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04-22
浏览量:
导语:十年内,开县父亲田学明连失一对儿女,最终,他选择了一种令人震惊的方式寄托哀思:将儿子存放在家中的冰柜中,一冻就是6年……
十年内,开县父亲田学明连失一对儿女,最终,他选择了一种令人震惊的方式寄托哀思:将儿子存放在家中的冰柜中,一冻就是6年。重庆晨报报道了这位父亲的故事(26日28、29版),引发了社会强烈反响,上百家门户网站进行了转载,截至下午5点,10万多网友留言或发表评论。
老汉冰柜藏子6年 多部门劝说无果
开县丰乐街道黄陵村,绵绵细雨笼罩着这个比邻县城的村落,居民们生活如旧,少与外界联系的黄陵村人不知道,此时,他们的邻居―――田学明一家,因为“冰冻儿子遗体寄托哀思”的惊人举动,已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6年来,黄陵村人对田家人的态度,在经历了排斥、劝解后,最终选择了尊重,大家小心翼翼地闭口不提这事,以免触碰到田学明和妻子的伤疤。不过,当人们昨日陆陆续续赶往田家时,还是引起了议论:“从上午开始,很多人去了田家,有村里和街道的干部,也有民政局的人,大家想试着做做工作。”村民刘纯玉说,他们希望说服田学明,早日让儿子入土为安。但大家得到的答案都一样:“老田不同意,他坚持把儿子遗体继续冻在冰柜里。”
尽管如此,村民们还是察觉到了田学明情绪的变化,“他也知道这样做不妥,但6年了,他已经习惯了这样静静地守着儿子,将孩子下葬,一时还难以接受。”
给予他更多关爱
“同样为人父母,我们理解这位父亲的行为,也尊重他对儿子的爱。”重庆晨报记者与黄陵村所属的丰乐街道民政办取得联系,工作人员表示,仍会继续劝说,希望田父尽量将儿子入土为安。“大家都觉得,这对于6年来一直沉浸在丧子伤痛中的田学明夫妇也是一种解脱,有助于他们回归正常的生活轨迹。”
开县民政局殡葬所表示,田学明所在的丰乐街道黄陵村4组属于火葬区,公民在火葬区死亡后,其家属或有关单位应及时通知殡仪馆或殡仪服务站接运遗体。对此,民政部门将继续劝导,尽早让孩子入土为安,“同时积极动员当地村民和街道,平时多给田学明关爱、帮扶,让他早日走出丧子阴影。”(大河网)
“丧子之痛”警示了什么
一名年迈老人将儿子的尸体,在冰柜中一藏就长达6年,在这份常人似乎无法理解的举动背后,有着他对儿子的深深的无法隔舍的爱,更有他对自己的人生未来的长久寄托与担忧。女儿已10年前去世,他还剩下唯一的一个儿子可以寄托亲情,而6年前儿子去世之后,他在亲情上已经“一无所有”老人“冰柜藏儿”的背后,有着老人对亲情失守和老来无依的巨大无奈与现实。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索和沉重的解读。
失子失独老人缺失的亲情 谁来弥补
并不排除以政府提供养老金的模式,正在兴盛和形成舆论市场,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是政府方面对类似的“失儿(独)”家庭在经济扶助扶持方面的进步。日前,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表示,民政部门今年将所掌握的彩票公益金的50%用于养老,下一步将统筹研究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可拿“三无”老人做参照,当前“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均由政府供养。政府“供养”失独老人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政府责任担当的体现,从中可以体察到政府方面对类似的老年人群体的关爱。但不可回避的是,经济或物质方面的帮助和保障,是远远弥补不了儿女后代亲情的缺失的。像上述“冰柜藏儿”的老年人家庭,家庭相对殷实,物质上保障养老是没有问题的,但原本可以来自于儿女的“慰藉”政府方面无论如何是提供不了的。
有人可能认为,对于“失独老人”可以走社区养老模式,让他们“抱团取暖”,让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陪护他们、为他们养老送终,日常多提供心理疏导咨询,帮他们摆脱心理阴影,志愿者可以像儿女们那样时时探望……然而,这些后续的代有补偿性的“亲情”举措,本质上并不是真正的“亲情”,最多只是一个“次优”和“无奈”的选择。这恰恰是时下“失独老人政策”最短缺和最无奈的成份。
如何解决“失独(儿)老人”可能不缺钱,但缺少“儿女亲情”现实问题,是未来养老政策尤其是“失独(儿)老人政策”研究和努力解决的方向。据有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009万人在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不用太久之后的中国,将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类似的“被迫”抱“冰柜儿子”寻求慰藉的老年人或是个别,但有类似心理历程、失去儿女后陷入情感无助深渊之中的老年人数量,可以预期的是不会是少数。政策的制定者不妨将“冰柜藏儿”的老人当成一个政策关注的“解剖点”,以此为契机深入研究如何解决失儿后老年人的心理亲情补偿问题,在必要的时候理应做出对弥补这些老年人亲情有利的政策调整。譬如计生政策方面,领养政策等等,都可能是未来的着眼点和方向。(河北新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上一篇 : 曾为陈小春推油 揭张柏芝风流情史 下一篇 : 暂无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