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成功励志励志故事西洋集团周福仁:两架马车拉出创业坦途

西洋集团周福仁:两架马车拉出创业坦途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8

浏览量:    

核心提示:  据一位同样来自于海城的报社同仁透露,周福仁在当地是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人人都知道有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白手起家,

  据一位同样来自于海城的报社同仁透露,周福仁在当地是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人人都知道有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白手起家,创办了令人刮目的全国百强的大型企业——西洋集团。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辽宁首富,一个穷乡僻壤的村队长成为中国肥业巨人,不得不让人为周福仁所创造的奇迹折服。

  1957年,周福仁生于辽宁省海城市西洋村,这是个位于辽宁省海城市西南方向20多公里的小山村,他家里有兄弟姊妹五个。在周福仁13岁那年,父亲撇下母亲和他们兄弟姊妹五个,早早地走了。父亲的离去,使得本就艰辛的日子更是度日如年。

  周福仁说他记得最清楚的是,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他作为家里的长子,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每天早晨要打上一担柴才能上学,放学回家也要割草喂猪。即便是这样,家里的几口人还是过着三餐不继的生活,多数的情况下要靠亲戚的救济,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靠别人的救济,就难免要看别人的脸色,偏偏周福仁从小就是个倔强的孩子,非常爱面子。据说,当时为了能不看别人的脸色,他不惜拒绝接受亲戚的帮助。这样的日子过了差不多五六年之后才有所改变,这成为埋在周福仁童年生活当中最大的阴影。

  周福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毫不避讳地承认,他小时候想得最多的问题,不单单是如何能够解决吃饱穿暖的问题,而是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很多钱,因为他觉得,没有钱就得不到别人起码的尊重,没有钱就更谈不上有任何社会地位。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当时就向妈妈保证,长大以后一定让家里人过上富裕的日子。

  白手起家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用在周福仁的身上再合适不过。

  二十出头的周福仁已经显现出了不同于常人的领导才能。他不仅是家里人的主心骨,村里有个什么大事小情,村里人也都会听取他的意见。当时村里30岁左右的男人基本都轮流当了一次生产队长,但没有一个人能够稳坐“钓鱼台”,原因很简单,这些人终究没能让村里人摆脱穷困潦倒的生活。

  不得已之下,当时只有20岁的毛头小子周福仁,在大家的期盼下走马上任了。据说,这在他们村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因为多数人对于一个刚满20岁的毛头小伙子能否担此重任,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

  据周福仁回忆,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跟村里人交代清楚,既然选他做生产队长,就一定要给予他充分的信任。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周福仁说一不二的性格开始显露出来。用周福仁自己的话说,“就是不这样不行,因为整个村子70余户人的温饱,全都寄希望于他一个人的身上。因此,作出什么决定的时候,不容许他瞻前顾后的。”他说原来的几任生产队长,就是做什么事情总是犹豫不决,所以最后什么事情都没干成。

  在得到了村里人的充分信任之后,周福仁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开始根据村里当时的现状来制定计划。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村里仅有的两辆马车和两辆牛车都被周福仁派上了用场,在农闲的时候,他就召集一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去外村拉脚。就这样,一年的时间下来,村里的人均收入从原来的60多元一下子翻了番,涨到120多元,周福仁也因此在村里树立了威望。

  如果周福仁就这么带领乡亲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干下去,虽然不会让乡亲们大富大贵,但起码也能温饱不愁,但偏偏周福仁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

  对于这一点,周福仁自己也承认,他说自己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否则企业也不会做到今日的规模。也正是凭借着这种不安分的心,周福仁在基本解决了村里人的吃饱穿暖问题之后,又开始计划下一个目标。

  首战告捷

  村里原来的马车牛车,很快换成了汽车。有了更先进的交通工具后,周福仁就开始带领十几个人,到辽河油田去烧“苦头瓦”赚钱。“苦头瓦”就是提炼油田的落地油,这绝对是又脏又累的苦差事,但周福仁还是熬了近三年的时间。也正是这三年的时间,周福仁积攒下了第一笔资金,而此时的西洋村已经不是原来那个贫穷落后的村子,在周福仁的带领下,西洋村人均收入超过3000元,一跃成为辽宁省第一个人均收入超千元的村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绝对不算是个小数目,昔日贫穷的小山沟,变成了东北最富的“关东第一村”。

