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全球五金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买100平方米的钢结构住宅比普通的钢筋混凝土住宅,最多可多出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只要把这个观念传递给业主,业主肯定会踊跃选择钢结构住宅。”11月22日,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萧钢构”)上市10周年活动时,该公司总工程师方鸿强为小业主算起了一笔钢结构住宅的“经济账”。
之所以算这笔账,是因为我国自2003年推行钢结构住宅至今的10年间,国内钢结构建筑占整个建筑比例不到5%,甚至有专家指出真正称得上钢结构住宅的比例仅1%,与国外发达国家50%以上的占比相比相差甚远。
阻力重重
业内专家介绍,钢结构住宅比传统建筑能更好地满足建筑上大开间灵活分隔的要求,并可通过减少柱的截面面积和使用轻质墙板,提高面积使用率,户内有效使用面积可提高约6%。
然而,尽管钢结构住宅优势明显,其在应用推广中阻力重重。
其中原因之一是,房地产商作为钢结构住宅应用主体,对钢结构并不十分感兴趣,业内尝鲜钢结构住宅的地产企业极为少见。“我们与万科、万达、绿城等众多地产公司也有接洽,但未实现实质性合作。”方鸿强遗憾地说。
“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用钢要求更高,用量更大,直接成本无疑要增加,在总体经济性不明显的前提下,我们会慎重考虑是否选择钢结构。”深圳某上市地产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
与地产公司接洽过的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表示;开发商面对钢结构是矛盾的:一方面明知钢结构具有轻、快、好、省的优势,想采用钢结构;另一方面又担心钢结构会增加成本,或是出现之前没有遇到的问题。一直积极关注钢结构住宅的万科相关负责人此前也表示,采用钢结构意味着又要适应一种新体系,而这个适应过程往往会比较长。
资深业内专家分析指出,钢结构住宅推进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其撼动了传统建筑结构各方链条上的利益。
对此,方鸿强表示默认。他分析指出,现在地产开发商不愿意采用钢结构,首先是体现在钢结构的直接成本比传统的钢混结构要高出10%~15%。其次,钢结构是一种新结构,与传统结构相比,配套标准以及配套构件都有待完善。再者,钢结构住宅对于开发商没有明显的直接利益,因为当下房地产市场供小于需,房子根本不愁卖,所以开发商积极性不高。
“一旦采用钢结构,房地产商可能丧失绝对优势的甲方地位,因为实际建设过程中,钢结构企业将发挥更重要的主体作用。一方面,地产商没能获得直接利益;另一方面,建设主导权受到威胁,产业链条环节利益受冲击,所以地产商不感兴趣。”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资深人士称。
更为重要的是,钢结构对配套构件的要求比较高,而国内能提供相应构件的企业为数不多。
迎来契机
单银木指出,钢结构住宅的发展要想有突破,钢结构企业必须多做示范项目。
据了解,自2002年杭萧钢构致力推行钢结构住宅以来,至今已经建设了武汉世纪家园、包头万郡·大都城、深圳梅山苑二期、河南许昌空港新城等累计200万平方米的钢结构住宅项目,示范效应明显。
一边示范项目热情不减,另一方面钢结构企业开始主攻由政府主导、体量巨大的保障房市场。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副主任胡育科介绍,早在2012年3月,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牵头,向住建部提出了关于在保障性住房推广使用钢结构建筑体系的建议,并及时获得肯定的批复意见。
据悉,目前全国各省市的保障性住房采用钢结构的工作已经开始。据初步调研,北京、上海、福建、杭州等省市已有8个项目采用钢结构,建筑总面积近200万平方米。其中,北京门头沟两栋18层建筑,建设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福建有30万平方米,杭州约66万平方米。
其实,从国家政策层面,钢结构建筑也有了新契机。今年10月国务院下发的2013第41号文《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性意见》提出: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消化钢铁等部分过剩产能。特别明确:在建筑领域推广钢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提高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建设领域钢结构使用比例,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高发地区推广轻钢结构集成房屋等抗震建筑。
不久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明确提出,下半年的工作是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专家估计,到2020年,我国绿色建筑所带动的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其中,作为绿色建筑典型代表的钢结构建筑,特别是钢结构住宅将消化上亿吨钢铁产能。
业内专家解读称,把推广、应用钢结构建筑体系提到新的战略高度,落实好国务院的文件精神,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中发挥更大作用,是钢结构企业的重大机遇。
上一篇 : 煤矿区防爆监控设备的设计安装与施工 下一篇 : 榨汁机 榨汁机用前消毒果汁易成细菌温床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