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企业管理团队管理“无为而治”,何以可能?

“无为而治”,何以可能?

  来源:全球五金网  发布时间:11-19

浏览量:    

核心提示:  有为而治与无为而治之间,就纵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角度而言,前者意味着上层有为而下层无为,后者意味着下层有为而上层无

  “有为而治”与“无为而治”之间,就纵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角度而言,前者意味着上层有为而下层无为,后者意味着下层有为而上层无为。直白点说,“有为而治”就是管理者越管越多/越来越严厉,“无为而治”意味着越管越少/甚至放任不管。

  事实上,之前工业组织假设“被管理者”天生会偷懒,必须采取约束与控制达成组织目标,才会有了越来越严厉的所谓“有为而治”。福特汽车公司曾有句名言,“我们雇的是一双手,怎么来了一个人”,它的言外之意,工业企业不仅不考虑个体作为人的需求,并且假设大多数人天生会偷懒,才有了管理者竭尽所能控制监督被管理者。事实上,作为个体身上的善与恶,并非界限分明非黑即白、而是每一个个体身上的一体两面,并且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天性中善良的一面被激发出来,那么,天生会懒惰的一面自然就会被遏制。因此,作为一个企业组织,只有当上层无为而下层有为,才有可能留出足够的个体自由创造空间,触发被管理者基于良知的自我管理,带来另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管理局面。

  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任何一个组织都存在着A与B两面管理,A面假设人是天生偷懒的,管理者必须使用规章以及绩效考核约束它们也就是“有为而治”;相反,B面则是假设任何人哪怕十恶不赦的歹徒,也有善良勤劳的积极主动工作的一面,你让下属成为英雄,你就是英雄中的英雄,也就是“无为而治”。因此,一个企业组织究竟“有为而治”还是“无为而治”,本质上来自我们对于被管理者的人性假设:如果假设人天生偷懒,就会“有为而治”越来越严厉;相反,如果假设人性善良,就会“无为而治”自由发挥聪明才智。事实上,组织犹如一间空房子,权力空间有限,管理者权利多一点,被管理者权利就会少一点,反之亦然。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为而治与无为而治,其实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一场权利的博弈。因此,只有管理者只有学会偷懒,让出一部分权利空间,被管理者才会自我管理。

  “无为而治”,何来绩效?

  虽然工业时代“有为而治”命令式管理已经成为历史,但是,许多人并不相信“无为而治”能够带来组织绩效,甚至有人担心没有了控制与监督,人天生偷懒一面会被无限放大。

  那么,一个企业“无为而治”,能够带来组织绩效吗?海底捞员工绩效之高,你不会没听说过吧?你等餐的时候,提供免费美甲,免费擦鞋,免费手机充电。厕所很多免费服务,比如刷牙,补妆。吃饭时送头发皮筋、套袖、围裙、手机套、热毛巾。价钱公道分量足,还能点半分菜,没吃没动的还可以退。这些免费的贴心的服务还是容易模仿的,可有些东西真的不容易模仿。小孩子不吃火锅要吃混沌。服务员就去外面买来混沌送给小孩吃。有一家人带着残疾孩子来吃饭。服务员看着家长边刷火锅边喂孩子忙不过来,就主动帮他们喂孩子。餐后,家长一定要让服务员去家里做客。最夸张的说法是,顾客在海底捞吃火锅随口说了句心愿,居然就在海底捞店员的帮助下梦想成真了,结论就是“人类都无法阻止海底捞了”。

  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海底捞没有绩效考核!不设量化的绩效考核、但却创造出了令人羡慕的组织高绩效,这本身就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那么,它是怎样做到的哪?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海底捞是一家非制造型的服务类企业,它的员工与员工之间,并不存在上下道工序间无缝衔接,换言之,它的员工与顾客打交道、而不是与员工打交道。事实上,当员工与顾客打交道时,什么样刁钻古怪的问题都有可能发生。这时候,条条框框反而成为了累赘多余。譬如,服务员看着家长刷火锅边喂孩子忙不过来,就主动帮他们喂孩子,这种事情,只有在不设绩效的组织中才会发生;因为没有哪一家企业会将服务员帮忙喂孩子,写进组织绩效考核的条款规章中。组织不设条条框框的限制,反而给员工主动性留出创造空间。

