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中华语言博大精深,一个成语就是一个典故。
近日,笔者重拾《中华成语故事》,“邯郸学步”典故尤为发人深省。该故事讲述了战国时一位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好看,于是便到邯郸去学怎么走路,等他学了后,非但没学会优美的步姿,反而忘记了自己以前是怎么走路的。该故事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了。
在我们身边,这种“邯郸学步”的现象比比皆是,以服装行业为例,近年来,如美邦、森马等品牌热衷于学习ZARA的“快时尚”模式;在企业精益管理方面以九牧王为榜样。学习之风可谓如痴如醉,几近疯狂。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本土服装企业热衷其效法,却很少有国内服装企业能学到“快时尚”这一精髓,反而越来越多的“快时尚”企业发现自己正为“快”所累,因“快”而变慢,甚至有的还没有“快”起来,就早早地在摇篮中夭折了。
其实人都容易犯一个毛病,那就是“红眼病”,企业也一样。有的企业看到行业巨头走多品牌路线过得如此滋润,心里很是妒羡,还不服气。于是乎一哄而上,梦想一夜之间成为“行业巨头”,殊不知,到头来却落得消化不良被不明不白地撑死。
模仿并不是坏事,关键看你怎么模仿,又能从模仿的过程中学到些什么。人来到这个地球上,都经历过模仿成长的过程,牙牙学语就是模仿大人说话,蹒跚学步也是在模仿后才学会走。对于创业初期的企业也是一样,模仿不失为好的起步,可以通过模仿吸取成功企业的优秀经验,为今后的开拓创新和做大做强积累能力。
模仿是有高低之分的。好的模仿可以帮助企业借力打开市场,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有的企业生硬地模仿别人的长处,学不到家,反倒把自己原来的长处也丢掉了,整一个“邯郸学步”,让企业日渐丧失锐意创新的能力。
笔者建议,企业千万不要在模仿中迷失自己,模仿是学习,但在模仿的时候必须思考怎样学到精髓。在这里,苹果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苹果的赢利秘诀是“创”而不“造”,创新不停歇,但生产线全部外包,而我们很多热衷于模仿的企业恰好是“造”而不“创”。所以企业还必须自身结合实际,走符合自己实情的“特色之路”。
上一篇 : 曾为陈小春推油 揭张柏芝风流情史 下一篇 : 暂无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