  从最初的干农活、拉脚,到烧“苦头瓦”……用周福仁的话说,基本都是“小打小闹”。他当时心里清楚得很,这样做下去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大出息。基于这样的考虑,脑袋开窍后的他当即拍板决定,要利用自己所处地区的地域优势来做点什么,于是就连同村里人搞起了耐火材料,没想到,竟然一发不可收。

  周福仁身处的辽宁海城,具有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当地的菱镁矿不但储量大(根据统计,海城菱镁矿储量占全世界总储量的近70%),而且也是全球最优质的,国际市场对产自那里的镁砂需求与日俱增。据说,当时在海城开镁矿、烧镁砂的有上百家,很多人都因此发了家。

  跟别人相比,周福仁不过是后来者,没有人认为周福仁能干出什么名堂来。在起步阶段,周福仁和别人一样,做不能出口的低档镁砂,也赚了些钱。但是,心比天大的周福仁怎能满足于此,后来他选定做出口的中档镁砂。就这样,没过多久,全村家家户户都用自己家门口的菱镁矿烧成的镁砂,建起了石棉瓦的新房。

  基于市场广阔,周福仁出面承包了大队的两座窑,开始自己烧镁砂卖,从此也开始了周福仁人生中第一次简单却又完整的产业链运作。为了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客户,周福仁做事果断的个性再次显露出来,竟然一口气建了七座窑。也正因为他的大胆,使得他自己厂子烧的镁砂远近闻名,不仅在东北地区,甚至浙江、四川、福建等地的石棉瓦厂用的全是他的镁砂。1982年,他在广州租了个仓库,成立了销售分部,同年又将生意做到了贵阳,成立了生产分厂。

  不到两年的时间,周福仁就做到了全国最大的镁砂供应商。周福仁不无炫耀地告诉记者:“那架势,收都收不住。”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周福仁积累的资本已超过100万元。周福仁的大胆和气魄,很快就让他成为当地的明星,年仅30岁的周福仁首次当选为辽宁省人大代表。

  从这一刻开始,他的创业之路就一路绿灯,顺风顺水了。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市场不相信眼泪,只钟情进取”成为周福仁每次给员工讲话时必说的。

  相马“伯乐”

  也许是自己有着独特的创业经历,使得周福仁的身上具有着诸多民营企业家身上都有的一种特质——那就是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却渴望成功,喜欢大权独揽,甚至有些独断专行,基本不在乎外人对自己的评价。用周福仁自己的话说,他跟公司高层之间,不是少数服从多数,而是下级必须服从上级。

  周福仁承认,在西洋集团内部,多数时候都不很民主,因为大家基本都在以他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他拍板的事情基本没人能改变。他说,“这样没什么不好,如果是对的就要服从”。

  原本以为员工对于他这种坚决不在公司内部搞民主的执拗会有所抱怨,但是,几位跟随周福仁多年的部下在私底下面对询问时告诉记者,“生活中的周福仁是个毫无性格可言的人,从不斤斤计较。但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员工没有理解他的意图,他凶起来也蛮吓人的。不过,周总是伯乐,我们都是千里马”。他们说,周福仁总是能把每个员工的潜力发挥到最佳。

  周福仁就是这样一个时而专横甚至还有些跋扈,时而又不拘小节,笑容可掬,不时还来点小幽默的性情中人。已经五十几岁了的人了,说起当年全村三四十个适龄光棍因为穷而找不到对象,不得不愁眉苦脸地满街晃荡,而他自己却因为具有聪明才智交上了女朋友,整天意气风发的往事,还是会有点小得意。

  自己的企业发展得顺风顺水了,农民出身的周福仁并没有忘本。多年以来,他始终坚持做慈善。在2006年胡润发布的中国慈善家排行榜中,周福仁排名第49位,向社会捐赠的资金总额已经达到1510万元。

  作者:本报记者敖晓波

上一篇 : 海外市场不断萎缩 中国光伏前景未明             下一篇 : 酸奶机 如何用酸奶机做好喝的酸奶?酸奶机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