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奈何为一点小钱愤愤不平?
一家颇有名气的国际公司,为了鼓励内部员工在职MBA求学成才,公司既提供了必要的学费,又制定了学成后回公司的新工资标准,这在当时受到了积极的反应。若干年后,由于人才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公司将原定的工资标准作了适当的调低。
结果,后来学成归来的与前面学成归来的员工的收入标准形成了一个差异。那些后来的学成的员工心里牢骚满腹,一直耿耿于怀,而对公司已经在他们身上花了较为昂贵的学费,反倒麻木不仁了。
不难想像,公司对后来学成员工投资明显产生了负效应。
其实,员工对自己收入的满意度往往取决于自我比较,也就是说有个比较效应在起作用。譬如与自己过去比较,与同行比较,与同事比较等等,特别是与同事之间的比较。他们往往会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差异而愤愤不平。
这种差异感一旦建立在公正的基础上,自然而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假如建立在上级个人好恶或者政策基准本身不恰当的基础上,就会产生负效应,即使加了再多薪水,也是没有意义的。
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巧妙地用好差异性的杠杆,避免有失公正的差异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应该是激活原动力的要素之二。
降薪:油水要慢慢地挤
记得前苏联有位著名经济学家说过,“人们的经济收入具有不可逆向性。”在公司里,如果公司改变分配政策,降低员工收入,往往就会导致消极对抗行为,有的干脆离职而去。
当市场需求旺盛,产品利润空间颇大,公司往往实施了高额佣金制,意在刺激销售人员在那个阶段的能动性。当市场需求出现回落趋向,价差空间迅速变窄时,公司如果依然保持原来的高佣金制,是不行了。
这个时候,公司就处在一个两难境地:若要降低佣金额度,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就会大受挫伤;如果不降低,公司就难于承受市场成本的压力。在两者必选其一的情况下,公司万不得已,往往只能选后者。
上一篇 : 煤矿区防爆监控设备的设计安装与施工
下一篇 : 榨汁机 榨汁机用前消毒果汁易成细菌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