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还有15天,国储棉就要停止抛售,这是‘断炊’呀,真没有办法生存了。”7月15日下午,一位要求匿名的棉企老板掰着手指数着国家将暂停储备棉抛售的时间表。颤动的双唇难掩内心的恐慌。
上个月2013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国家突然发布了7月31日起暂停储备棉抛售的消息。
这对于河南棉企来说,“就是屋漏偏逢连阴雨!”
据了解,河南棉纺企业95%的产品为纯棉纱。若储备棉停抛,就意味着掐断了河南棉企的原料供应。
不管国家以“转圈棉”为由停抛储备棉是否充分,河南棉企业在储备棉停抛中必将受到重击的事实不可避免。
全行业深陷危机之际,又遭遇计划管制的打击,河南棉企的生存之路何在?
作为“候鸟经济”的代表性产业纺织产业,在产业升级艰难的背景之下,“走出去”恐怕是选择方向之一。
紧急上书
河南13家重点棉企上书中纺协,要求停止执行国储棉7月31日暂停抛售的政策意见
国储棉停抛的消息,让河南省整个纺织行业企业成为“惊弓之鸟”。
“昨天,中纺协(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山东开会,讨论了河南棉企上书中纺协,要求国储棉不要停抛的事,只是没有答复。”7月15日,河南纺织行业协会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河南纺织行业协会作为河南省纺织行业企业代表,时刻关注着国储棉停抛,决策部门反馈意见的进展。
眼下,国储棉停抛,已成为全国纺织工业界最为炙热的话题。
据了解,在6月初召开的2013年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国家宣布了7月31日起,国储棉暂停向市场抛售的消息。
“这犹如屋漏偏逢连阴雨!本来企业就在半停产状态下挣扎,国家又要停止棉花原料供应,(企业)怎么活?”7月15日,上述匿名棉企老板有些激愤。他甚至吐出了“真的(国储棉)停抛了,我就把企业关掉”的话来。
河南棉企紧急行动。
“6月底,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了棉花供需形势分析座谈会,全省13家重点棉企老板与会,会上,棉企老板们联名签字,呼吁国家储备棉抛售不能停。”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新闻发言人李秀明告诉记者。
河南棉企何以如此急迫?这是因为国储棉停抛,河南棉企最为受伤。
在河南棉纺企业中,纯棉纺产品占据了其95%的份额,高度依赖国储棉的河南棉企对国储棉停抛的消息反应激烈自在情理之中。
据了解,13家重点棉企上书的签字意见,还同时上报给了河南省发改委与工信厅。然而,至今仍然没有反馈消息。知情人士说:“这不是省政府能力所及的事情。(签字意见)上报给相关部门只是希望引起政府的重视,并给予呼吁。”
棉企们焦急地等待决策问题的意见。郁闷的情绪也在河南棉企之间蔓延。
“我每天都打听有没有最新的消息,希望国储棉暂停抛售的事,政府能够听取棉企的声音,不要暂停。不过,政府做出了决策,不执行(停抛的政策)的可能性不大。”电话那头,一位刚入驻河南的棉企老板对记者的采访,语气里充满着无奈。
为保护棉农利益而建立的棉花收储制度,却成为制约国内棉企健康成长的“紧箍咒”
收储利弊
国家为何突然向市场停抛国储棉?上述棉企老板分析:“国家暂停储备棉抛售有一定原因,主要是怕一些人投机,这边低价买进抛储棉,那边又高价卖成收储棉,从中渔利,出现‘转圈棉’现象。”
但是,政府不能因噎废食。
毕竟,两年来,在行业深度危机中,河南纺织企业遭遇的打击最为沉重。眼下,河南纺织产业如若再度受到收储政策调整的牵制,可谓祸不单行。
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李书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河南纺织的特点是以棉纺织为主,2012年规模以上纺纱企业,生产纱线483.2万吨,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产值占全省纺织工业总产值的70%,纯棉纱占纱总产量的95%。因此,现行收储棉花政策调整对河南影响最大,纺织大省成了纺织重灾省。
“还有15天,国储棉就要停止抛售,这是‘断炊’呀,真没有办法生存了。”7月15日下午,一位要求匿名的棉企老板掰着手指数着国家将暂停储备棉抛售的时间表。颤动的双唇难掩内心的恐慌。
上个月2013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国家突然发布了7月31日起暂停储备棉抛售的消息。
这对于河南棉企来说,“就是屋漏偏逢连阴雨!”
