差的。刘邦杀韩信这件事在我心里成了一个心结,因历史上发生了太多类似的事儿,我特别希望通过一部电影来讲刘邦杀韩信,这件事成了我拍这部电影的唯一动力。但这个动力又让我在拍电影的过程中特别迷茫,因为我不知道要怎么走才能走到那儿,才能讲清楚这个故事。

上一篇 : 曾为陈小春推油 揭张柏芝风流情史             下一篇 : 暂无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