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据最新统计 ,青岛石油管道爆炸事故已造成55人死亡,失踪9人,受伤166人。此次爆炸事件因管道泄漏引起,具体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25日上午,国务院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组全体会议在青岛召开。安监总局已经定性青岛石油管道爆炸事故为重大责任事故。据悉,警方已控制11.22东黄输油管线泄漏爆炸事故中石化相关人员七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人员二人。
此次爆炸事故损失惨重,影响深远,更是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是,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对输油管道疏于管理,造成原油泄漏;泄漏后的应急处置不当,未按规定采取设置警戒区、封闭道路、通知疏散人员等预防性措施。事后追究事故的原因不可缺少,但是事故之前的预防工作以及施工安全的保证更需要重视。
对此事故,社会各界对事故原因进行了追究和探寻,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组长安监总局局长连发15问追责:为什么会发生泄露?泄露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什么?管理上的原因又是什么?为什么泄露的原油会进入市政排水涵道?是规划的问题还是设计的问题?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是管理上的问题?是企业的问题还是政府的问题?都必须要查清楚。为什么泄露以后没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为什么不警戒?为什么不封路?为什么不疏散群众?为什么不通知群众?为什么引起爆炸?爆炸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都要查明原因。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张建文教授称,此次事件中,原油泄漏7小时后发生爆燃,处理过程中重视力度不够可能是原因之一。
中华环保联合会环保标准专业委员会理事龚岩教授认为,此次青岛黄岛区石油管道爆炸会给当地带来持续影响。首先,爆炸后产生的雾霾将不断扩散并影响周围群众的生活;其次,原油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有机挥发物,有些气体甚至是无色无味的,相当于大量的汽车尾气集中排放;此外,大部分未燃烧的原油将会对当地产生持续性的污染。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也通过微博发表声明:调查发现,中石化于6月、10月分别举行过管道泄漏应急演练及全国安全大检查,但悲剧依然发生。人们需一个真诚负责的交待。
专家介绍,国际上管网建设一直有“先来后到”的原则,如果输油管线是建设在先,那么后续的城市管网系统就应该避开,但是根据这次事故后的媒体报道,显然当地的地下管网建设是混乱的。
在巨大的伤亡面前,多少事后的反思都显得姗姗来迟,事件更暴露出两个问题。一、中石化系统从总到地方缺乏信息传递渠道、缺乏舆情联动应对机制。二、地方政府应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联动响应滞后。
事故原因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目前舆论质疑最集中的,是所谓“7小时疑问”。据报道,22日凌晨2时40分输油管线破裂,造成原油泄漏并随雨水涵道入海。雨水涵道和输油管线抢修作业现场相继发生爆燃,已是10时30分左右。在这7个多小时内,除了关闭输油管线、抢修有关线路,企业有没有按规定及时上报?相关部门有没有启动疏散或者提醒沿线居民的程序?相关责任方有没有第一时间通知海事部门可能导致的污染危险?涉事企业的危机管理方案对风险的评估是否与发展相符……这些问题,无疑都需要相关责任方据实回答、认真反思、引以为戒。
地下石油管线与地上高楼大厦近在咫尺,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副产品。当年铺设输油管线的“荒郊野外”,如今已变成繁华市区。随着市政管网越建越密、废水明渠被加盖上水泥路面,随着居民密度一天天增加、化工厂在临近地带拔地而起,输油管线所承受的安全压力也与日俱增。
可惜的是,这些安全隐患,无论在相关地方和部门,还是在附近居民那里,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媒体报道称,尽管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前几年启动了改线工程,对输油管线进行改线,然而工程未告完结,特大事故就骤然而来。这样的悲剧,既是对输油管线整治工作的催促,也是对城市中心安全生产工作的警示。
这是踏上现代化之路的中国不能不正视的问题。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人口会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高密度集中;另一方面,为了满足人民舒适便利的生活需要,城市不得不维持复杂的支持系统。两种要求在同一块狭窄的空间中纠缠生长,现代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压力自然越来越大。
缓解这种压力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安全生产和危机处置工作放到事故之前。人命关天,安全管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和企业治理水平的最重要标准之一。安全是发展的生命线,实现高标准的安全生产,既要靠企业自身,也需要企业与政府部门通力合作,与城市居民坦诚相对,公开各种危险指数和防范提示,把安全工作置于透明的玻璃瓶子中,把危险扼杀于萌芽之中。
而要杜绝这样的情形再现,从技术层面看,包括石化企业须对全国包括输油管在内的所有设备进行安全排查,对不合理的日常管理举措重新修改,落实责任到人,重新梳理安全保障思路、重整责任格局。此外,对于石化企业事故,无论大小,建议其他职能部门主动介入,通过客观独立的调查,还原事故真相,提出治本之策,这也是国际通行准则。
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如何不让灾难卷土重来?如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这是企业以及国家立足于保障人民的人身安全的基础上要积极实践的问题。每一起事故,都应成为仔细解剖的麻雀,通过外部调查及问责,查清责任,找出企业自我监管,以及政府监管机制的症结所在,这样的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保障重化工业的安全,保护公众的生命财产不受威胁。
然而,除了事故之后的深刻分析,事前的防范更为重要,怎样将一切危险防范于未然,杜绝和降低这种灾害对人们生活及生命的影响,而不是一味的希望等到事故发生后再从中吸取教训,这样得来的经验和代价就太昂贵和不值得了,这样就需要企业和人们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国家设立和确立健全及严格的审核标准,从源头上确保万无一失。
上一篇 : 煤矿区防爆监控设备的设计安装与施工 下一篇 : 榨汁机 榨汁机用前消毒果汁易成细菌温床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