据了解,河南棉纺企业95%的产品为纯棉纱。若储备棉停抛,就意味着掐断了河南棉企的原料供应。
不管国家以“转圈棉”为由停抛储备棉是否充分,河南棉企业在储备棉停抛中必将受到重击的事实不可避免。
全行业深陷危机之际,又遭遇计划管制的打击,河南棉企的生存之路何在?
作为“候鸟经济”的代表性产业纺织产业,在产业升级艰难的背景之下,“走出去”恐怕是选择方向之一。
紧急上书
河南13家重点棉企上书中纺协,要求停止执行国储棉7月31日暂停抛售的政策意见
国储棉停抛的消息,让河南省整个纺织行业企业成为“惊弓之鸟”。
“昨天,中纺协(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山东开会,讨论了河南棉企上书中纺协,要求国储棉不要停抛的事,只是没有答复。”7月15日,河南纺织行业协会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河南纺织行业协会作为河南省纺织行业企业代表,时刻关注着国储棉停抛,决策部门反馈意见的进展。
眼下,国储棉停抛,已成为全国纺织工业界最为炙热的话题。
据了解,在6月初召开的2013年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国家宣布了7月31日起,国储棉暂停向市场抛售的消息。
“这犹如屋漏偏逢连阴雨!本来企业就在半停产状态下挣扎,国家又要停止棉花原料供应,(企业)怎么活?”7月15日,上述匿名棉企老板有些激愤。他甚至吐出了“真的(国储棉)停抛了,我就把企业关掉”的话来。
河南棉企紧急行动。
“6月底,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了棉花供需形势分析座谈会,全省13家重点棉企老板与会,会上,棉企老板们联名签字,呼吁国家储备棉抛售不能停。”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新闻发言人李秀明告诉记者。
河南棉企何以如此急迫?这是因为国储棉停抛,河南棉企最为受伤。
在河南棉纺企业中,纯棉纺产品占据了其95%的份额,高度依赖国储棉的河南棉企对国储棉停抛的消息反应激烈自在情理之中。
据了解,13家重点棉企上书的签字意见,还同时上报给了河南省发改委与工信厅。然而,至今仍然没有反馈消息。知情人士说:“这不是省政府能力所及的事情。(签字意见)上报给相关部门只是希望引起政府的重视,并给予呼吁。”
棉企们焦急地等待决策问题的意见。郁闷的情绪也在河南棉企之间蔓延。
“我每天都打听有没有最新的消息,希望国储棉暂停抛售的事,政府能够听取棉企的声音,不要暂停。不过,政府做出了决策,不执行(停抛的政策)的可能性不大。”电话那头,一位刚入驻河南的棉企老板对记者的采访,语气里充满着无奈。
为保护棉农利益而建立的棉花收储制度,却成为制约国内棉企健康成长的“紧箍咒”
收储利弊
国家为何突然向市场停抛国储棉?上述棉企老板分析:“国家暂停储备棉抛售有一定原因,主要是怕一些人投机,这边低价买进抛储棉,那边又高价卖成收储棉,从中渔利,出现‘转圈棉’现象。”
但是,政府不能因噎废食。
毕竟,两年来,在行业深度危机中,河南纺织企业遭遇的打击最为沉重。眼下,河南纺织产业如若再度受到收储政策调整的牵制,可谓祸不单行。
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李书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河南纺织的特点是以棉纺织为主,2012年规模以上纺纱企业,生产纱线483.2万吨,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产值占全省纺织工业总产值的70%,纯棉纱占纱总产量的95%。因此,现行收储棉花政策调整对河南影响最大,纺织大省成了纺织重灾省。
应当理解,国家采取棉花收储制度是保护国内纺织产业的。比如,国家收储棉按20400元/吨,储备棉竞卖底价为19000元/吨(标准级),高收低抛,国家亏损保护国内纺织产业的意图明显。
据了解,国家每年拿出上千亿元进行棉花收储,垄断了市场棉花供应,致使纺织企业国储棉成为国内实力一般的棉企唯一的“粮草”来源。如果一旦国储棉停抛,那就切断了棉企的“粮草”供应,棉企陷入“无米之炊”的窘境难以避免。
公开消息显示,仅在河南,两年来的行业危机打击,已有40%以上一万锭以下的中小棉企因棉花价格高企,产能过剩而关闭。若再遭收储政策调整的打击,河南纺织产业危机重重。
“国内棉花价格高还不是关键问题,关键是棉价差,国内外的高价差会要了纺织业的命。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的纯棉40支以下的纱已无竞争力。”上述棉企老板介绍。