  海底捞不设绩效考核、但却创造出了令人羡慕的高绩效,只能有一种解释:没有了绩效考核的约束与限制,反而让海底捞员工基于良知的“自管理”发挥到了极致。

  如果一个服务员基于良知的“自管理”能够启动,并不需要告诉她怎样做顾客才会满意,只需她像对待家人一样贴心服务就足够了,此时,绩效考核不仅多余而且成为了累赘。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每一个个体身上都蕴含着两种力量,一种是来自他人强迫式命令的 “他管理”;另一种是个人自觉自发的“自管理”。前者是工业时代的体力劳动者的管理法宝,后者是服务时代个体决定组织成就的管理逻辑。我们之所以期待着个体价值的凸现,并不是出于解放人性的人道主义精神,而是顾客的服务时代,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顾客满意决定了企业效益。只有直接与顾客打交道的服务员,才知道怎样做顾客才会满意。企业管理逻辑也被彻底颠覆:员工独立自主空间越大,顾客的满意度就会越高。

  相比之下,典型工业时代的制造型企业组织,都是流水线式的流程型企业。事实上,长期以来,工业组织强制性地压迫员工个体的服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工业组织存在着上一道与下一道工序无缝衔接,个体只需要服从按部就班地工作就足够了,个体甚至连无私奉献都成为了多余。任何个体创造发挥或是创新活动,非但不具备任何贡献性的意义,反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破坏性活动。它也直接导致了“组织压迫个体有理”的管理命题。所以美国社会学家威廉·怀特才会得出一个令人惊异的结论:组织才是一切,而个体什么都不是。组织绩效好像方方正正的棋盘,个体按部就班而不得越雷池半步,但在真实的企业组织管理中,顾客很少按照企业绩效事先设置的方式行动。由此,组织绩效考核的狭隘性可见一斑。

[NT:PAGE]

  因此,传统工业组织与服务类组织,管理模式恰好相反:前者“有为而治”,他管理为主/自管理为辅,来不得半点所谓人性解放;后者“无为而治”,自管理为主/他管理为辅,员工独立自主空间越大,员工的个人绩效越高。

  《麦当劳梦魇—社会的麦当劳化》作为一本着名美国畅销书,深刻批判了麦当劳非人性化的可复制性、标准化以及流水线的商业模式带给整个社会的危害。麦当劳员工成了流水线上的零件,长期枯燥的工作对人们产生异化作用,人们被迫压抑自己的情感和人性。这让人想起了卓别林演的电影《摩登时代》,里面的主人公因为长期在流水线上工作而导致精神失常。曾经发生的富士康员工连环跳事件,其实就是非人性化在现实中酿成的悲剧。作者在书中警示我们,麦当劳化的过度发展,势必会造成这样的非人性化的理性世界,屈服于社会机器对效率的追逐。我们在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更应该时刻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因此,对于社会麦当劳化,我们需要保持警惕。

  显然,麦当劳作为美国工业化快餐产物,并不理解中国海底捞“无为而治”,如何不设绩效考核、却做到了贴心服务。事实上,麦当劳化的不恰当之处,在于它将工业组织管理模式带入了非工业的服务业。我们知道,作为工业企业员工与机器打交道而看不见顾客,而服务业则恰好相反,员工是与顾客打交道、而不是与机器打交道。当我们与机器打交道时,情感/人性等等词语显得多余;但当我们与顾客打交道时,标准化的绩效数字就成为了冷冰冰的面孔。这时候,服务业的“无为而治”就开始登场了:既然我们无法规定服务员如何微笑、如何表达情感、甚至连顾客怎样算是满意都不知道……,那么,好吧,一切都交给服务员自主决策处理,前提是:只要顾客满意就好,哪怕服务员服务质量在管理者看来很恶劣。

  “无为而治”,信任比监督更有效

  “无为而治”对于管理者而言,从“管”到“不管”,并非放任不管或管不过来,它的本质是将一部分权利从管理者转向了被管理者,通过授权让被管理者“自我管理”。

  事实上,业绩的前提是授权,授权的前提是信任。哈佛商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信任总是影响两个结果,即效率和成本。事实上,当信任上升时,效率上升而成本下降;相反,当信任下降时,效率下降而成本上升。《第五代管理》作者查尔斯·M·萨维奇认为,怀疑和不信任是公司真正的成本之源,它们不是生产成本、却会影响生产成本;它们不是科研成本、却会窒息科研的进步;它们不是营销成本、却会使市场开拓成本大大增加;它们不是管理成本、却会因内讧而使管理成本加重。我们很容易就发现一个生活常识:当一个人受到尊重和信任时,主动性最大/积极性最高。相反,如果对员工不信任,就会成为管理中最大的成本。

