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01-10
浏览量:
或许不在一个调上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奢侈品牌在中国频频碰壁,是否也有“水土不服”的原因?
真正的奢侈品就像是生活在历史中的欧洲贵族,贵族的步伐是缓慢而优雅的,他们讲究品质和品位,生活的重心是享受。大部分奢侈品牌起源于欧洲,所以他们的品牌习性与整个欧洲的格调是相契合的。然而,在中国人的意识中拼搏与创造的重要性远远大于享受,所以中国属于“快节奏”发展的国度,主力消费群体的代代更替也包含其中,这就造成了中国人的消费理念也在快速变化。
所以,中国的消费者虽然包容性很强,但某些方面也很难伺候。如果奢侈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依旧原封不动地保持欧洲贵族做派,估计到最后只能是一位来去匆匆的旅行者,无法落地生根。
虽然中国人的消费理念一直在变化,但离彻底升级转型还有一些距离。奢侈品之所以在中国市场受到追捧,多数是因为他们已经成为人们彰显财富和地位的工具,为了满足虚荣,中国消费者一拥而上。但从去年开始,奢侈品在中国销售额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而且愈演愈烈,给外界营造了一种中国人消费理念彻底转型升级的感觉。其实这是错觉,当然不排除已经有小部分消费者开始觉悟,懂得理性消费奢侈品,但多数人还没有达到这个高度。他们依旧喜爱奢侈品及其散发的“荣华富贵”,只是换一个方式购买而已,或者旅游,或者代购,条条大路通罗马。
无论是怠慢了还是高估了,在没有摸清中国消费者心理的情况下,奢侈品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依旧困难重重。此时,奢侈品牌在中国的境况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小姐的身子丫头的命”,忙忙碌碌了一年,寒潮依旧。
中国寒冰难破 美国成为新主力
日前,美国顾问公司Bain Co.发表的《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指出,今年中国奢侈品消费为1160亿元人民币,按年计算仅升2%,较2011年及2012年明显大幅放缓。研究表明,内地反贪腐政策,打击送礼消费,且在人民币升值下,不少消费者转移国外购买奢侈品,对本土奢侈品消费带来双重打击。
今年10月,Bain Co.曾发表报告,指受日元贬值影响,今年全球奢侈品消费额上升2%,当中中国增长2.5%。但在不足两个月内其再次发表报告,将今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调低增长0.5个百分点至2%,成为自2000年以来最低增幅。综合来看,中国奢侈品行业放缓趋势会延续至2014年。
虽然中国的奢侈品行业一片低靡,但有些品牌的年终财报还是带来了一些喜讯。
日前,在香港上市的Prada 集团发布截至10月31日的第三财会季度报告:Prada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8.6%至1.326亿欧元,比分析师预测的1.53亿欧元低13.3%,收入总计8.48亿欧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按地域,Prada最大市场亚太地区收入仅录得个位数增长,增幅为7.87%,呈现加速放缓的趋势,大中华地区1.959亿欧元,仅比去年同期上升7.93%。美洲在零售渠道销售加速下同比上涨13.6%,欧洲增长4.46%。
Burberry最新发布的财报带来了更大的喜讯,截至2013年9月30日,Burberry上半年收入10.31亿英镑,同比增长17%,集团上半年税前利润1.59亿英镑,比去年同期上涨41.95%。按区域销售划分,美国实现20%的同比增长,成为增速最快的国家,超过了亚太区15%和欧洲的14%。
从这两份财报中,可以看出,美国市场的增长强硬了起来。这一点在时尚杂志的广告上也有所体现。今年,美国版的VOGUE、Happer’s Bazzar和ELLE广告页数都占整本杂志的一半以上甚至2/3,这数量在所有国家的版本中都是最高的。例如,ELLE中国版分成上下两册,合共784页,总页数比ELLE美国版的658页要多126页,但是前者的两册广告页数为281页,后者则高达442页。
法国鞋类设计师品牌Christian Louboutin的首席运营官Alexis Mourot在7月接受WWD采访时称,美国现在是Christian Louboutin的第一大市场,如果一个欧洲品牌不能在美国表现强大,那么也很难在全球范围获得成功。
美国市场青睐是受到欧洲经济萧条的影响,再加之亚洲市场里的中国增长有限,品牌主打美国市场在情理之中。话虽如此说,但中国的奢侈品行业进入寒冬不一定是坏事,利用蛰伏期韬光养晦,找到适合在中国发展的线路,破冰之后面对的依旧是中国消费者灿烂的微笑。
上一篇 : 北大教授为茅台发布会言论道歉 下一篇 : 烤箱 烤箱和微波炉的主要用途和区别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