数据显示,从国外进口棉花要比国内棉花每吨低5000元。目前国内棉花每吨价格在20400元,也就是说,国内棉花价格要高出国外棉花价格四分之一。国家针对国外棉花的采购,又执行了配额制。由于绝大部分民企拿不到进口配额指标,只能购买国内棉花,生产的产品因价格高,无人问津,直接削弱了国内纺织产品的竞争力。
据介绍,放开棉花进口市场,事关中国棉花种植产业,政府非常慎重。打开棉花进口,国外棉花因巨大的价格优势,必将冲击国内市场,意味着种植效率低下的中国棉花产业将面临着生存危机。
而收储制度的建立也正是建立在保护棉农利益的角度执行的。从2010年9月到2011年8月,国际棉价经历了一轮大起大落。为确保棉农收益、增强市场信心,2011年9月,国家把以往在棉花主产区临时收储皮棉的措施常态化,建立了棉花临时收储制度。
可是,现在看,收储制度成为制约国内棉企健康成长的“紧箍咒”。
棉纺产业隐忧突显
处于棉纺价值链低端的河南纺织产业,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纺织产业是河南传统优势产业,至今仍然保持着产能规模全国第二的优势,不过,透过优势看隐忧,河南纺织产业亟待转型升级。
据介绍,河南纺织产业作为河南传统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产业传统优势就在棉纺织生产。因为棉纺织产业占据着全省纺织产业总产值的70%,纯棉纱产能又占着棉纺织产业的95%。
这一产业结构特征与河南作为种棉大省的传统优势有关。
“前几年,河南粮花种植面积就出现了大幅下滑的趋势,现在可以说,河南棉花种植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李秀明介绍。
这与目前的土地制度、棉花生产特征、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多重因素有关。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分析,棉花种植虫害严重、田间管理复杂,跌破粮棉比1:8(一市斤小麦价格与一市斤棉花之比,即按照这一比率,农民种植棉花的收成才划算)平衡有关,按管理成本计算现在粮棉比在1∶5左右,“没有人再愿意种植棉花了。”
知情人士介绍,现在政府正在酝酿出台棉花种植直补政策,每亩贴补将达100元左右,提高棉农种棉的积极性。
失去了传统原料供应优势的河南纺织企业,仍然在低端的棉纺领域布局,其竞争力低下自然不过了。
“应当说,即便是拥有规模优势的纺织企业,在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上,也没有主动而为。”河南纺织行业一位观察人士分析。
据他调研,河南纺织企业在行业形势好时,赚大钱,也没有看到行业危机,在产品结构升级上没有在“练内功,调结构,创新品,挖潜力,提效率”上下工夫。
“我们生产的大都是大路货,每吨棉纱才卖3万元,江苏一家国有企业的棉纱就能卖到每吨130多万元。这种差距可不是一两个等级。”
李秀明打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河南纺织产业好像一个中学生,长到1.85米,可是缺肌肉,他不需要长个了,规模不要再上了,关键是提高纺织产业的质量与品质,提高附加值才行。”
走出去或是出路
克服制度、技术、人力成本等要素配置障碍,走出去,或许是河南棉企寻求生存的一条道路
事实上,在生存已遭遇重大打击的条件之下,同质化、低端化生存的河南棉企走产品升级之路,理论上可行,实践上,棉企难有机会突破。
这与棉企生存环境有关。“现在整体行业深陷危机之中,小企业停产等待市场复苏,大中型企业大都在减产生存,哪里有钱来再投资?”
心有余而力不足。正成为河南棉企普遍的生存状态。
当然,河南也不是没有升级成功的案例。比如,许昌裕丰纺织有限公司其万锭用工人数仅仅有18人,是世界级的技术水平。但是,河南像这家企业的棉纺企业太少了。
那么,在内需不旺,外需受到东南亚国家低端产品冲击的纺织产业全球大背景之下,河南棉纺企业不能坐以待毙。“等待是一种生存,只是命运不在自己的手里。企业还是要主动寻找生存的机会。”
上述河南纺织产业观察人士认为,纺织产业作为“候鸟经济”的代表性产业,克服制度、技术与要素资源配置的生产障碍,“走出去,或许是一条值得思考的生存路径。”
事实上,近年来,产业转移而来河南的沿海纺织服装企业相当多,这正是产业转移的生动写照,那么,在外来产业资本的布局之下,河南本土棉纺企业如何生存?何不也学着沿海纺织企业“一路向西”布局呢?
上一篇 : 谷歌负责人谈移动商务:本地和移动相结合 下一篇 : 摇滚烧鸡炉 五排摇滚烤鸡炉和六排摇滚烤鸡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