  海底捞的老板张勇对下属的授权可谓是“大胆”的。在海底捞,副总、财务总监和大区经理有100万元以下开支的签字权,大宗采购部长、工程部长和小区经理有30万元的审批权,店长则有3万元以下的签字权。而对于海底捞的一线员工来说,他们也同样有着比同行大得多的权力,那就是免单权,他们只要认为有必要,就可以给顾客免费送一些菜,甚至有权免掉一餐的费用。要知道,海底捞员工的这些权力在其他餐厅,起码要经理才会拥有。海底捞老板张勇对部下的“轻信”和授权,可以说发挥到了极致:为北京开店辛苦挣来的300万现金被骗子轻易骗走而不责怪和处罚员工并能安之若素,只对100万元以上的费用才签字,就这两条就是很多比海底捞规模大若干倍的大企业老板做不到,也永远不可能做到的。市场经济最大的交易成本就是由信任引发的成本,不管是对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都是如此。

  对此,张勇是这样解释的,“如果亲姐妹代你去买菜,你还会派人跟着监督吗?”。因此,海底捞信任员工的本质,其实来自假设员工“性本善”。事实上,善之花果实甜蜜且幸福。

  首先,信任让海底捞员工成为了自管理决策高手。毫不夸张的说,海底捞的普通员工,个个都是“自我决策”的高手。换言之,海底捞员工绩效如此之高,都可以理解为个体自管理决策的结果。譬如,小孩子不吃火锅要吃混沌。服务员就去外面买来混沌送给小孩吃,这是“擅自做主”……;一家人带着残疾孩子来吃饭。服务员看着家长边刷火锅边喂孩子忙不过来,就主动帮他们喂孩子,这同样是“自作主张”……。而这一切,都是来自海底捞允许普通员工擅自做主。因此,资金财务意义上的授权,其实只具有象征意义而比财务授权更重要的,在于它在员工中传递了这样一种理念:连免餐都能够都可以做主,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自己做主的哪?前提是:个体每一次独立自主的决策,都是为了海底捞的顾客着想。

  其次,信任让海底捞员工有了幸福感与归属感。有人问张勇:“海底捞员工为什么就能被训练成这样的态度呢?”他摆摆手说:“这首先是由内而外激发出来的,不仅仅是靠训练的。张勇反复强调“把人当人对待”。事实上,人生来就是群居的动物,当员工相互关爱相互尊重,属于一个组织的个体感到无比荣耀时,美妙的幸福就降临了。我们需要生活在人群中,工作中遇到的同事和我们在一天中共处的时间最多,对情绪影响最大。你去一家餐馆,观察一下服务员之间是如何相处的,你就知道这家餐馆的管理水平怎么样。在很多地方,送菜员端菜上来时若服务员迟迟不接他就会骂人。在这里,送菜员有耐心,负责上菜的服务员若一时腾不出手,接菜迟了会真诚向送菜员道歉,你就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那份美妙的温情。

  因此,海底捞假设员工“性本善”,善之花带来信任并且传递正能量,相反,传统工业组织假设人天生偷懒“性本恶”,恶之花带来组织监督与控制,以及紧张的人际关系。

  事实上,传统工业组织控制监督人、而不是信任人,有着特定的工业企业管理逻辑:传统工业组织是在管理“一双手”、而不是管理一个人。如果一双手没有了监督与控制,不仅损害产品质量而且破坏组织效率,当然,人的大脑指挥人的一双手,试图控制一双手时,也就控制了人的大脑----这也是传统工业组织付出的管理代价:消灭了人的思想与个性换来的只是统一标准化的产品,失去的是员工的个性化服务。如果海底捞员工也是遵循统一标准化服务,服务员买来混沌送给小孩吃个性化服务也就不见了踪影。事实上,海底捞员工的个性化服务,成就了海底捞的商业传奇。这也是海底捞难以模仿或复制的原因:标准可以复制,个性很难模仿。人的个性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尊重人的个性就是遵循“天道”。

  因此,“无为”即“道为”,以道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就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意思。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好比煎小鱼一样,不能常常去搅动它而是依据客观规律,在适当时间、适当地点、以适当方式顺其规律促使其变化而已。其一、管得少才是管得好。管理实际上是对人的一种管控活动,最高境界是少控制或不控制。如果管理部下时“天天搅动小鱼”,就不是一种好的管理方法。其二: 管得少不是不管,而是管理者要抓住管理的关键。这个关键是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做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不越权管理、不越级管理。要求企业管理者透过复杂的表面现象,洞察问题的本质化繁为简,管理才会简单化。其三:管得少又管得好,关键在于建章立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减少例外事件,从而做到“闲”而有效。

  最后,记住这个结论:传统工业组织有为而治,员工“他管理”为主;服务类组织无为而治,员工“自管理”为主,这个管理逻辑或次序不能颠倒。  

上一篇 : 煤矿区防爆监控设备的设计安装与施工             下一篇 : 榨汁机 榨汁机用前消毒果汁易成细菌温床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