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中国人理财具有很浓烈的国情特色:相信自己多过相信专业机构;看重收益,相对轻视风险;从众化心理深厚,喜欢一窝蜂投资;赌性浓厚,爱把大部分鸡蛋往同一个篮子里放;大众理财的收益呈两极分化趋势,差距正在逐步拉大……这是“中产阶级理财第一刊”《金证券》最新推出的《中国式理财2013》白皮书披露的主要内容。
公信力缺失
九成民众不信理财机构
对国人来说,大部分还是愿意相信自己对于未来的判断,哪怕实践证明自己的判断十有八九是错误的,也不愿意把财富交给专业的机构打理。
《中国式理财2013》白皮书披露的调查数据显示,86.8%的民众喜欢自己打理财富。在有合适的理财产品时,做零散投资;没有合适理财产品时,则喜欢把钱存入银行(行情 专区)。只有13.2%的民众愿意把资产托付给专业机构或专业投资人士打理。
南京一位接受《金证券》调查的孙女士表示,“很多金融机构的员工推销各种各样理财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并没有真正把客户摆在上帝的位置上。产品是不是适合投资,有多大的风险,他们要么很少考虑,要么不愿意说清楚细节。一旦投资亏了钱,他们几乎不过问。”
部分金融机构人士坦承,在向客户推销产品时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这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机构看重短期逐利、轻视客户回报和长期竞争力培育的导向有很大关系。这恰恰是目前金融机构服务的弊端所在。《金证券》记者还了解到,在监管日益收紧的情况下,许多金融机构的基层客户经理即便对客户进行风险测试,迫于产品销售压力,也仍存在“走过场”、流于形式主义的现象。这无疑为后续可能的纠纷埋下隐患。
有金融业人士表示,专业理财机构的公信力危机从另一个侧面看,恰恰表明市场前景很广阔。金融机构今后的服务更应树立服务、共赢的理念。
收益预期高
存在“刚性兑付”认知误区
《中国式理财2013》白皮书透露,被调查的44.6%的民众,希望自己的财富年增长率在20%以上,39.5%的受访者希望财富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而只有16.9%的受访者希望自己的财富增长率能超过银行同期利率。相比较高的回报预期,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受访人群中只有11%的人表示能够承受超过20%-30%的亏损;13%的受访者表示,能够承受超过10%-20%的亏损;76%的受访人群表示,不能承受风险。
金融机构人士告诉《金证券》记者,理财客户首要关注因素就是产品的收益率,尤其是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越高,购买的欲望和购买的能力越强,相比之下不太关注风险。与之对应,金融机构对产品风险的揭示的确不够,往往三言两语、轻描淡写。
一家第三方理财机构人士透露,去年股市深跌导致民众理财的风险偏好发生变化,“大家都跌怕了”,这才有了去年固定收益类产品大放异彩的景象。但客观地说,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预期仍然存在错配,同时,对银行、信托等机构理财产品的风险认识程度远远不够,以为刚性兑付的神话不会打破。
楼市吸金强
跟风投机竟成理性选择
面对楼市、股市、商品、理财等多个投资领域,眼下公众有着怎样的资产配置偏好?
《金证券》记者发现,受访者中,有38.7%表示关注房产,25.3%关注信托,23.2%表示关注银行投资理财产品,5.2%关注股票,4.4%关注黄金(1452.10,5.90,0.41%)。此外,3.2%的受访者表示关注其他投资品种。
这一结果与不同投资市场的收益率高度相关。值得一提的是,民众对股票市场的关注度出乎意料得小,股市投资已经萎缩成“小众化”投资品种。
不过,民众对这些投资领域仍然抱怨不断。许多受访者表示,国内适合公众的投资品种目前还是太过于匮乏,一般老百姓能接触的无非房产、信托以及银行的理财产品等,但由于房产限购、信托门槛太高、股市风险太大、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太低,所以很难对财富投向进行满意的配置。
尤其是,很多投资领域还很不规范,系统性风险较大,让人很难敢于长期投入,短期投机反而成了最理性的选择。不少金融机构人士也对《金证券》表示,老百姓由于最看中赚钱效应,只要哪里有赚钱,就会一窝蜂地涌入跟风炒作。
上一篇 : 30亿元高铁市场或将掀起安防行业淘金热 下一篇 : 手动灌肠机 手动灌肠机好用吗?手动灌肠机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